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小华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乳球菌
  • 5篇乳酸
  • 5篇乳酸乳球菌
  • 5篇酸乳
  • 2篇葡聚糖酶
  • 2篇细胞表面展示
  • 2篇聚糖酶
  • 1篇性能研究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活性
  • 1篇阴性菌
  • 1篇突变株
  • 1篇歧化酶
  • 1篇酵母
  • 1篇酵母菌
  • 1篇抗菌
  • 1篇抗菌活性
  • 1篇克隆
  • 1篇活性

机构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李小华
  • 4篇黄新凤
  • 4篇李林
  • 3篇邵小虎
  • 1篇江梦天
  • 1篇张震

传媒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一株抗G^-菌和酵母菌的乳酸乳球菌的分离鉴定与抗菌活性被引量:3
2009年
以G+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作为指示菌,通过抑菌筛选法从生牛奶中初筛得到具有抑菌活性的14株细菌菌株,然后通过个体形态与培养特征观测、部分生理生化反应、G+C mol%测定、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PCR扩增特异性N-乙酰胞壁酸水解酶基因和序列对比分析等鉴定,确定其中的一株具有较高抑菌活性的分离株为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菌株,命名为MB191。对多种G+细菌、G-细菌、酵母菌和丝状真菌的对峙培养抗性测定结果表明,MB191除对供试G+细菌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以外,还对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等G-细菌和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等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乳酸乳球菌的这一特性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
黄新凤江梦天邵小虎李小华李林
关键词:乳酸乳球菌抑菌活性革兰氏阴性菌酵母菌
利用乳酸乳球菌AcmA蛋白构建细菌表面展示体系及性能研究
本研究利用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全长肽聚糖水解酶AcmA及其氨基末端结构域作为锚定单元,分别在乳酸乳球菌和大肠杆菌/(Eschericha coli/)中构建了一个功能性展示外源蛋白的细胞...
李小华
关键词:细胞表面展示葡聚糖酶乳酸乳球菌大肠杆菌
文献传递
利用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在乳酸乳球菌表面展示超氧化物歧化酶被引量:4
2010年
分别将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基因(acmA)的信号肽序列(ss)、C-末端结构域(cA)及全长基因,与来自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sod构建成融合基因ss-cA-sod和acmA-sod,并连接于表达载体pMG36K,然后导入乳酸乳球菌ATCC11454菌株,获得了能在细胞表面展示SOD的重组工程菌MB193和MB194。经SDS-PAGE验证,重组菌MB193和MB194可分别表达产生分子量约为46和64kD的融合酶蛋白cA-SOD和AcmA-SOD。通过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MB193和MB194菌株的全细胞Mn-SOD酶活力分别为(2.63±0.51)U/mL和(3.51±0.64)U/mL,明显高于仅在细胞内表达产生SOD的对照重组菌MB192的酶活性(1.53±0.38)U/mL,且表达融合酶AcmA-SOD的重组菌MB194具有最大的表面展示效率(56.4%)。
黄新凤李小华李林
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
利用乳酸乳球菌AcmA表面展示β-1,3-1,4-葡聚糖酶被引量:10
2009年
采用PCR扩增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MB191菌株的全长肽聚糖水解酶基因acmA,通过C-末端融合构建了与绿色荧光基因gfp的融合基因acmA-gfp,再连接于表达载体pMG36k上后得到可组成型表达AcmA-GFP融合蛋白的重组质粒pMB137,然后将该质粒电转化导入到乳酸乳球菌AS1.2829中获得重组菌MB137。经SDS-PAGE检测,重组菌MB137可表达预期的分子量约74kD的蛋白质。Western blotting、细胞分级分离组分的荧光活性测定和特异GFP二抗标记的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GFP被成功锚定在重组菌细胞表面,被锚定蛋白约占总表达融合蛋白的35%。进一步通过从枯草芽胞杆菌BF7658基因组中扩增去信号肽序列的β-1,3-1,4葡聚糖酶基因gls,来取代pMB137中的gfp,得到携带融合基因acmA-gls的重组质粒pMB138,经导入到乳酸乳球菌AS1.2829后得到重组菌MB138,其全细胞β-1,3-1,4-葡聚糖水解酶的活性约为12U/mL菌液,明显高于对照菌株。
李小华黄新凤邵小虎李林
关键词:细胞表面展示葡聚糖酶
乳酸乳球菌acmAas基因的克隆与基因中断突变株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克隆了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菌株AS1.2829的1种主要细胞壁自溶素-N-乙酰葡萄糖胺糖苷酶的编码基因acmAas,并对其编码蛋白AcmAas的结构进行了预测,发现该蛋白由1个具催化活性的N-末端和1个具细胞壁锚定活性的C-末端结构域组成,其中C-末端又由3个LysM(lysin motif)结构域组成,具有典型的"βαβα"型二级结构。进一步通过体外在acmA基因中引入红霉素抗性基因(Emr)而构建具有与宿主菌染色体acmA基因进行整合作用的重组基因,并导入宿主菌后筛选得到发生染色体整合重组的重组菌株MB257,对该菌株的形态与生长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所携带的acmAasN-lysM1基因在保留其N端结构域和1个lysM编码区后,其编码产物可发挥其完整生物学活性。
张震李小华黄新凤邵小虎李林
关键词:乳酸乳球菌克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