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锋
- 作品数:52 被引量:257H指数:8
- 供职机构: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郑州市2014—201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分析郑州市2014—2016年报告的15岁以下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和AFP监测系统运行情况,为AFP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郑州市2014—2016年报告的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的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并对AFP监测系统进行评价。结果郑州市2014—2016年AFP监测系统共报告406例,其中AFP病例378例,非AFP病例28例;发病时间以夏秋季为主;报告病例居首位的地区是二七区,报告病例157例;378例AFP病例中,完成脊髓灰质炎疫苗全程免疫史有351例;AFP病例各项监测指标除2016年合格便采集率较低外,其他均符合"全国AFP病例监测方案"的要求;AFP病例监测敏感性指标显示:378例AFP病例中,283例为外地病例。结论郑州市AFP监测系统灵敏度较高,应继续关注AFP监测重点地区、发病集中季节和重点人群的情况。
- 范张洁李锋
-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脊髓灰质炎监测系统流行病学分析
- 一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对登封市一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聚集性疫情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流行原因,提出防控对策。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描述疫情分布特点。结果该起疫情发生在封闭寄宿制学校的一个宿舍中,宿舍罹患率为25.00%,带菌率为58.33%。结论人群来源复杂、带菌率高、封闭寄宿制学校等是发生疫情的重要原因。建议学校增加传染病监测敏感度,建立传染病防控长效机制。
- 李锋韩同武王小丽李红民
-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聚集性疫情传染病
- 2014-2017年郑州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及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分析郑州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及报告病例临床表现,为乙型脑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取2014—2017年郑州市报告乙型脑炎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乙型脑炎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9月一2017年12月郑州市上报确诊病例共有155例,其中男性86例,女性69例,死亡病例4例。发病季节明显,7-9月份为高发季节,8月形成发病高峰,以0~14岁儿童发病为主,成年人构成比达到38.71%。疫苗接种史与乙脑临床分型之间有相关关系(X^2=5.882,P=0.015)。结论乙脑防控应与未成年人为主,但也要重视成人发病状况。为避免造成乙脑的流行和传播,需进一步完善预防接种,控制媒介传播,健康教育和加强监测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 程真真李锋李欣荣王小丽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
- 医护人员对预防保健科的认知情况调查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医疗机构内预防保健科的认知情况,为预防保健科的发展提供更加合理的政策建议。方法采用不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省市级和县区级医院中各抽取4~6家综合医疗机构。对被选定医疗机构的预防保健科所有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随机抽取10名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结果在所调查的医护人员中,95.1%的人认为保健科在疾病控制、甚至传染病控制中起作用,60.5%的人认为预防保健科是公共卫生管理科室,86.4%的人对预防保健科工作比较满意,87.7%的人关注预防保健科的发展,63.3%的人认为预防保健科的现状能适应目前工作,预防保健科需要改革(75.9%)。同时建议加强对预防保健科工作的宣传;改善办公条件;提高人员业务素质,提高人员待遇;加强与一线科室的联系;增加保健科的人员;加强预防宣传教育工作,政府承担经费等方面。结论要加强预防保健科人员与医护人员的沟通,同时调整保健科工作人员数量和专业结构。
- 韩同武李玉秦李锋郑天柱董蒲梅李肖红梁士杰
- 关键词:医护人员预防保健科公共卫生管理
- 2018年4月—2023年3月郑州市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被引量:4
- 2024年
- 目的分析2018年4月—2023年3月郑州市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8—2023年郑州市五个监测年度的流感病例进行分析,用实时荧光RT-PCR法对哨点医院采集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亚型分析。结果五个监测年度共报告流感病例31007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02.83/10万,2022—2023年度最高(1286.40/10万);15岁以下年龄段报告病例数占80.28%,0~<5岁及5~<15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居前两位,分别为3011.16/10万、2479.93/10万;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报告病例数占86.46%。五个监测年度季节性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冬春季,但2022—2023年度发病高峰出现在夏秋季(8—9月)及春季(2—3月)。2018—2019、2019—2020、2022—2023年度分别以甲型H1N1亚型(占66.67%)、甲型H3N2亚型(75.00%)、甲型H1N1和H3N2(分别占51.84%、46.94%)为主;2020—2021、2021—2022年度均以乙型流感Victoria亚型(分别占100.00%、99.10%)为主。结论郑州市流感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冬春季,但2022—2023年度夏秋季出现了发病高峰,优势流行株在甲型H1N1、H3N2及乙型Victoria亚型之间切换,15岁以下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发病较多,应持续加强流感监测,重点监测流感发病的季节性及病毒分型,并强化中小学、幼儿园的流感监测与防控。
- 王丛丛李国伟李锋张延炀李肖红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病原学分析
