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达山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家蚕
  • 5篇微粒子
  • 5篇微粒子病
  • 3篇家蚕微粒子
  • 2篇原虫
  • 2篇原虫病
  • 2篇家蚕微粒子病
  • 2篇虫病
  • 1篇毒效
  • 1篇养蚕
  • 1篇养蚕环境
  • 1篇越年种
  • 1篇增殖
  • 1篇食下感染
  • 1篇胚种传染
  • 1篇贮桑
  • 1篇孢子
  • 1篇孢子虫
  • 1篇微孢子
  • 1篇微孢子虫

机构

  • 8篇苏州大学
  • 1篇江苏省镇江蚕...

作者

  • 8篇李达山
  • 2篇贡成良
  • 1篇薛仁宇
  • 1篇戴松林
  • 1篇陈长乐
  • 1篇曹广力
  • 1篇朱载荣
  • 1篇潘中华
  • 1篇徐世清
  • 1篇朱军贞
  • 1篇潘中华

传媒

  • 5篇江苏蚕业
  • 1篇蚕业科学
  • 1篇北方蚕业

年份

  • 1篇2000
  • 2篇1994
  • 2篇1992
  • 1篇1991
  • 2篇198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家蚕微粒子原虫的增殖观察被引量:8
1994年
电镜观察表明:家蚕微粒子原虫(NosemabombycisNaegeli)裂殖体在体内以分裂法增殖,裂殖体2核,常有宿主的粗面内质网包围。裂殖子通过细胞膜厚化转为产孢体。产孢体分裂成为孢子芽细胞后逐渐发育为成熟的新孢子,此过程可观察到胞内原生质电子密度极高和胞内类似中空两个过程。成熟孢子具有典型Nosema属的特征。
贡成良潘中华李达山
关键词:家蚕增殖原虫病
关于家蚕新病原微孢子虫的研究——Ⅰ.M.h微孢子虫对家蚕的致病性被引量:9
1989年
笔者从桑尺蠖Phthonandria(Hemerophila)atrilineata Butlcr幼虫体中检出并分离到一种微孢子虫(M.h)。本文研究了它的形状特征、血清反应、对家蚕的致病性与寄生性。诸性状表明它不同于常见的Nosema bombycis,而是家蚕的一种新的病原微孢子虫。
李达山
关键词:微粒子病病原微孢子虫
现行蚕品种对家蚕微粒子的食下感染性比较
1994年
前人的研究报导,家蚕对蚕微粒子(N.bombycis)抵抗力因蚕品种、蚕的发育时期、饲育条件等不同而有差异。中系品种抵抗力强,欧系品种弱,日系品种介乎二者之间;
李达山
关键词:家蚕微粒子病
家蚕春制越年种散卵型保护夏季消毒效果
1992年
本文调查了有效氯0.1~0.4%的漂白粉液用于春制越年卵散卵型保护夏季卵表消毒的效果。结果认为,经有效氯0.2~0.4%的漂白粉液(24~26℃,10min)消毒处理后,卵表夹带的真菌、微粒子孢子及其它杂物能被杀死或清除干净,从而有效地防止蚕卵发霉、生虫,防止原蚕区可能有的微粒子病原随蚕种等污染蚕种场本部。有效氯0.1%的漂白粉液(24~26℃,10min)消毒处理后,也能明显减轻蚕卵发霉和生虫,基本消除卵表的微粒子孢子。表明夏季以有效氯0.2%的漂白粉液卵表消毒(24~26℃,10min)已有良好的消毒作用。
吴飞徐世清李达山戴松林朱载荣丁志用姚韶明
关键词:家蚕
蜜蜂微粒子对家蚕致病性的试验被引量:1
1992年
蜜蜂微粒子病与家蚕微粒子病一样,是发生普遍的昆虫传染性疾病之一。由吞食病原孢子污染的食料、水等引起染病,主要感染成虫(蜂),病原在蜜蜂肠壁组织内寄生增殖,无胚种传染性。蜜蜂微粒子(Nosema apis)和蚕微粒子(Nosema bombycis)在分类学上同“属”异“种”。N.apis 对家蚕的交叉传染问题,前人已有研究报道,但所述不同。根据生产实践的需要,再作感染实验。材料与方法一、N.apis 的来源:
李达山
关键词:家蚕蜜蜂微粒子病
家蚕微粒子病研究进展(摘要)
1991年
微粒子病是一种古老的、分布很广的传染性蚕病。世界各养蚕国都有发生。1845—1865年,曾在法、意等国相继流行达二十年之久,给欧州养蚕业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三十多年来,我国由于严格实施蚕种繁育检验办法,加强预防,本病的危害显著减轻,可以说基本得到了控制。但近年来有些蚕区又有发现并有所发展。前车之鉴,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为集思广益,控制危害,现将本病研究进展介绍于后。
李达山
关键词: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蚕区小蚕期养蚕环境
家蚕微粒子病研究进展被引量:3
1989年
家蚕微粒子病狭义而言是由病原体——蚕微粒子(Nosema bomby-cis)寄生引起的一种蚕病。除 Nb 外,据报导七十年代初期起已直接从蚕(或蛾)体发现分离到多种新的微孢子虫类型。微孢子虫种类不同,其超微结构、增殖样式不同,对蚕的致病力、寄生组织亦有差异。对此,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不少研究,也获得了一定成果。本文介绍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李达山
关键词:微粒子病
家蚕原虫病的研究
贡成良曹广力潘中华朱军贞薛仁宇李达山陈长乐
本研究所筛选出的家蚕微粒子病治疗药物,与其它相比,具有非常好的疗效,且对蚕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通过中试,有望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使用,从而对消除家蚕微粒子病对蚕丝生产的严重危害有重大作用。关于不同业源微孢子虫的超微结构、...
关键词:
关键词:家蚕原虫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