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恩岐
- 作品数:35 被引量:149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腺病毒表达鸡GM-CSF及其对鸡骨髓细胞增殖活性的检测被引量:2
- 2012年
- 为了方便鸡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细胞刺激因子(GM-CSF)作为疫苗佐剂使用,用PCR方法扩增出鸡GM-CSF基因,将其连入人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rack-CMV,将重组穿梭载体与腺病毒骨架重组后,获得重组腺病毒骨架载体,线性化后转染293SD细胞,获得能够表达鸡GM-CSF的腺病毒。将获得的重组腺病毒转导鸡成纤维细胞系DF1,细胞培养上清中,可以检测到GM-CSF刺激鸡骨髓细胞活性,为鸡GM-CSF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 王兴龙郝华芳杜恩岐唐文雅张鹏陈胜利张渭东张淑霞党如意杨增岐
- 关键词:重组腺病毒活性检测
- 副猪嗜血杆菌平板凝集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副猪嗜血杆菌抗体的平板凝集试验方法,以便能够对副猪嗜血杆菌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利用9株(Ea、Ec、Ew、A1、A2、B1、B2、C1、C2)副猪嗜血杆菌陕西分离株制备平板凝集抗原,用其免疫健康家兔制备血清抗体,建立副猪嗜血杆菌平板凝集检测方法,对制备抗原的优势菌株进行筛选,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抗原最佳工作浓度进行检测。【结果】选出Ew株作为制备抗原的种子菌株,成功建立了检测副猪嗜血杆菌抗体的平板凝集试验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抗原最适工作浓度为8×109 CFU/mL。采用本试验建立的副猪嗜血杆菌平板凝集试验方法对临床血清样品的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建立的副猪嗜血杆菌平板凝集试验方法能够对副猪嗜血杆菌病做出较为快速、准确的诊断;陕西省存在副猪嗜血杆菌不同程度的感染,规模猪场集中饲养的猪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比率明显高于散户。
- 高艳张定全杨增岐梁留存刘海金吴朋朋高小龙常旭东杜恩岐
- 关键词:副猪嗜血杆菌抗原制备平板凝集抗体检测
- 1种高效纳米抗体生产方法的建立
- 2013年
- 为实现纳米抗体的简单、高效、低成本表达,在已有的商品化原核表达载体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在靶蛋白N端分别融合3种不同串联融合标签His-Intein、His-Sumo-Intein和His-Trx-Intein,以本实验室筛选的抗猪圆环病毒2(PCV2)Cap蛋白的纳米抗体基因为靶蛋白,构建了pHSIE-Nb(His-Sumo-Intein)、pHSIE-intein-Nb(His-Intein)和pET32a-intein-Nb(His-Trx-Intein)3种表达载体。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在不同表达条件下比较,选取可溶性表达最好的载体大量表达,用Ni-NTA金属螯合层析柱进行纯化,并利用Intein自剪切去除标签,纯化纳米抗体。且用制备的纳米抗体作为包被抗体,做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其反应原性。结果显示3种不同融合标签的纳米抗体都可成功表达,而融合His-Trx-Intein标签的载体可溶性表达量最高。融合蛋白经pH7、25℃剪切24h后可以得到不含融合标签的纳米抗体。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统计学分析,制备的抗PCV2Cap纳米抗体蛋白包被的样品组与阳性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制备的纳米抗体是有活性的。本研究成功建立一种高效表达、纯化纳米抗体的方法,可以增加蛋白表达量、可溶性和简化蛋白纯化过程,获得具有活性的无标签的纳米抗体。为其进一步的纳米抗体理论研究和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 贺生芳付向晶刘阳坤慕国辉刘海金王兴龙杜恩岐杨增岐
- 关键词:融合标签表达纯化
- 项目教学法在《兽医传染病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3年
- 兽医传染病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有显著效果。论文分析了兽医传染病学项目教学法的特点,从项目任务确定、项目团队组织、项目方案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总结等五个方面探讨了项目教学法在兽医传染病学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最后提出项目教学法实施对策建议。
- 张淑霞杨增岐党如意杜恩岐王兴龙刘芳宁
- 关键词:兽医传染病学项目教学法实践教学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国内分离株LX4 5a、5b及N基因的研究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目前对IBV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S基因上,而对IBV其他基因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因此,本实验在完成对IBV国内分离株LX...
