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欣

作品数:60 被引量:10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5篇电子电信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4篇细胞
  • 7篇毒作用
  • 7篇细胞毒
  • 7篇细胞毒作用
  • 6篇肿瘤
  • 5篇信号
  • 4篇体外
  • 4篇化疗
  • 4篇肠癌
  • 4篇大肠
  • 4篇大肠癌
  • 3篇神经节
  • 3篇神经节瘤
  • 3篇转导
  • 3篇网络
  • 3篇护理
  • 3篇副神经
  • 3篇副神经节
  • 3篇副神经节瘤
  • 3篇腹膜

机构

  • 32篇广州军区武汉...
  • 25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甘肃中医药大...
  • 2篇同济医科大学
  • 2篇同济医科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空军工程大学
  • 1篇国防科技大学
  • 1篇西安邮电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陕西省肿瘤医...

作者

  • 57篇李欣
  • 24篇杜光祖
  • 18篇高建飞
  • 17篇章必成
  • 8篇陈燕
  • 7篇李崇渔
  • 7篇赵勇
  • 4篇刘宏
  • 4篇王海波
  • 4篇张新华
  • 3篇韩超
  • 3篇杨波
  • 3篇卢一生
  • 3篇赵育新
  • 3篇周伟
  • 3篇李英杰
  • 2篇哈小琴
  • 2篇何俊彦
  • 2篇孙志强
  • 2篇唐晓翔

传媒

  • 4篇肿瘤防治研究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四川生理科学...
  • 3篇中国药理学通...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医药管理杂...
  • 2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电讯技术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国防科技大学...
  • 1篇计算机工程

