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嘉尧

作品数:69 被引量:35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4篇经济管理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2篇螯虾
  • 15篇养殖
  • 13篇克氏原螯虾
  • 9篇中华绒螯
  • 9篇中华绒螯蟹
  • 9篇绒螯蟹
  • 8篇共作
  • 7篇脂肪酸
  • 7篇卵黄
  • 7篇超微
  • 7篇超微结构
  • 6篇絮凝
  • 6篇脂肪
  • 6篇生物絮凝
  • 5篇稻田
  • 5篇饲料
  • 5篇土壤
  • 5篇种养
  • 5篇超微结构研究
  • 4篇脂肪酸结合蛋...

机构

  • 42篇上海海洋大学
  • 26篇华东师范大学
  • 11篇安徽省水产技...
  • 4篇江苏省渔业技...
  • 2篇贵州大学
  • 2篇宁波大学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安徽财经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贵州省农业科...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上海市农业科...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上海市水产研...
  • 1篇全国水产技术...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68篇李嘉尧
  • 36篇成永旭
  • 23篇赵云龙
  • 12篇吴旭干
  • 11篇奚业文
  • 6篇郭占林
  • 5篇左迪
  • 5篇李聪
  • 4篇林凌
  • 4篇甘信辉
  • 4篇常东
  • 4篇吕晓燕
  • 3篇秦芬
  • 3篇徐晓倩
  • 3篇曾奇韬
  • 3篇王群
  • 3篇龙晓文
  • 2篇安传光
  • 2篇杨筱珍
  • 2篇王丹丽

