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华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蒙古族
  • 3篇古族
  • 2篇酒精
  • 2篇酒精性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胃蛋白酶...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状态
  • 1篇易激综合征
  • 1篇脂肪
  • 1篇脂肪肝
  • 1篇治疗酒精性脂...
  • 1篇治疗老年人
  • 1篇食管
  • 1篇食管炎
  • 1篇清胃
  • 1篇综合征
  • 1篇黛力新

机构

  • 6篇赤峰学院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包头市肿瘤医...

作者

  • 6篇李艳华
  • 1篇许秀举
  • 1篇王艳秀
  • 1篇索日娜
  • 1篇张冰
  • 1篇张晔
  • 1篇王金岩
  • 1篇哈斯高娃

传媒

  • 2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4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蒙古族酒精性肝病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了解蒙古族酒精性肝病(ALD)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本院蒙古族和汉族ALD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①蒙古族ALD检出率高于汉族;②蒙古族ALD患病平均年龄较汉族年轻,平均饮酒年限比汉族长;③蒙古族ALD日饮酒量>200 g/d的患者多于汉族ALD;④蒙古族ALD肥胖率及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汉族;⑤蒙古族ALD生化检验中AST、AST/ALT>2、GGT、TG的变化较汉族明显。结论蒙古族ALD的临床特征与汉族有一定的差异。
李艳华
关键词:蒙古族肝病流行病学酒精性
蒙古族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蒙古族人群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赤峰学院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经胃镜检查确诊的所有蒙古族RE患者245例,评估RE的发病情况,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等情况的关系。结果蒙古族RE患者男女检出率有明显差异,男性>女性,临床症状以反酸、烧心、上腹痛为主,RE发病以LA-A级+LA-B级为主,并多见于中青年患者,随着病变年龄的增加,病变严重程度增加。结论蒙古族RE发病率较高,与性别、年龄有关。
李艳华
关键词:蒙古族反流性食管炎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研究并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治疗用药为布拉氏酵母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腹泻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与布拉氏酵母菌联合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腹泻型IBS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李艳华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焦虑抑郁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布拉氏酵母菌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选择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0例,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基础护肝和在护肝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4周,观察疗效。结果 30例治疗组患者治疗4周后92%症状好转,而30例对照组患者好转率为54%(P<0.01);治疗组肝功能改善(P<0.01)和超声检查肝脏形态及实质恢复(P<0.05)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是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药物。
索日娜张冰哈斯高娃李艳华王艳秀
关键词:酒精性脂肪肝复方甘草酸苷
黛力新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黛力新对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予黛力新,同时予常规治疗;对照组32例,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疗效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好,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李艳华
关键词:黛力新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
蒙古族及汉族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的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PG)水平,探讨血清PG的地域和民族特征及规律,提供有价值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在包头市肿瘤医院经内镜检查和病理学确诊的胃癌患者68例(3代人均为同一民族,蒙古族30例,汉族38例),选择42例健康体检者做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血清PGⅠ、PGⅡ的检测,并计算PGⅠ/PGⅡ比值。结果:蒙古族、汉族胃癌组血清PGⅠ及PGⅠ/PGⅡ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血清PGⅡ水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蒙古族胃癌组血清PGⅠ及PGⅠ/PGⅡ值低于汉族胃癌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血清PGⅡ水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血清PGⅠ及PGⅠ/PGⅡ值较正常对照组降低,提示血清PGⅠ及PGⅠ/PGⅡ值降低有助于胃癌的诊断,可以作为地区人群筛查和辅助诊断胃癌的一项血清学指标;蒙古族胃癌患者血清PGⅠ及PGⅠ/PGⅡ值低于汉族胃癌患者,提示血清PG水平在不同种族人群中存在着差异。
乌日丽其许秀举李艳华王金岩张晔
关键词:蒙古族胃癌胃蛋白酶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