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作品数:17 被引量:67 H指数:5 供职机构: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梅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窄QRS波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5年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窄QRS波群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窄QRS波群的CHF患者行CRT治疗,观察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IDd)、6 min步行试验(6 MWD)、左心室收缩期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SD)和左室间隔和侧壁基底段收缩期达峰时间差(Ts)的变化情况。结果:CRT术程顺利,术后6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3.6±0.5)vs.(2.7±0.6)]、LVEF[(0.26±0.04)vs(0.32±0.08)]和6 MWD[(203±9.3)m vs.(343±11.3)m]明显改善(P<0.05);LVIDd[(73.9±5.4)mm vs(68.1±3.2)mm]、Ts-SD[(47.3±6.5)ms vs(34.2±7.8)ms]和Ts[(92.1±27.2)ms vs(64.4±8.5)ms]较术前均显著缩小(P<0.05)。结论:对于经组织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存在心室机械收缩不同步的窄QRS波群CHF患者,CRT治疗可一定程度改善其心功能及临床症状,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有待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 张奇峰 钟志雄 李斌 李存仁 张鹏飞 古献芳关键词:窄QRS波群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力衰竭 低抗凝强度华法林预防非瓣膜病心房颤动伴血栓危险因素患者栓塞事件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观察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对伴有血栓危险因素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低强度抗凝的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02年9月至2004年8月收治的伴有血栓危险因素(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病史、周围血管栓塞、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发现心房扩大伴心房内附壁血栓形成、或发现心房内血流缓慢、出现云雾状回声者)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55例,予以华法林抗凝治疗(完成治疗者共45例),按抗凝强度不同分为两组,一组为国际标准化比率(INR)2.1~3.0(标准强度组,22例),另一组为INR1.5~2.0(低强度组,23例)。完成对45例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监测INR水平及观察出血事件(颅内出血、溃疡出血等严重出血及一般出血)和缺血事件(缺血脑卒中和肠、肾、四肢等全身性栓塞)的发生率。结果:低强度组缺血事件发生率为4.3%(1/23),为脾栓栓塞;标准强度组缺血事件发生率为4.5%(1/22),为双侧股动脉近端闭塞,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强度组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1/23),标准强度组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3%(6/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强度INR1.5~3.0能明显降低伴有血栓危险因素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INR2.1~3.0水平时有一定的严重出血危险性;INR1.5~2.0水平时出血风险小,提示低抗凝强度同样达到预防血栓栓塞疗效,同时相对更安全。 李斌 钟志雄关键词:心房颤动 华法林 国际标准化比率 血管栓塞 磺达肝癸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系统和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2015年 目的观察磺达肝癸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纤溶系统和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临床基础用药+磺达肝癸钠,对照组予临床基础用药+低分子肝素,连用7 d。观察临床疗效、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人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血管内皮素-1(ET-1)表达水平及心脏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为87.50%,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t-PA、PAI-1、VEGF、ET-1表达水平均有显著改善,且治疗组变化幅度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急性心肌梗死、大出血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磺达肝癸钠治疗ACS,临床疗效与低分子肝素相当,且安全性更高。在有效抗凝的同时可明显降低出血事件,更利于患者的愈后与康复。同时,磺达肝癸钠对ACS患者异常的纤溶系统和失调的内皮细胞功能产生影响,促进恢复,达到治疗目的,值得临床推广。 雷南凤 李斌 张奇峰关键词:磺达肝癸钠 急性冠脉综合征 纤溶系统 内皮细胞功能 血栓弹力图比较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对PCI术后患者的血小板抑制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比较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对PCI术后患者的血小板的抑制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PCI术后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22日-2014年2月22日,这80例患者均使用信封抽取法进行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采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并在治疗结束后,使用血栓弹力图比较两组的血小板抑制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血小板抑制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实验组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和血肌酐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2.50%和17.50%,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比较结果表明,替格瑞洛对PCI术后患者的血小板抑制效果优于氯吡格雷,值得推广和应用。 张奇峰 李斌 何雪波 王豪关键词:血栓弹力图 氯吡格雷 血小板抑制 高频超声及结合心脏探头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厚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及结合心脏探头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厚度与冠心病(CHD)危险因素关系。材料与方法:资料随机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本院心内科98例患者为本研究对象,按照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两组,将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76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其余2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生活习惯、用药及实验室指标检测情。