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 作品数:30 被引量:212 H指数:11 供职机构: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针康法治疗脑卒中技术规范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唐强 邢艳丽 王艳 张立 刘波 白晶 关莹 张慧敏 周海纯 李季 朱路文 (1)中医康复文献的继承与创新。挖掘中医理论中关于整体康复、辩证康复的文献,引入现代康复功能观,组织再生论,基于头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运动障碍临床疗效,提出脑卒中针康结合的治疗理念。(2)脑卒中康复新方法--针...关键词:关键词:针康法 脑卒中 头穴丛刺 康复治疗 针康法对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2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及住院的患者60例,均为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Barthel量表(BI)和患侧下肢表面肌电数值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MAS痉挛评级、股四头肌RMS均值、iEMG及膝关节屈曲CO较治疗前下降(P<0.05);下肢FMA、BI评分和腘绳肌IEMG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MAS、下肢FMA、BI评分、RMS均值、iEMG和膝关节屈曲CO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针康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的肌张力和运动功能。 张立 冉茂花 辛贵乐 王璐 王璐 关莹 李季关键词:针康法 脑卒中 下肢痉挛 表面肌电 浮针结合电针疗法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表面肌电的影响 被引量:14 2022年 目的研究浮针结合电针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表面肌电的影响。方法筛选医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浮针组、电针组与联合组,各30例。3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浮针组给予浮针治疗,电针组给予电针治疗,联合组给予浮针结合电针治疗,均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ASA)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比较空吞咽、吞咽5 mL温水时吞咽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平均振幅值(AEMG)、平均吞咽时间及治疗期间的安全性。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4%(27/28),显著高于浮针组的75.0%(21/28)(χ^(2)=5.250,P<0.05)和电针组的79.3%(23/29)(χ^(2)=3.875,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SSA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浮针组和电针组(P<0.05),MASA和SWAL-QOL评量表分显著高于浮针组和电针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在空吞咽和吞咽5 mL温水时的AEMG值和平均吞咽时间均显著低于浮针组和电针组(P<0.05)。联合组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1%,显著低于浮针组的28.6%(8/28)(χ^(2)=4.383,P<0.05)和电针组的27.6%(8/29)(χ^(2)=4.116,P<0.05);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3%、17.2%(5/29)和17.9%(5/28),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结合电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在吞咽时吞咽肌群的痉挛强度,缩短吞咽时间,从而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较佳。 辛贵乐 王璐 王璐 李季 梁碧莹 王宇 张立关键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浮针疗法 电针疗法 吞咽功能 表面肌电信号 头穴丛刺与脑超声波治疗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研究超声治疗与头穴丛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本课题观察60例脑梗死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头穴丛刺组、脑超声波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 李季关键词:脑梗死 运动功能障碍 头穴丛刺 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针康法经脑神经递质调节机制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探讨针康法经脑神经递质调节机制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7月期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VaD肾虚血瘀证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开展基础治疗,积极处理脑血管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针康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智能状态(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痴呆状态(HasegawaDementiaScale,HDS)]、血清脑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多巴胺(Dopamine,DA)]水平及生活质量(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BREF,WHOQOL-BREF)评分、治疗安全性。结果(1)综合疗效:治疗后试验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95.74%(45/47)高于对照组82.98%(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认知功能: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HD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脑神经递质: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ch、5-HT、NE、D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生活质量:治疗后两组患者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仅试验组1例晕针予以剔除。结论针康法治疗VaD肾虚血瘀证安全、有效,有利于缓解病情,改善患者认知,可能与上调血清脑神经递质表达有关,且该疗法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李季 张立 辛贵乐 王璐 关莹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肾虚血瘀证 针康法 脑神经递质 生活质量 芒针透刺联合针康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及对血清GABA的影响 被引量:4 2024年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联合针康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76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8例,脱落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康法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康法联合芒针透刺治疗,1次/d,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上肢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与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及GAB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FMA评分、MBI评分、SS-QOL评分及GAB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组对各项评分及血清学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愈显率为75.68%(28/37)、总有效率为97.30%(36/37),明显优于对照组愈显率45.95%(17/37)及总有效率86.49%(3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联合针康法能有效降低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有效调节神经递质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张金朋 张金朋 赵彬 陈慧杰 李季 关莹 朱路文 王亚楠关键词:针康法 中风 痉挛性瘫痪 肌张力 基于新兴磁共振成像技术-VBM的认知障碍相关疾病患者脑结构变化研究进展 2024年 认知障碍是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常见的认知障碍相关疾病有: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帕金森病性痴呆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相关认知障碍等。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技术(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是一种新兴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可准确分析认知障碍患者脑结构变化情况。AD的VBM表现为内侧颞叶、海马及丘脑等部位脑灰质萎缩,MCI的VBM表现为内侧颞叶结构及颞叶和额叶灰质体积减少,VaD的VBM表现为右侧海马、双侧丘脑、中央后回等脑区灰质容积减小。帕金森病性痴呆的VBM表现为双侧楔前叶和后扣带回皮层的灰质减少,T2DM相关认知障碍的VBM表现为脑组织皮层下灰质核团未见明显萎缩。 关莹 李勇昊 唐祎周 唐祎周 李季 王璐 李季 王璐 王璐 于国强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技术 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认知障碍 血管性痴呆 针康法对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肌张力、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肌张力、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3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在脑卒中常规内科处理基础上给予新Bobath技术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头针丛刺针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对比2组治疗前后上肢功能(FMA评分)、肌张力(MAS评分)、肘关节屈伸功能(肘关节屈协同收缩率、肘关节伸协同收缩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情况,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MAS评分及肘关节屈协同收缩率、肘关节伸协同收缩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4%(35/41)、63.3%(26/4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康法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肌张力、上肢功能、肘关节屈伸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痉挛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杨善军 李季 李宏玉 唐强关键词:脑卒中 上肢痉挛 针康法 肌张力 上肢功能 生活质量 针康法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9 2016年 目的:针康法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康治疗组、对照组。针康治疗组采用头针丛刺双侧颞区留针6 h,留针期间进行言语专项训练的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头针丛刺右侧颞区30 min,起针后进行言语专项训练的方案治疗。治疗前、治疗1月及2月时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对患者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失语商(AQ)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各项评分及失语商(AQ)无明显差异。治疗1个月后,针康治疗组患者的失语商(AQ)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明显(P<0.05)。治疗2个月后,针康治疗组患者的自发语言、听理解、复述及失语商(AQ)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明显(P<0.05)。结论:针康法能提高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的言语功能,头针丛刺双侧颞区与言语专项训练同步治疗效果显著。 唐强 李宏玉 朱路文 叶涛 王艳 李季 赵彬 薛谨婷关键词:针康法 脑卒中 失语症 言语功能 脑卒中针康治疗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唐强1 王艳 颜培宇 邢艳丽 朱路文 张立 刘波 李季 关莹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现今人类死亡率极高的三大疾病之一,也是三大疾病中发展极快、恢复极慢、死亡极多、致残极重的病种。脑卒中后不仅给病人造成巨大的痛苦,也给无数的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针对脑卒中的康复,确立...关键词:关键词: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