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原位
  • 2篇原位杂交
  • 2篇疗法
  • 1篇盐酸
  • 1篇盐酸特拉唑嗪
  • 1篇药物疗法
  • 1篇有效性
  • 1篇增生
  • 1篇入路
  • 1篇肾癌
  • 1篇肾肿瘤
  • 1篇输尿管
  • 1篇输尿管狭窄
  • 1篇特拉唑嗪
  • 1篇尿管
  • 1篇尿结石
  • 1篇尿路结石
  • 1篇尿液
  • 1篇前列腺
  • 1篇前列腺增生

机构

  • 6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李恒
  • 4篇鲁功成
  • 3篇熊旭林
  • 1篇罗瑞德
  • 1篇郑传胜
  • 1篇罗和生
  • 1篇张齐钧
  • 1篇孔健
  • 1篇胡礼泉
  • 1篇贾汝汉
  • 1篇李元桂
  • 1篇郑金龙
  • 1篇叶章群
  • 1篇李世文
  • 1篇吕晓菊
  • 1篇龚培力
  • 1篇李真
  • 1篇王玲珑
  • 1篇穆国尧
  • 1篇陈晓春

传媒

  • 2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年份

  • 4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人肾癌组织EGFR和TGF-α的分布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00年
对肾癌组织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和转化生长因子 α(TGF- α)的表达及 EGFR基因的转录进行研究 ,方法采用 L SAB免疫组化和 Digoxin标记原位杂交法 ,结果显示 :46例肾癌组织 EGFR和 TGF- α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 38例癌旁对照正常肾脏组织 ,EGFR为 5 4.3%和 2 1.0 % ,TGF- α为 39.1%和 13.2 %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部分癌组织 EGFR和 TGF- α同时表达 ;EGFR和 TGF- α的表达均与癌的分期、分级无关 ;石蜡包埋的 2 5例肾癌组织 EGFR- m RNA的原位杂交阳性率明显高于 2 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 ,二者分别为 44 %和 15 % (P<0 .0 5 ) ,后者为弱阳性。认为肾癌组织可过度表达 EGFR和 TGF- α,并增强转录 EGFR- m RNA。过度表达的 EGFR或 TGF- α可能通过参与癌的自分泌生长环路而与癌的生长。
李恒熊旭林鲁功成
关键词:肾癌免疫组织化学EGFRTGF-Α原位杂交
盐酸特拉唑嗪治疗前列腺增生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0年
陈晓春李恒张齐钧鲁功成王玲珑张孝斌杨星嗣李家贵叶章群杜广辉李世文胡礼泉王怀鹏龚培力李真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药物疗法盐酸特拉唑嗪
正常人和尿路结石病人的尿液GAGs分析被引量:5
1995年
分析40例尿路结石病人和16名正常人的24小时尿液GAGs水平。结果表明:结石患者24小时尿GAGs总量和浓度分别为27.93±10.92mg和19.00±7.5μg/ml,较正常人34.37±7.90mg和23.30±6.4μg/ml为低,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尿GAGs抑制尿路结石形成的机理及其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李恒熊旭林
关键词:尿结石尿液
人肾癌组织EGFR-mRNA原位杂交分析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探讨人肾癌组织EGFR mRNA的转录水平、细胞定位及与肾癌生长和发展的关系。 方法 采用Digoxin标记原位杂交法 ,检测 2 5例石蜡包埋存档的肾癌组织和 2 0例相应正常肾组织及配对 16例冰冻保存的肾癌组织和远离癌自身正常肾组织标本的EGFR mRNA转录水平和细胞定位。 结果 肾癌组织和正常肾组织的EGFR mRNA转录阳性率分别为 :石蜡包埋组 44 % (11/2 5 )和 15 % (3/ 2 0 ) ;冰冻保存组 5 0 % (8/ 16 )和 13% (2 / 16 )。两组肾癌组织EGFR mRNA转录阳性率均较正常对照肾组织显著增高 (P均 <0 .0 5 ) ;癌组织原位杂交阳性见于癌细胞 ,主要位于胞核 ,少数位于胞浆 ;而两组正常对照肾组织为弱阳性反应。 结论 人肾癌组织过度转录EGFR mRNA ,可能与肾癌的生长、发展有关。
李恒熊旭林鲁功成
关键词:肾肿瘤原位杂交
经下入路介入法治疗输尿管狭窄(附25例报告)被引量:11
2000年
目的 探讨下入路介入法治疗输尿管狭窄的应用效果。材料与方法  2 5例经影像学确诊为输尿管狭窄并上尿路积水中 ,2 0例为输尿管取石术后狭窄 ,5例为不明原因非外压性狭窄。经膀胱镜将导丝送至输尿管狭窄以上 ,采用导丝导管交换及对比剂定位技术 ,在狭窄处行球囊扩张。结果  18例成功放置双J管行内引流 ,1例因输尿管上段高度纡曲狭窄置管失败 ,6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后分别观察 3、6、12个月及 1~ 5个月 ,复查B超、IVP显示肾积水程度减轻 ,肾功能改善。单纯球囊扩张者再狭窄程度在 40 %以下。双J管位置准确 ,无移位 ,16例顺利取出。结论 下入路介入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并发症少 ,扩张和引流效果好等优点 ,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一种安全。
郑金龙郑传胜冯敢生孔健许林锋李恒
关键词:输尿管狭窄病例报告介入疗法
多中心评价国产芦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安全性和有效性
1999年
本试验采用国产芦氟沙星与洛美沙星随机对照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多中心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芦氟沙星首剂每日400mg,以后每天200mg(一次)治疗108例,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8.70%和93.52%;洛美沙星300mg,每日2次,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4.55%和92.73%。不同细菌的有效率分别为92.55%和94.90%,两组细菌的清除率分别为95.74%和94.90%,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89%和12.73%。以上统计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提示芦氟沙星是一种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抗感染药物。
张慧琳吕晓菊周志强强谊芝穆国尧鲁功成罗瑞德李元桂李恒贾汝汉罗和生丁一娟吴笑春
关键词:急性细菌性感染安全性有效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