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不良生活习惯及用药情况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实验室指标即HDL-C、TG比较,未见显著差别(P>0.05),但CHOL、LDL-C及EAT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关系密切,EAT可作为冠心病早期发现的重要预测指标,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张淼源 钟敏 钟冬梅 李存仁 李斌关键词:超声测量 冠心病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治疗前后心功能与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 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前后心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对本院20例符合CRT置入指征的CHF患者行CRT,并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行AV/VV优化,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胶乳凝集反应法测定hs-CRP水平,心脏彩超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心脏超声测定室间隔及左室后壁收缩达峰时间延迟(SPWMD)等指标。结果 CRT治疗后患者的心脏功能明显好转,术后1个月、6个月心功能NYHA分级平均降低I级;LVEF、LVDd、MRA、SPWMD均逐渐好转(P<0.05),术后hs-CRP指标逐渐下降(P<0.05);NYHA分级与hs-CRP水平的下降具有相关性(r=0.78,P<0.05)。结论 CHF患者行CRT治疗后,心功能可明显改善,hs-CRP与心功能存在负相关性。 李斌 钟志雄 张奇峰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CRT 心功能 超敏C反应蛋白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8月68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的ACS患者应用IABP临床资料,根据IABP置入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预防性置入组和被动紧急置入组,每组各34例。分析两组术后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心血管活性药物应用、IABP使用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结果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接受IABP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患者辅以IABP,没有发生血管再闭塞事件。两组患者中30 d内死亡19例,其中预防性置入组3例(8.82%),被动紧急置入组16例(47.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置入组明显出血2.94%(1/34)、血肿2.94%(1/34);被动组明显出血8.82%(3/34)、肢体血运障碍5.88%(2/34)、相关发热2.94%(1/34),预防性置入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被动组(P〈0.05);预防性置入组术后平均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IABP使用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分别为(57.63±13.66)、(54.75±17.68)、(31.83±14.71)、(76.35±27.27)h;被动组分别为(94.63±22.72)、(93.12±32.21)、(89.34±35.17)、(102.41±34.12)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高危ACS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源性休克的患者的LABP可以完全地作用并有效地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对经最大耐受量内科药物治疗后难治性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辅以IABP预防性治疗,有一定的缓解及改善作用。 张鹏飞 钟志雄 李斌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血流动力学 血运重建治疗 心源性休克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单支架术及双支架术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分叉病变单支架术和双支架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10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行单支架术(单支架植入组)、50例行双支架术(双支架植入组)。单支架植入组仅主支植入支架,边支不植入支架;双支架植入组运用mini-crushing技术行双支架植入术。观察两组分叉病变的手术即刻及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两组主支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3级、分支血管TIMI血流3级、主支血管残余狭窄>30%、分支血管残余狭窄>50%四个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对两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发现,分支血管残余狭窄﹥50%在单支架植入组发生率高于双支架植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0%(13/52)vs.12.0%(6/50),P<0.05];其余几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单支架植入组1例(1.92%)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双支架植入组2例(4.00%)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6个月后,单支架植入组8例(15.38%)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双支架植入组7例(14.00%)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结论单支架术与双支架术治疗分叉病变短期观察临床疗效基本无差异,其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 李斌 钟志雄 张奇峰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 支架术 临床疗效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2013年 目的:探讨介入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并进一步探讨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期间患有下肢动脉闭塞症的38例患者,根据其病程和病变血管的具体情况,进行介入治疗,术后随访18个月,分期观察患者术后血管通畅性及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38例患者介入治疗通畅率分别为:髂动脉血管96%,股动脉血管97%,腘动脉及以下血管96%;随访后发现术后下肢血管通畅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明显降低(P﹤0.05);独立影响介入手术后复发的因素是糖尿病(OR=2.75,95%CI:1.43-3.88)和高血压(OR=1.96,95%CI:1.27-2.68)。结论: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术后注意控制血糖与血压有助于降低复发率。 李斌 钟志雄 张奇峰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 疗效 影响因素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观察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给予经导管介入术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儿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右心房舒张末期内径、三尖瓣血流速、三尖瓣反流面积与心胸比。结果:成功封堵38例,手术成功率为90.48%;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鹏飞 钟志雄 李斌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