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旋
-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品种石榴籽油组分及抗氧化性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以白色甜味,红色甜味和红色酸味3种石榴栽培品种(分别为临潼‘三白甜’(SBT)、‘净皮甜’(JPT)和‘酸石榴’(SSL))的果实为原料,通过石油醚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获得籽油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的差异性,并研究这些籽油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及其皂化产物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3种石榴籽油(PSO)的主要组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含量最高的脂肪酸均为石榴酸,其含量大小顺序为‘三白甜’籽油>‘净皮甜’籽油>‘酸石榴’籽油。3种石榴籽油对DPPH·和ABTS+·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且呈量效关系,其皂化产物(脂肪酸盐)则具有良好清除·OH和抑制β-胡萝卜素/亚油酸体系漂白的作用,而且3种油及其皂化产物的抗氧化性强弱排序相同,均为SBT>JPT>SSL,这提示石榴籽油中的石榴酸最可能是其关键的抗氧化成分。这些发现可为石榴籽油的进一步研发提供依据。
- 高忠梅刘邻渭原田赵贝塔李旋
- 关键词:石榴籽油气相色谱-质谱法抗氧化性
- 芦苇叶类黄酮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分析芦苇叶类黄酮的组分。方法:制备芦苇叶类黄酮提取浓缩过程中形成的析出物和浓缩液再经大孔树脂纯化后产生的初纯物,优化两种样品中类黄酮苷转化为苷元的水解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两种样品和其水解样品类黄酮的组分。结果:析出物和初纯物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7.1%和18.5%,酸浓度1.4mol/L、温度80~90℃条件下水解4h可获得相对最好的水解效果;HPLC测定表明,析出物含32种组分,其中7种得到确定,初纯物含22种组分,其中5种得到确定;水解析出物含28种组分,其中7种得到确定,水解初纯物含25种组分,其中7种得到确定。结论:芦苇叶含有芦丁、野黄芩苷、橙皮苷、木犀草素、槲皮素、芹菜素、山奈酚、异鼠李素(或橙皮素)、异甘草素和黄芩素,其中芹菜素含量最高,还有许多未确定的类黄酮。
- 孙丽芳刘邻渭吕俊丽李旋
- 关键词:芦苇叶类黄酮水解
- 3种石榴籽的主要成分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对3种石榴籽的脂肪、蛋白质和多酚进行提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盐酸水解-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各石榴籽油脂肪酸组成成分、蛋白质氨基酸成分和多酚组分。结果表明:随着石榴品种的不同,3种石榴籽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且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达90%以上;各石榴籽蛋白质含量差异极显著,氨基酸组成较完全;3种石榴籽的总酚含量相对较小。其中脂肪含量是"酸石榴"最高(26.410±0.100)g/100 g籽,蛋白质含量是"净皮甜"石榴最高(26.360±0.861)g/100 g籽,总酚含量却以"酸石榴"为最高(0.382±0.018)g/100 g籽。该研究可为石榴籽的进一步研究及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 高忠梅刘邻渭李旋原田赵贝塔
- 关键词: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多酚
- 红枣多酚在酿酒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初探被引量:7
- 2010年
- 采用优质红枣和良好工艺,全程跟踪枣酒酿造,多点采样并严格制备,测定各样品总酚、黄酮含量及产品、酒渣中酚类对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枣酒酿造中,酚类物质仅部分转至酒液。蒸煮浸提是其损失的主要原因,主、后发酵期间,酚类物质也有损失,但酒液中主要表现为总黄酮的损失。果胶酶处理利于其向酒液转移。成品酒和酒渣中的酚类均有较强抗氧化能力。
- 李旋刘邻渭唐丽丽孙丽芳
- 关键词:红枣酒酚类物质
- 柿单宁在模拟胃液中的絮凝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分析柿单宁与蛋白质和卵磷脂等在模拟胃液环境中的絮凝趋势,探讨胃柿石的形成原因。以牛心柿的生柿、脱涩硬柿和后熟软甜柿为试材,提取并测定其总、游离和缩合单宁含量;选取美国药典的模拟胃液配方,采用透射比浊法,对比分析生柿、熟软柿中单宁与模拟胃液,及与含有蛋白质、卵磷脂的模拟胃液作用产生的絮凝趋势。结果表明:生柿游离单宁的含量(7.076g/L)高于脱涩硬柿(3.962g/L)和后熟软柿(3.679g/L),其缩合单宁的含量(4.002g/L)低于脱涩硬柿(7.392g/L)和后熟软柿(7.538g/L);生柿、熟软柿中单宁与模拟胃液作用均有较强絮凝趋势,它们与含有蛋白质或卵磷脂的模拟胃液作用可产生更强的絮凝趋势;参试物絮凝趋势从强到弱依次为明胶>牛血清>卵磷脂>干酪素,生柿>熟软柿和脱涩硬果。柿果形成胃柿石的主要原因是其单宁含量较高,并与摄入不当(空腹、同时摄入明胶或牛血清类蛋白质)有关。
- 赵贝塔刘邻渭李旋王小勇
- 关键词:絮凝比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