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威利

作品数:14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社会治理
  • 3篇社会组织
  • 2篇整体性
  • 2篇政治
  • 2篇团组织
  • 2篇青团
  • 2篇主义
  • 2篇基层社会
  • 2篇基层社会治理
  • 2篇机关
  • 2篇共青团
  • 1篇党工委
  • 1篇党建
  • 1篇党课
  • 1篇党史
  • 1篇党史学
  • 1篇党史学习
  • 1篇党委
  • 1篇党员
  • 1篇党员干部

机构

  • 14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4篇李威利
  • 3篇郑长忠
  • 1篇沈大伟

传媒

  • 4篇上海党史与党...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党政论坛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北京青年工作...
  • 1篇上海行政学院...
  • 1篇党课参考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党政研究
  • 1篇中国青年社会...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转型期国家治理视域下党的群团工作发展研究被引量:16
2016年
中国已经进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实现制度定型的关键阶段。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从当前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出发,充分发挥国家各级、各类政治组织的作用,解决好国家在社会治理中的若干问题。群团组织是党开展群众工作的基础和依托,具有开展群众工作的传统和优势。因此,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新形势下,群团组织的核心使命是坚持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充分发挥组织特色和优势,全力做好群众工作,破解当前社会治理的若干困境,为国家社会一体化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奠定基础。
李威利
关键词:群团组织社会治理
治权下沉:城市街道执法体制改革的多城比较被引量:2
2023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逐步实现了治理重心的街道转向。这一转向已开始由早期的品牌和机制创新,到街道行政体制改革,再进一步深入到执法体制改革的层面。街道执法体制改革在内容上包括横向“综合执法权”和纵向“执法队伍下沉”两个方面的内容;而这一改革既关联着街道体制本身的改革,同时深刻影响着地方政府机构内以执法权为中心的条块关系。本文以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广州等城市为例,比较了其治权下沉的改革政策和改革实践,探讨了各地推动执法权下沉的体制基础,同时也比较了各城市执法权改革的内容差异和共同趋势,提出以执法权为中心内容的改革可以分为响应型、调用型和转隶型三种模式。
李威利沈大伟
关键词:执法权
建立健全基层组织的维稳机制和网络
2016年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如何研判以及做好社会稳定工作是党和国家面临的一项核心问题。导致社会不稳定的核心原因是由于"社会的原子化",即社会中缺乏中层社会网络,这使得社会层面难以形成自发的协调矛盾机制,以政府工作部门为主的国家体系成为唯一的维稳机制,维稳工作的任务和压力不断增加。因此,解决社会原子化问题,就需要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好自己的政治功能,以党组织为核心重建社会中层网络。
李威利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社会网络维稳
应急治理体系中韧性社区建设的“四重应对”被引量:1
2023年
在“特殊应急状态”下,迫切需要地方和基层治理中的韧性,特别是社区韧性,即特殊紧急情况时形成一套应对危机的自运转系统。具体而言,包含社会挤兑预备、舒缓社会恐慌、深度社会动员、行政体系重组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李威利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应急状态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的机关党员干部法治能力建设
2016年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仅意味着更加完备制度建设,同时要求在政治和社会层面具有较高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机关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在法治实践中必须要全面提升自身的法治能力。这一方面需要在个体层面对机关党员干部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激励,另一方面也需要在体系层面对实践提供整体性支持。
李威利王红
关键词:法治国家制度化机关党员干部
拯救自由——伯林自由主义思想研究
以赛亚·伯林,是二十世纪最负盛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之一,他重新复归了古典自由主义的基本思想,并将它建立在多元主义的基础之上。不过,伯林的著作却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专门论述自由主义的,他的著作的大部分或是对某一思想家的述评,或是...
李威利
关键词:自由主义学术思想人权
文献传递
从职域到区域:中共百年城市基层组织建设的转型发展被引量:7
2021年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是将党的组织建立到其他一切经济和社会组织的细胞中去。这一建党原则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历史时期始终作为党在城市工作中一以贯之的组织原则。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流动社会的出现,城市基层党建开始从单一的职域党建走向以单位党建为基础,同时注重以社区、楼宇、园区等为单元共同推进的新阶段。区域党建开始成为城市基层党建中的新现象、新趋势和新重点。回顾建党百年的历史,党的城市基层组织建设在组织、机制、功能、领域四个方面形成了以组织全覆盖为基本要求,以“责任”“联动”“兜底”“单位”等为机制,以“全域党建”为特征的基本经验。
李威利
关键词:区域党建
结构化改革与拉美的国家治理
2016年
在拉美国家的发展和治理中,"拉美化"成为一个重要标签,表现为周期性的危机和社会问题,以及经济增长条件下的经济和社会的反向发展。面对这一问题,拉美国家先后进行了早期结构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新结构主义的改革,并开始重视国家在结构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在改革过程中,拉美国家在结构调控中的若干教训为其他后发国家提供了重要借鉴。
李威利
关键词:拉美化
党工委制:党委派出机关的历史演进、组织特性及其当代形态
2023年
通过选择最合适的组织形式来构建一套完备的组织体系和组织制度,是百年以来党的组织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经验。派出机关是党的组织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在党的组织体系中采用党工委的形式。党工委制是在长期革命斗争和政权建设的探索中逐渐形成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党工委主要有四种形态,分别是机关工委、大口党委、地区性工委及功能区工委。党工委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三重契合性,即派出机关的组织特性契合了权力关系的待调适性、基层社会的非均衡性和改革探索的不确定性。
沈大伟李威利
关键词:党工委派出机关组织体系建设
重建整体性的组织逻辑—新形势下共青团团属社会组织发展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团属社会组织作为共青团的"工作手臂延伸",是共青团工作由组织化走向社会化的重要过渡,承担着以社会化方式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重要功能。但是,团属社会组织在实际运行中却面临着资源不足、动力不足、社会吸引力不足的工作困境。我们认为,团属社会组织面临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整体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共青团的过渡依赖。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共青团机关和团属社会组织在组织形态、工作理念、工作方式上实现整体性转型,形成枢纽型组织形态和飞碟型关系。
李威利郑长忠
关键词:共青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