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
- 作品数:63 被引量:340H指数:12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辽东湾坳陷辽中凹陷金县1-1油田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被引量:15
- 2014年
- 根据新的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结果,探讨了辽中凹陷金县1-1油田的构造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该油田各油气层中油气的物理化学特征,分析了金县1-1油田的油气成藏过程,建立了该油田的油气成藏模式,对该区后期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辽中1号断裂穿过辽中凹陷,在金县1-1地区形成了走滑构造转换带,该转换带在平面上具有走滑双重构造特征。辽中1号断裂在该区的不同部位的表现形式有所差异。②该区圈闭的形成时期早于烃源岩大量生烃时期。③由于东营组一段的抬升剥蚀,断层活动性强,大气水下渗,金县1-1油田早期充注的原油受到了生物降解作用,油气藏遭到破坏,并且东区油气藏的破坏程度比西区大。由于天然气运移过程中的分馏效应,该油田东块天然气的干燥系数高于西块,浅部高于深部。
- 肖锦泉李坤胡贺伟张清露
- 关键词:构造转换带油气成藏辽中凹陷
- 辽中凹陷北段断裂差异演化特征被引量:5
- 2016年
- 辽中凹陷北段位于辽东凸起和辽西凸起之间,主要由辽中1号、辽中2号、辽西3号3条断裂组成,断裂走向基本为NE向。断裂倾向由南到北:辽中1号断裂倾向由SE到NW,辽中2号断裂倾向由NW到SE,辽西3号断裂倾向没有太大的变化。倾角有轻微的改变,断裂深度由南到北逐渐变深,伴生断裂增多。辽中凹陷北段构造样式复杂主要构造样式包括伸展构造样式和走滑构造样式,其中以地堑-半地堑、铲式-逆牵引、花状构造最为典型。该区域古近纪—新近纪的构造演化期次主要为强烈断陷期、弱伸展裂陷期、断坳强化期和反转期。辽中1号断裂在东营组沉积时期活动强度最大,在馆陶组和沙二段—沙一段沉积时期几乎不活动。辽中2号断裂在东营组沉积时期活动强度最大,表现为走滑活动。辽西3号断裂在孔店组—沙三段沉积时期活动强度最大,在明化镇组—第四系沉积时期停止活动。
- 孙超亚李坤任东超吴昌荣
- 关键词:辽中凹陷
- 断层封闭性研究综述被引量:12
- 2021年
- 为了更加准确地评价断层封闭性,并研究断层的开启与封闭对油气成藏过程的影响,通过调研分析大量国内外文献,从垂向和侧向上分析了其封闭机理和影响因素,从定性和定量方面介绍了断层封闭性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带一般具有二元结构,差异排替压力是断层封闭的本质原因;研究断层封闭性的方法很多,但每种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适用于所有地区的评价方法。因此,在研究断层封闭性时,应综合考虑其地质因素,选取合适的方法。
- 付晓飞李坤董柔李金库
- 关键词:断层断裂带
- 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K区平湖组-花港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 2024年
- 基于丰富的油气资源储量及勘探前景,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古近系平湖组-花港组一直是西湖凹陷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但前人对该地区油气成藏方面的研究程度普遍较低,制约了该地区下一步的勘探工作。本次研究基于斜坡带K区已有的三维地震、测录井、地化、物性、包裹体等资料,剖析了K区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了该区成藏主控因素并建立了成藏模式。研究表明K区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平湖组中下段暗色泥岩中,以Ⅲ型干酪根为主,成熟度较高,油气分布呈现“上油下气”和“内油外气”的特征,油气为“先油后气”两期充注。平湖组大量发育中低孔隙度、渗透率储层,储层砂体表现为高成分成熟度,石英、长石含量较高,结合黏土矿物分析,平湖组储层处于中成岩A、B期,有利于优质储层的发育与保存,K区普遍发育的区域盖层及局部盖层,也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该区成藏主控因素为烃源控区、斜坡引导、汇脊控聚、封堵控藏。其中,烃源灶的位置和烃源岩埋藏深度决定了油气成藏纵横向分布范围,斜坡引导油气向构造高位运移,汇聚脊作为低势区使斜坡大面积引导的油气汇聚并高速运移,断层封堵作用形成构造圈闭捕获汇聚运移的油气成藏。主要油气产区成藏模式为烃源灶近源充注-宽陡继承型斜坡引导-地层汇聚脊控输-反向断裂封堵控藏。
- 廖响徐昉昊徐国盛刘建斌黎建张喜淳李坤
- 关键词:主控因素成藏模式西湖凹陷
- 联合井筒套变-声发射b值的断裂激活条件多维判定方法
- 本发明公开联合井筒套变‑声发射b值的断裂激活条件多维判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套变解析初步统计断裂自身属性对断裂激活的控制规律、获取实验尺度临界激活点声发射b值、构建融合套变解析‑声发射b值的断裂激活条件判定方法;本发...
