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娟
- 作品数:22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黑龙江财经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远程职业教育机制探析——以数字化为背景
- 2024年
- 数字时代对人才培养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融合的一种新型教育形态,远程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尚未能回应数字时代的教育诉求。远程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应关照数字时代的人才需求,以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内容上,应强化数字技术理论知识、实践知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改进远程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整合远程职业教育的数字化教学平台,提升远程职业教育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实效。
- 李裕琢李海娟
- 关键词:远程职业教育
- 卓越法律人才导向下模拟法庭教学的理性安排被引量:4
- 2017年
- 模拟法庭教学源起于英国。我国模拟法庭教学呈现了重视理论知识而轻视实践技能、重视程序内容而轻视实体内容、重视刑事诉讼而轻视民行诉讼、重视一审程序而轻视其他程序、重视形式而轻视实战的弊端,制约与阻碍了模拟法庭教学价值的发挥。在厘清当前我国法学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坚持法学教育的实践面向,单独设立模拟法庭课,规范模拟法庭教学的指导制度、运行制度、评价制度,建立校外模拟法庭教学基地,给予模拟法庭教学充分的物质保障,利用模拟法庭软件开展网络教学,理性重构模拟法庭教学,培养法律职业共同体,化解法学智能教育与技能教育的抵牾。
- 李海娟
- 关键词:模拟法庭模拟法庭教学智能教育技能教育
- 小微企业纠纷司法解决规则重构新维度
- 2013年
- 在当前司法为民的语境下,为妥善解决小微企业纠纷,增强司法的现实适应性与公众认同感,法院需以能动司法理念为指导,关照小微企业司法诉求,以和谐化解小微企业纠纷为落脚点,通过联动司法保障能动司法,通过调判结合编织一张有效化解小微企业纠纷的网络,最终实现小微企业纠纷和谐解决的终极目标,为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理性健康发展、回应司法的时代使命提供理念、规则和制度支撑。
- 李海娟
- 关键词:纠纷解决机制能动司法和谐司法
- 财经类院校应用型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以黑龙江财经学院为例被引量:2
- 2019年
- 在我国依法治国的方针指引下,不断改进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财经类院校应用型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依据财经类院校法律人才培养的定位,并以黑龙江财经学院为例,提出构建财经类院校应用型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科学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合理搭建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加强考核方式改革。
- 李海娟陈松
- 关键词:财经类院校法学专业
- 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防范的法律对策被引量:1
- 2020年
-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业态,是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创新的新发展。互联网金融不同于传统金融,发展历程比较短,呈现了网络支付、互联网保险、数字货币、互联网基金销售、P2P网络借贷、众筹、互联网信托、互联网消费金融等模式。互联网金融伴随着法律风险、行业风险、技术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等,应该从互联网金融风险宣传、完善相关立法、加强行政监管、强化自律经营、技术化解等措施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确保互联网金融稳健发展。
- 李海娟佟雪
-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 应用型本科高校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模式——以第二课堂为视角被引量:4
- 2019年
- 正确处理实践与理论的关系是高校法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法学教育中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法治人才的必要方式,是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历史走向的要求。
- 佟雪李海娟
- 关键词:第二课堂实践教学
- 解构与重构:数字社会的法学回应与法学教育转型被引量:1
- 2024年
- 数字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经历了一系列解构与重构的过程: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平台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组织方式强势兴起,零工经济带来了工作形式的深刻变革,数字化生存赋予了生活方式新的涵义。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理应关照数字社会的诉求,建构数字法学理论体系,完善数字社会治理路径,并通过转变法学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数字社会的法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智识保障。
- 李裕琢李海娟
- 关键词:数字社会法学教育
- 人工智能主体化的法律应对——以未来强人工智能的出现为视角被引量:4
- 2022年
- 人工智能主体化的社会呈现了人机交互的格局,引发了新变化与新思考。以人工智能主体化为理论基点,立足人机交互的社会格局与社会风险,关照人工智能主体的时代特质及法治诉求,及人工智能主体化所引发的法律困境。为此,确认人工智能电子人的法律主体资格,明确与其相关的权利体系与法律责任,探索构建人工智能主体化法律应对范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良法善治。
- 李海娟
- 关键词:人工智能法律主体法律应对
- 黑龙江省城市保障性住房法律调控路径探微
- 2012年
- 住房具有公共产品和民生商品的双重属性,攸关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住宅确保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基于住房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民主法治的当代,黑龙江省通过地方性法规的健全和完善深入推行国家保障性住房制度,确保公民住房权,规范黑龙江省保障性住房健康良性发展,维护房地产市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深入推进依法治国和和谐社会进程。为此,黑龙江省有必要出台《黑龙江省住宅条例》、《黑龙江省城市保障性住房条例》和各类保障性住房配套法规,专门立法以彰显住房保障权,从立法高度为黑龙江省城市保障性住房的理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李海娟
- 关键词:人权居住权保障性住房
- 我国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滥用的制度消解——基于信息不对称语境的解读
- 2016年
- 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偏向自由、平等、效率等个人本位的价值追求,缺失利益相关者的保护机制,既有的制度安排无法消解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的弊端。通过构建多元化的信息共享机制,将公司资本的基本信息及年度报告纳入企业信息基本库予以充分公示,将不实申报纳入社会诚信系统并实施终身保留制与失信联动惩罚机制,援引法人人格否认机制直索设立者责任。
- 李海娟
- 关键词:公司注册资本法人人格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