- 2007—2014年郑州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分析郑州市2007—201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对各医院疑似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血清或脑脊液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JEV-Ig M抗体检测,进行早期快速诊断。结果郑州市2007—2014年共报告66例乙脑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13/10万,发病高峰为7和8月,占全年总发病数的83.33%;48.48%的病例分布在中牟县及巩义市;0~15岁组病例居多,占总病例数的69.69%;乙脑病例中主要以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为主,有43例,占病例总数的65.15%;24 h内诊断为乙脑比例为12.12%。结论郑州市乙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近年来呈低水平流行,但仍有散在病例产生,乙脑防控工作应继续加强。
- 李国伟陈巧格李锋宋彩娟任巍韩同武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
- 2015-2020年郑州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 2023年
- 目的通过对2015-2020年郑州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结果的分析,评价郑州市AEFI监测系统的运转状况及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和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5-2020年郑州市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AEFI相关指标的报告情况。结果2015-2020年郑州市共报告AEFI个案7392例,年均报告发生率24.65/10万剂,其中不良反应占98.94%(7314例,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分别占93.11%和5.83%),偶合症占0.95%,心因性反应占0.07%,接种事故占0.04%。2017-2020年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了年度指标要求,但2015年48 h内调查率(89.36%)、3 d内调查表上传率(32.98%)、7 d内调查报告上传率(69.70%)和2016年3 d内调查表上传率(82.50%)、7 d内调查报告上传率(66.10%)没有达到指标要求。报告AEFI个案数居前3位的是金水区、管城区和二七区,共报告3704例,占总数的50.11%;男性占56.98%,女性占43.02%(χ2=98.22,P<0.001);3岁以下儿童占85.43%。报告发生率居前3位的疫苗依次为麻风疫苗(113.87/10万剂)、13价肺炎疫苗(80.59/10万剂)、DTaP-Hib四联疫苗(73.18/10万剂)。临床诊断中,发热/红肿/硬结等症状诊断占92.37%(发生率为22.77/10万剂),过敏性反应占5.02%(发生率为1.24/10万剂)。结论2015-2020年郑州市AEFI监测质量逐步提高,疫苗预防接种的安全性良好,报告的AEFI以一般反应为主,集中在3岁以下年龄组。
- 范张洁李锋许海燕
- 关键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预防接种疫苗安全性
- 2015—2017年郑州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分析郑州市2015—2017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NIP)和非NIP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郑州市2015—2017年报告的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郑州市2015—2017年共报告AEFI个案2 803例,一般反应占91.15%、异常反应占7.53%、偶合症占1.25%、接种事故和心因性反应各占0.04%。2017年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年度指标要求,而2015和2016年个别指标均未达到。2 803例AEFI中,金水区报告例数最多,上街区报告最少; 6、8和12月呈现3个高点,占31.47%;男女性别比为1.33∶1; 2岁以下儿童占79.45%。造成AEFI例数发生较多的疫苗分别为:乙脑减毒活疫苗(556例)、麻风疫苗(533例)、无细胞百白破疫苗(318例)。临床诊断以发热/红肿/硬结、过敏反应-荨麻疹和其他为主。AEFI转归99.61%愈后良好。4例死亡病例均分类为偶合症,涉及的疫苗分别为卡介苗、乙肝疫苗(酿酒酵母)、A+C群流脑疫苗(多糖)和狂犬病疫苗(Vero冻干)。结论 AEFI监测系统的灵敏性较高,且监测质量逐年提高;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服务的质量良好。
- 范张洁李锋王萌
- 关键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疫苗
- 2018年登封市某校健康学生流脑疫苗免疫前后带菌率及抗体水平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流脑疫苗在预防流脑疫情中的作用,为流脑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登封武校随机选取3~岁组、7~岁组、15~岁组共113名新生,检测流脑疫苗免疫前和免疫后3个月学生脑膜炎球菌(Nm)带菌和抗体水平。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免疫后Nm带菌率(30.09%)高于免疫前(1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00,P=0.002),免疫前、后主要携带Nm菌群为W135群、X群。A群、C群Nm抗体阳性率免疫前为93.91%、76.99%,免疫后为96.46%、95.58%;免疫后C群Nm抗体阳性率高于免疫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15,P<0.001)。3~岁组、7~岁组免疫后C群Nm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免疫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43,P=0.016;χ~2=20.250,P=0.013)。结论登封武校Nm菌群演变复杂,四价流脑疫苗接种可提高健康学生C群Nm抗体保护性,并对W135群Nm带菌状态有有限的清除作用。
- 王小丽李锋韩同武程真真李倩李洪民张红
- 关键词:脑膜炎奈瑟菌抗体水平带菌率
- 流行性感冒灭活亚单位疫苗人群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研究
- 韩同武董蒲梅李玉秦郑天柱乔荣宪贾永普李锋高世博张保华白植生
- 为研究流行性感冒灭活亚单位疫苗(Agrippal)人群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该课题用流感灭活亚单位疫苗和裂解疫苗按随机双盲法分别接种249名和250名6~12岁健康儿童。于接种当日和接种后3天内观察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用血凝...
- 关键词: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