传媒

  • 7篇上海海洋大学...
  • 6篇水产学报
  • 4篇动物学杂志
  • 3篇南方水产科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水产科学
  • 2篇中国海洋湖沼...
  • 2篇第九届世界华...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Curren...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科学养鱼
  • 1篇土壤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水产养殖
  • 1篇复旦学报(自...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8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8
  • 8篇2007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全程配合饲料和营养调控的高品质河蟹生态养殖技术研发与应用
成永旭陈立侨王锡昌吴旭干陈焕根王春戴银根李二超李有清李嘉尧魏泽能杨筱珍晏宏王幼鹏杨志刚
该项目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中国河蟹养殖产业发展迅猛,年产量从1993年的1.75万吨发展到近年的70-80万吨,产值400-500亿元,虽规模和产量不断提高,但河蟹品质普遍下降,主要原因是生产中饲料投饲随意多变,多采用...
关键词:
关键词:河蟹养殖水产养殖配合饲料
红螯螯虾卵黄发生期间肝胰腺的显微与超微结构研究
<正>红螯螯虾的卵黄发生以外源性卵黄发生为主,肝胰腺其重要的消化代谢器官,同时也是卵黄物质的重要合成场所。本文采用组织学和透射电镜方法对卵黄发生期间肝胰腺的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肝胰腺由多分枝的肝胰腺...
李嘉尧赵云龙
文献传递
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分析稻--虾系统中不同“碳/氮”投喂方式对克氏原螯虾食性的影响被引量:24
2018年
为改善克氏原螯虾在稻—虾共作模式下对稻田中丰富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本研究通过在饲料中添加碳源(麸皮、葡萄糖)调节饲料"碳/氮"(C/N)分别为8,12,16三个组别进行投喂,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分析各组克氏原螯虾的食性。结果显示,(1)不同C/N投喂组中不同规格成虾肌肉中的δ13C和δ15N值均较本底显著降低,成虾肌肉的δ13C值随投喂饲料C/N的增加而下降,B组不同规格成虾肌肉的δ15N值均较其他两组高。同一C/N投喂处理组中,1级小规格成虾肌肉的δ13C和δ15N值均为最高。(2)通过食性分析,组A中不同规格的克氏原螯虾的第一食物来源均为饲料,占比38.03%~44.17%,组B中饲料仍为不同规格克氏原螯虾的第一食物来源,但是占比下降为22.13%~25.35%,组C中1级小规格成虾中有机碎屑为第一食物来源,占19.93%,2级中规格成虾及3级大规格成虾的第一食物来源饲料进一步下降为18.85%和19.40%,组B及组C中浮游动物、藻类、喜旱莲子草等天然饵料食物来源占比均较组A显著增加。研究表明,通过优化C/N的投喂模式,可以提高克氏原螯虾对于稻田天然饵料的利用率,避免饲料的过度使用和浪费,有利于实现对稻田资源的合理利用。
李聪成永旭管勤壮奚业文李嘉尧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C/N食性分析
干露和再入水对克氏原螯虾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为研究虾苗运输中干露胁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影响,实验在(20±1)℃和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50±5)%的条件下,对不同干露时间(6 h、12 h、18 h和24 h)和再入水时长(1 h、6 h和12 h)幼虾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和成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幼虾的干露时间不宜超过18 h,第24小时死亡率达到53.3%,入水阶段无幼虾死亡。干露阶段,总抗氧化能力(T-AOC)无显著变化(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随时间逐渐升高;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在干露第24小时后达到峰值(P<0.05);血糖和肌肉乳酸浓度随干露时间显著升高(P<0.05)。再入水时,SOD和CAT呈波动性变化,无明显规律;入水12 h后MDA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T-AOC一直维持较高水平。6 h和12 h组入水1 h后乳酸即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各处理组的血糖始终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CAT和SOD对干露胁迫的反应更为敏感,可作为克氏原螯虾干露阶段的免疫指标。MDA、血糖和肌肉乳酸浓度可以反映幼虾再入水时的健康状况。
王海锋成永旭成永旭奚业文奚业文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氧化应激
稻田和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蟹种的质量评价
2023年
池塘和稻田是中华绒螯蟹蟹种(1龄幼蟹)养殖的2种主要方式,尚不清楚这2种养殖方式下蟹种质量是否存在差异。该研究系统比较了稻田配合饲料投喂组(Ⅰ组)、稻田传统饲料投喂组(Ⅱ组)和池塘投喂配合饲料组(Ⅲ组)蟹种的肝胰腺指数和色泽、肥满度、常规生化组成和蟹种在成蟹早期的养殖性能。结果显示:(1)Ⅰ组蟹种的平均肝胰腺指数和肥满度均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就肝胰腺色泽而言,Ⅰ组和Ⅲ组肝胰腺的亮度(L*)显著低于Ⅱ组肝胰腺(P<0.05),而红度(a*)均显著高于Ⅱ组肝胰腺(P<0.05),肝胰腺黄度(b*)最高的是Ⅱ组,而Ⅰ组肝胰腺的黄度(b*)最低(P<0.05);(2)就幼蟹肝胰腺和躯体的常规生化而言,I组雌体肝胰腺和躯体、Ⅲ组雄体肝胰腺中的粗脂肪含量都显著高于Ⅱ组(P<0.05),其余常规生化成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3)就蟹种在成蟹早期的养殖性能而言,Ⅰ组成活率最高,Ⅱ组蜕壳间期最长,且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最低,整体上I组和III组的蜕壳周期和质量增加率比较接近。综上所述,在相同的投喂模式下,稻田和池塘养殖的中华绒螯蟹蟹种质量无明显差异,但稻田养殖蟹种的肝胰腺指数、肥满度和肝胰腺红度值优于池塘蟹种,这为稻田养殖蟹种的技术提升和推广提供了参考。
杨帅帅贡毅朱筛成姜晓东李嘉尧奚业文杨艳英吴旭干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蟹种质量养殖性能
中国突眼隐翅虫属后突眼隐翅虫亚属二新记录种(英文)
2008年
记述了中国突眼隐翅虫属后突眼隐翅虫亚属2新记录种:Stenus(Metatesnus)pubescens fraternus Casey,1884和S.(Metatesnus)depressus Puthz,1973,对它们的分类特征进行了描述和绘图,并提供了中国已知该亚属4种的分种检索表.
汤亮安传光李嘉尧林凌赵云龙
关键词:鞘翅目隐翅虫科
红螯光壳螯虾亲虾脂类营养需求及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功能研究
本研究采用水生动物营养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光子学等研究手段,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了不同脂肪源饲料对雌性红螯光壳螯虾相关营养生理学参数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从饲料的胆固醇添加量入手,研究了胆固醇在提高其生长和生殖性...
李嘉尧
关键词:脂肪酸生化组成卵黄蛋白原脂肪酸结合蛋白荧光各向异性
文献传递
不同施肥模式下的稻-克氏原螯虾田块水体菌群初探被引量:5
2020年
为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田块水体细菌的影响,通过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针对施用化肥(CF)、有机肥(OF)和有机肥加腐熟鸡粪(OM)等3种施肥模式的水体细菌进行检测。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在3种不同施肥模式下的稻田中主要细菌门类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藻门(Cya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主要优势菌属为Sporichthyaceae hgcl_clade、Limnohabitans、Polynucleobacter、Alpinimonas、Comamonadacea和Hydrogenophaga。在3种模式中,施用有机肥的田块细菌丰度显著高于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加腐熟鸡粪的田块,细菌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施用有机肥加腐熟鸡粪田块,与施用化肥田块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在施用有机肥模式下,水体微生物具有更好的多样性,生态系统更加稳定。有机肥与腐熟鸡粪配施虽然会降低水体细菌的物种多样性,但是腐熟鸡粪与有机肥配施会大大降低蓝藻细菌的丰度。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有机肥组与有机肥加腐熟鸡粪组水体细菌群落相似度更高。对稻田水体细菌与水体理化因子关联分析发现,对水体细菌影响最主要的环境因子是溶氧、总氮、pH和总磷。研究结果为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为稻田综合种养施肥模式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黄锦成永旭王海锋申浩然陈焕根李嘉尧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施肥模式群落
干露对克氏原螯虾成虾存活、相关代谢酶及组织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为研究干露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成虾的影响,在(16±1)℃和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55±5)%的条件下,对成虾进行0、3、6、12、24、36、48、60、72、96、132和144 h干露处理。结果显示,雄虾半致死时间(LT50)为148.36 h,雌虾LT50为144.01 h,两者体质量消耗率随干露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雄虾在干露144 h后体质量消耗率达16.09%,雌虾在132 h后达15.87%。鳃、肝胰腺和肌肉组织结构随干露时间的延长损伤逐渐加剧。肝胰腺和肌肉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雌、雄虾肝胰腺LDH分别在第24和第36小时达到最大活力值,肌肉LDH分别在第36和第48小时达到最大活力值,肌肉乳酸(LA)浓度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雌、雄虾LA分别在干露第60和第48小时达到最大浓度。琥珀酸脱氢酶(SDH)活力在胁迫期间呈下降趋势。成虾在干露约第48小时耐受能力达到极限,呼吸代谢由有氧呼吸逐步转换到以无氧呼吸为主,并伴有组织损伤。雌、雄虾的抗干露胁迫能力存在差异,在进行成体运输时干露时间不宜超过36 h。
王源源成永旭李晨露刘明明奚业文朱传忠李嘉尧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组织切片
稻虾生产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和有机质影响
稻虾共作模式是一种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土壤有机碳和有机质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示物。为了研究稻虾共作模式对土壤有机质和有机碳的影响,本文设置四个对照组:水稻单作、稻虾组(投喂饲料)、稻虾组(投喂饲料+麸皮)、稻虾组(投喂饲料+...
管勤壮李嘉尧李聪王海峰成永旭
关键词:C/N有机质有机碳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