- 邓虎成郑紫芸李坤徐浩邓乃尔雍洋
-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Y区块断裂差异控藏特征
- 2024年
- 为系统梳理西湖凹陷Y区块断裂活动时空差异及控藏作用,在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的基础上,按构造特征进行区带划分,采取平衡剖面法、断层活动速率法等技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探究断裂体系差异演化特征,进而剖析断裂与油气成藏的时空配置,指明油气优势富集区。结果表明:西湖凹陷西斜坡新生代断裂体系具有深浅分层、南北分区差异,Y区块广泛发育四组方向的伸展断裂,深部大而少、浅部小而密,北部K构造以断阶分界断裂为主,构造样式单一,南部W构造样式较复杂,表现为断槽、低凸分界断裂相间;断裂演化经历断陷期、断-拗转换期和拗陷反转期,其中断陷期断裂活动最强烈,活动速率最大可达38.7 m/Ma,整体表现为早强晚弱、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时空差异演变特征;Y区块大规模发育宝石组、平湖组下段优质烃源岩,在短距离汇聚脊和NNE向长期活动断裂联合输导作用下,在多类断层相关圈闭中聚集成藏。在此基础上,认为优势汇聚脊与NEE向断裂带结合部位,兼具早期强活动和晚期侧向封堵的断鼻及断层-岩性圈闭为优势富集区,W构造东侧低凸起、近洼带是最有利建产区。
- 殷际航李坤薛煜恒盛烈豪刘建斌徐国盛
- 关键词:东海盆地
- 玛扎塔格断裂演化特征与油气关系
- 2010年
- 玛扎塔格断裂经过多期演化:加里东早期正断裂,加里东中晚期反转为压扭性逆断层,在喜山晚期又发生大规模逆冲。加里东早期正断裂往往下断入基底,向上断穿寒武系和早奥陶统进入其上的地层,而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和早奥陶统是优良的烃源岩,这些早期正断层在形成及其后期的演化过程中,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尤其是这些断裂活动期间,是油气穿层运移的良好通道,在活动期间产生许多微破裂面,且有很好的连通性和开启性。
- 卢城李坤赵渝
- 关键词:油气藏
-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孔雀亭区断裂体系特征及控藏效应被引量:1
- 2025年
- 以三维地震精细解释为基础,运用构造剖面复原、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方法,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孔雀亭区断裂体系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演化特征及控藏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西湖凹陷孔雀亭区断裂体系具有明显东、西分区、分带特征。平面上,东部发育3组方向主干伸展断裂,NNE向为主,NE向及近NS向次之,西部发育2组方向主干伸展断裂,NE向为主,NNE向次之;剖面上东部以多米诺式斜列构造样式为主,西部以同向断阶为主;自西向东可分为5个断阶带,东部发育2个反向断裂带,西部发育3个同向断裂带。②研究区断裂体系经历了断陷期、断-坳转换期、坳陷反转期以及区域沉降期4个演化阶段,断裂活动性表现出“东部为早强晚弱、西部为早弱晚强”差异演化特征。③研究区发育东部反向断槽-局部自圈油气藏和西部顺向断阶-岩性尖灭油气藏,其中东部的油气藏为双源供烃,是油气富集有利区,尤其是F2和F3断裂活动性强、断距较大,所控圈闭的面积和高度大,在平湖组富油、花港组下段富气,是有利勘探区。
- 薛煜恒李坤尚娅敏陈秋佟盛烈豪刘建斌
- 关键词:断裂活动性西湖凹陷东海盆地
- 龙门山中段前山带构造特征及油气赋存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讨论了龙门山中段前山带的横向构造特征和纵向的构造变形层次,并从构造形成演化的角度重点分析了大园包隐伏构造的油气赋存条件。研究表明,本区构造变形始于印支期,止于喜马拉雅晚期,主要发育浅层次脆性变形的推覆构造、以彭灌飞来峰群为代表的滑覆构造以及滑脱构造。大园包构造为推覆体之下的隐伏构造圈闭,印支期-燕山早期隆起带上的正向古构造圈闭是其早期油气聚集的关键,晚期构造裂缝改善了超致密砂岩的储集条件,生储盖组合良好,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 李坤赵锡奎王国芝邓广军吕志洲
- 关键词:龙门山中段隐伏构造油气
- 塔里木盆地三大控油古隆起形成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
- 本论文以多学科的理论为指导,在充分利用前人研究成果、钻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及测试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构造几何学、平衡剖面演化、剥蚀量恢复和古构造复原等方法,以沙雅、卡塔克、巴楚三大控油古隆起构造演化对比研究目标,...
- 李坤
- 关键词:构造几何学油气成藏地质结构圈闭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