年份

  • 6篇2024
  • 6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6
  • 8篇2005
  • 11篇2004
  • 3篇2003
  • 1篇1997
  • 2篇1996
  • 3篇1992
  • 6篇1991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椎前路椎体可控前移融合术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的短期疗效
2024年
目的 评估颈椎前路椎体可控前移融合术(ACAF)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MCSMS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61例MCSMSS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ACAF组(n=28)和ACCF组(n=33)。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测量手术前后C_(2~7) Cobb角评价颈椎曲度恢复情况,并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时间> 6个月。2组末次随访JOA评分、VAS评分及C_(2~7) Cobb角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ACAF组末次随访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VAS评分优于ACC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CAF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4%(6/28),ACCF组为36.4%(12/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2组手术节段融合率均为100%。结论 ACAF和ACCF治疗MCSMSS均有较好的短期临床疗效,ACAF可作为治疗MCSMSS的一种选择方案,其远期临床疗效尚须进一步研究评估。
王海波李欣王子然陈德纯卢一生
关键词:颈椎颈椎病椎管狭窄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融合术中恢复椎间隙自然高度对手术疗效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讨腰椎融合术中恢复椎间隙自然高度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测量100名健康志愿者腰椎各椎间隙高度和椎体高度,计算各椎间隙高度与椎体高度的比值及其95%置信区间(CI),并以此为正常值参考标准,将2019年6月-2021年6月接受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的133例患者根据手术节段术后椎间隙高度与椎体高度比值是否在正常值95%CI内分为自然高度组(n=78)和非自然高度组(n=55)。记录并统计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及神经功能。结果 末次随访时,自然高度组发生邻椎病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8%;非自然高度组发生邻椎病5例,足下垂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9%;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自然高度组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改善率优于非自然高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腰椎融合术中椎间隙的撑开高度应参照椎体自身高度,控制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与椎体高度比值在正常值95%CI内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王海波李欣王子然卢一生陈德纯
关键词:腰椎脊柱融合术摄影测量法手术后并发症
希罗达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和复发胃癌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观察希罗达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和复发胃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希罗达2500mg/m2/日,分早晚两次口服,第1-14天;多西紫杉醇75-80mg/m2,静滴,第1天和第8天。每21天为一周期,共2-4周期。结果:全组19例总有效率为63.1%(12/19)。12例初治病例有效率为66.7%(8/12),其中CR 2例;7例复治病例有效率为57.1%(4/7),其中CR 1例。初治和复治病例的中位缓解期分别为7个月和5.3个月。血液毒性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68.4%,其中Ⅲ-Ⅳ度白细胞减少26.3%。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为42.1%。结论:希罗达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和复发胃癌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少,是治疗晚期和复发胃癌的较好方案。
朱宇泽高建飞李欣杜光祖章必成
关键词:多西紫杉醇希罗达胃癌复发晚期CR
低氧诱导因子-1α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免疫应答异常引起的一系列复杂多变的疾病。研究表明,炎症和缺氧相互依存,持续的炎症和免疫反应增加了氧的消耗,从而导致局部组织缺氧,其中低氧诱导因子-1 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 α, HIF-1 α)已被证明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HIF-1 α是血管生成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因子,其介导的代谢转变和纤维化也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关键作用。现就HIF-1 α免疫功能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炎性肠病、1型糖尿病和银屑病(psoriasis)等作一概述。
李欣(综述)李欣李洁
关键词:低氧诱导因子-1Α自身免疫性疾病靶点
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回顾应用骨水泥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条件选取51例患者,将患者分为骨水泥治疗组和冲洗吸引组。其中骨水泥治疗组24例,在骨髓炎病灶清除后应用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充髓腔;冲洗吸引组27例,清创后在骨髓腔内置管实施冲洗吸引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骨髓炎致病菌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冲洗吸引组中有1例引流管堵塞提前拔除,但未发生骨髓炎复发,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骨水泥治疗组住院天数较少,与冲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够较好地治疗骨髓炎,应用骨水泥填塞治疗胫骨骨髓炎住院时间更短,可优先考虑使用。
王子田杨彪李欣胡跃
关键词:骨髓炎骨水泥填塞
一种雾化给药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雾化给药装置,具备调节流速的优点,医护人员将药瓶放入罐体后,药品通过导管通过雾化器后形成气雾,到达调节组件处,调节框顶部的滑动机构可对经过的气雾流速进行控制:滑动滑槽顶面的滑块...
彭海霞薛玉华薛娟敏李欣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2例报告被引量:2
2005年
章必成高建飞杜光祖李欣赵勇
关键词:副神经节瘤腹膜后肿瘤
一种网络运维管理私有云平台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网络运维管理私有云平台,包括:对外交换模块、接入过滤模块、核心交换模块、汇聚交换模块和云平台功能模块;对外交换模块包括多个单向网闸设备,每个单向网闸设备连接不同的外部通信网络;接入过滤模块包括核心路由器...
苗雨周伟代建军范燕芳李欣杨波谷月李英杰李艳芳韩超朱会虎
基于频率估计和信号重构的移频干扰抑制方法
2022年
移频干扰针对线性调频信号的距离-多普勒耦合特性,能够产生高逼真的假目标。根据脉冲压缩后回波的峰值特性和去斜处理的原理,提出了基于信号重构和对消的抑制方法。首先,对去斜处理后的信号频率进行估计,并根据估计的频率,对去斜处理后的干扰信号进行重构;其次,对去斜处理后的信号,定义了归一化平均检测门限,并以归一化平均检测门限最小作为干扰抑制的目标函数;最后,通过全局搜索的方式计算得到归一化平均检测门限最小时对应的干扰抑制因子,并通过对消来实现干扰抑制。计算机仿真表明,输出信号的脉压结果中,剩余干扰分量的能量比目标回波低20 dB以上,体现了所提出方法可以有效实现对多次移频干扰的抑制。
金珊珊李欣刘晨
关键词:频率估计信号重构移频干扰
横纹肌肉瘤乳腺转移1例
2005年
章必成高建飞杜光祖李欣
关键词:横纹肌肉瘤乳腺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