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相方

作品数:593 被引量:3,471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65篇期刊文章
  • 57篇会议论文
  • 48篇专利
  • 2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7篇石油与天然气...
  • 69篇天文地球
  • 22篇理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文化科学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化学工程
  • 6篇矿业工程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39篇气藏
  • 92篇凝析
  • 87篇气井
  • 85篇凝析气
  • 62篇钻井
  • 61篇凝析气藏
  • 52篇油藏
  • 46篇储层
  • 44篇地层
  • 38篇低渗
  • 35篇油田
  • 35篇气田
  • 34篇煤层气
  • 33篇渗流
  • 32篇油气
  • 31篇渗透率
  • 30篇试井
  • 28篇页岩
  • 27篇压裂
  • 24篇数值模拟

机构

  • 479篇中国石油大学...
  • 116篇中国石油大学...
  • 80篇中国石油天然...
  • 35篇中国石油化工...
  • 31篇中国石油
  • 18篇西安石油大学
  • 10篇长江大学
  • 10篇国家工程研究...
  • 10篇中国石化
  • 9篇中国石油大学...
  • 9篇陕西延长石油...
  • 8篇卡尔加里大学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延长油田股份...
  • 6篇中海油田服务...
  • 6篇陕西延长石油...
  • 5篇西南石油大学
  • 5篇教育部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

  • 593篇李相方
  • 74篇隋秀香
  • 56篇程时清
  • 53篇石军太
  • 38篇姚约东
  • 38篇吴克柳
  • 36篇尹邦堂
  • 20篇覃斌
  • 20篇李靖
  • 18篇徐兵祥
  • 18篇李骞
  • 17篇康晓东
  • 17篇唐恩高
  • 17篇李元生
  • 17篇任美鹏
  • 16篇关文龙
  • 16篇邵长金
  • 16篇徐大融
  • 16篇安小平
  • 15篇刘华

传媒

  • 68篇天然气工业
  • 39篇石油钻采工艺
  • 28篇石油钻探技术
  • 22篇石油学报
  • 19篇油气井测试
  • 18篇大庆石油地质...
  • 18篇新疆石油地质
  • 15篇钻采工艺
  • 15篇石油大学学报...
  • 13篇断块油气田
  • 1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0篇科学技术与工...
  • 9篇工程热物理学...
  • 8篇石油勘探与开...
  • 8篇特种油气藏
  • 8篇西南石油大学...
  • 7篇内蒙古石油化...
  • 7篇西安石油大学...
  • 7篇中国安全生产...
  • 6篇石油机械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1篇2021
  • 13篇2020
  • 17篇2019
  • 15篇2018
  • 21篇2017
  • 25篇2016
  • 18篇2015
  • 22篇2014
  • 29篇2013
  • 38篇2012
  • 37篇2011
  • 28篇2010
  • 46篇2009
  • 38篇2008
  • 30篇2007
  • 30篇2006
  • 38篇2005
  • 48篇2004
5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渗气层中气体渗流克林贝尔效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1
2004年
低渗气田的开发在我国油气田开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故研究低渗气层中气体的基本渗流规律有着理论和应用价值。文章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优化,选取典型的岩心,记录了CO2、N2和He等气体在不同岩心中渗流时的进出口压力和流量值。对以上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其结果为:气体在低渗透岩心中的渗流不遵循达西渗流规律,表现为视渗透率在渗流过程中随气体性质、外界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从岩心、气体的物理性质以及力学角度分析认为,低渗透岩心中的气体非达西渗流是由克林贝尔效应引起。文章还从岩心和气体的特性,以及温度、压力等因素系统地研究了气体渗流克林贝尔效应的影响因素,确定出克林贝尔效应常数的变化规律为:克林贝尔效应常数(b)与岩心综合参数成正比,与绝对温度(T)成正比,与气体的黏度成正比,与气体分子量的平方根成反比。所建立的低渗气层中气体的渗流规律为低渗透气田开发方案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姚约东李相方葛家理宁正福
关键词:渗流规律低渗透气层气体渗流气田开发非达西渗流
Robertson—Stiff流体管流与环流轴向流动规律研究被引量:4
1996年
RS模式是近年来提出的高精度流变模式,但由于缺乏与之相配套的钻井水力学方面的计算模式,影响了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文中从RS流体的本构方程出发,理论上推导了RS流体在钻柱内和同心环空中作轴向层流动时的流速、流量、压耗及流核尺寸的大小。对模式的验证结果表明,文中推导的模式可用于预测钻柱内和环空中水力参数的大小。
汪海阁李相方刘希圣
关键词:钻柱非牛顿流体
凝析气藏试井分析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9
2004年
从渗流机理和试井理论模型两个方面对凝析气藏试井分析现状进行了回顾和评述 ,指出以三区流动模型为基础 ,采用两相拟压力的方法是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提出了凝析气藏试井研究存在的问题 ,并对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李敬松李相方覃斌孙金浩
关键词:凝析气藏试井分析多孔介质储层
考虑稠油非牛顿性质的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模型被引量:8
2017年
与常规油不同,当达到某特定温度时,稠油呈现牛顿流体状态,而在该温度值以下时,稠油呈现非牛顿流体状态,即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经典的解析模型将蒸汽吞吐分为热区与冷区2个部分,热区温度为蒸汽温度,冷区温度为原始地层温度。然而在实际过程中,热区到冷区的温度是一个非等温的渐变过程,不会存在热区与冷区的边界处的突变现象。而且在生产过程中,稠油在不同区域呈现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2种状态,不同区域的稠油渗流方程不同。针对这种情况,基于Marx-Langenheim方程,对蒸汽吞吐的解析模型进行了改进。在注入阶段,考虑了热区非等温分布的特征;在生产阶段,考虑了稠油牛顿流体区与非牛顿流体区的渗流耦合。模型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更加接近实际生产情况,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杨戬李相方陈掌星田冀黄亮刘新光
关键词:蒸汽吞吐启动压力梯度产能预测
高温高矿化度油藏CO_2泡沫调堵实验被引量:15
2009年
CO2泡沫调堵是一种选择性化学调剖堵水方法,其应用技术的关键在于发泡剂的选择。针对油藏高温、高矿化度特殊环境,综合考虑了影响发泡剂性能的关键因素,并以此为基础筛选出了具有良好抗盐、耐温性能及pH值稳定性的表面活性剂YFP-2作为发泡剂。借助岩心驱替流动实验,进一步研究了该发泡剂在模拟油藏环境下所产生的泡沫对驱替岩心的封堵作用。封堵实验结果表明,该泡沫体系具有较强的流动阻力保持性能,且对驱替剂的流动具有一定的转向作用。
王海涛伊向艺李相方尹邦堂
关键词:高矿化度二氧化碳发泡剂堵水
蒸汽驱三维物理模拟实验及汽窜后接替方式被引量:7
2016年
根据三维物模实验及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蒸汽驱开发效果及蒸汽突破后期的开发方式。三维物模实验揭示了蒸汽驱过程中温度场与蒸汽腔的平面波及与纵向波及规律。在三维实验中,蒸汽超覆现象较严重,纵向波及情况较差,模型底部剩余油饱和度较高,采出程度较低。数值模拟表明,在蒸汽驱汽窜后,汽水交替与间歇汽驱的采出程度远高于继续蒸汽驱,汽水交替的注入热量最低。通过相似准则对数模结果进行反演,得到了相似结论。实验及模拟的原油及孔、渗参数与辽河X区块相同,研究成果对油田现场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杨戬李相方张保瑞张晓林
关键词:蒸汽驱温度场蒸汽腔
井场硫化氢传感器优选及安装位置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针对三高气田钻完井过程中硫化氢气体泄漏扩散和传感器检测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井场泄漏的硫化氢气体在小范围内的分布进行模拟和分析,对气流与传感器入口夹角和气流速度对传感器输出值进行实验分析,从而优选传感器安装位置和安装方法。结果表明:在有风情况下,硫化氢气体在泄漏口小范围内主要分布在泄漏口下方向位置;根据硫化氢气体在气体中的扩散规律和不同检测点的检测环境,得出不同检测点传感器类型和安装高度。
张兴全李相方徐大融马龙任美鹏
关键词:安装方法
气侵期间环空气液两相流动研究被引量:60
2004年
本文建立了描述钻井气侵期间井眼气液两相流偏微分方程组,该方程组既考虑了不同渗透率的储层与储层钻开不同厚度下的气体侵入井眼情况,也给出了这种情况下该偏微分方程组的求解方法。利用实验数据进行了模拟,揭示了环空气液两相流型与流动参数变化特征,据此,能够为安全有效地井控提供理论基础。
李相方庄湘琦隋秀香刚涛
关键词:气侵气液两相流井控
预测蒸汽驱后期转接替方式时机的新方法被引量:5
2015年
蒸汽驱开发后期易汽窜,且原油产量呈递减趋势,当汽窜严重时,生产油汽比下降,蒸汽驱开发的效果越来越差。为了取得最佳的采出程度与开发的经济性,确定蒸汽驱后期转接替方式的时机非常重要。通过分析蒸汽驱后期产油量递减曲线,总结出蒸汽驱开发的递减规律;通过对蒸汽驱注采特征方程的推导得出蒸汽驱的采收率表达式,两式联立便可以求出蒸汽驱转接替方式的时机。通过对齐40块某井组的实例分析得出,该井组现阶段虽已出现汽窜,但并不是转接替方式的最佳时机。计算结果表明,2017年1月转汽水交替较为合适。进一步通过数值模拟验证,当蒸汽驱至2017年1月时,蒸汽腔在地层中发育较为成熟,汽窜程度更加严重,此时该区块从蒸汽驱转其他的接替方式较为合适。数值模拟很好的验证了计算结果,能够较好的指导现场开发。
杨戬李相方张晓林方思冬马宏斌赵伟
筛管常用金属微孔网布组合挡砂效果与精度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金属微孔网布筛管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防砂筛管,在现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防砂机理、网布间的优化组合理论尚不明确。本文应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金属微孔网布筛管的防砂机理和防砂精度。实验采用水平井流动方式进行模拟,经实验研究结果分析,明确了金属微孔网布组合中各层网布在挡砂过程中的作用,定量的描述了不同网布组合的挡砂精度,并得出了常规架桥理论不适用于金属微孔网布筛管防砂理论的结论,为生产和现场使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颜明李相方王涛李根周春香
关键词:粒度
共6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