- 杜恩岐
- 关键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克隆测序重组N蛋白多克隆抗体免疫原性
- 文献传递
- 抗猪大肠杆菌高免卵黄的研制及对实验感染病例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04年
- 本试验主要选择了引起猪黄白痢的常见致病菌株E.coli K88,通过对其在专用培养基上增菌培养,制成油佐剂灭活苗免疫产蛋母鸡,运用微量凝集试验测母鸡抗体水平,待抗体水平达8log2以上时,收取鸡蛋制成高免卵黄。选择6窝56头刚出生的未吮乳仔猪(母猪未免疫),第1,2窝16头用E.coli K88标准菌株500亿/头口服人工感染,第3,4窝18头口服E.coli K88标准菌株250亿/头,第5窝10头作为抗生素治疗对照组,第6窝12头为空白对照组,观察记录发病情况,待明显发病后,对第1~4窝仔猪用自制抗E.coli K88高免卵黄口服治疗。试验结果表明,口服抗E.coli K88菌株高免卵黄抗体对人工感染仔猪黄痢与白痢的治愈率分别为93.75%和88.89%,而应用抗生素庆大霉素的治愈率仅为50%。
- 党如意杨增岐孙世铎杜恩岐张淑霞张改智
- 关键词:高免卵黄抗体油佐剂灭活苗产蛋母鸡抗E
- 一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分离鉴定和遗传进化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从陕西地区26个疑似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的猪场,采集发病仔猪的肛门拭子、粪便以及死亡仔猪的小肠,将其接种于Vero细胞,在添加胰酶的情况下,连续传代培养并观察,直至细胞出现典型的合胞体病变,经RT-PCR检测、测序、基因比对分析与动物回归实验,最终确定分离到一株PEDV病毒强毒株。经过测定毒株的S基因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发现本次分离到的毒株与疫苗株CV777同源性较低,进化分支位于目前流行的PEDV G2a亚群。
- 孙丰廷史红丽高小聪杜恩岐
- 关键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基因
- 秦岭野鸟源新城疫病毒致病性与F、HN基因分子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为研究新城疫病毒(NDV)在秦岭地区野生鸟群中的流行情况,在秦岭地区采集健康野鸟咽喉、泄殖腔拭子各252份,进行NDV的分离、鉴定,并对NDV分离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共分离获得5株野鸟源NDV,其致病指数MDT、ICPI和IVPI分别为60.0~76.8h、0.900~1.261、0.41~0.81;对F基因(47~420bp)进行遗传进化分析,5株分离株均属于基因VIb型,F蛋白裂解位点为112 RRQKRF117;HN基因氨基酸相似性为99.5%~99.8%,与鸽源基因VI型NDV相似性为91.4%~98.0%,与LaSota、F48E9相似性分别为87.1%~87.4%、89.0%~89.3%。上述结果表明,基因VIb型NDV在秦岭地区健康野生鸟类中流行,可能源于鸽源NDV,并具有强毒力的分子特征,但对鸡的表现为中等致病力,说明野鸟NDV具有独特的分子特征和致病性。
- 张渭东王丹阳唐文雅王兴龙姜振国陈胜利幕国辉刘海金贺生芳付向晶郝华芳刘阳坤杜恩岐杨增岐
- 关键词:F基因HN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 秦岭北麓关中地区野鸟源基因Ⅸ型新城疫病毒病原学监测及分离株毒力测定被引量:4
- 2013年
- 为评价秦岭北麓关中地区野鸟源基因Ⅸ型新城疫病毒(NDV)流行及毒力情况,对374份源于该区域健康野鸟的咽喉、泄殖腔拭子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并对NDV分离株进行生物学特征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共分离到5株野鸟源NDV(包括2株候鸟源),其致病指数MDT、ICPI、IVPI差异较大,分别为37.2~64.8h,0.425~1.638,2.04~2.76。F基因(535bp)推导氨基酸序列和同源性分析显示,5株NDV分离毒均具有强毒的融合(F)蛋白裂解位点^112R—R—Q-R—R—F^117,5株分离毒间同源性高达99.8%~100.0%。F基因高变区(42~420nt,374bp)分析显示5株分离毒均属于我国特有的基因Ⅸ型NDV,与我国早期的基因Ⅸ型NDV流行株F48E9亲缘关系很近(核苷酸同源性为99.4%~99.6%),而与La Sota和V4等传统疫苗株及目前家禽中流行基因Ⅶ型NDV毒株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表明,健康野鸟为基因Ⅸ NDV的携带者,尽管首次获得的5株野鸟源基因Ⅸ型NDV毒株生物学特征差异较大,但均具有强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致病性,提示对周边环境和家禽养殖业存在潜在威胁。
- 段旭基张鹏吴朋朋马静陈胜利郝华芳张定全韩青松付向晶张渭东杜恩岐杨增岐
- 关键词:野鸟毒力遗传进化分析
- 猪源乳酸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从猪新鲜粪便和肠道黏膜中筛选乳酸菌,为猪益生剂饲料添加剂提供理论依据和可靠菌种。【方法】采集陕西八眉猪的粪便和肠道组织,分离纯化乳酸菌,通过体外耐酸、耐胆汁试验以及抑菌试验和黏附试验,筛选特性优良的益生菌,用16S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确定其分类地位。采用小鼠安全性检验试验,检测筛选菌株的安全性。【结果】筛选出一株耐受性和抑菌性良好,生长曲线稳定且黏附性较好的乳酸菌,命名为FB027;另一株抑菌性和黏附性良好,生长曲线稳定且耐酸、耐胆盐较好的乳酸菌,命名为SE013。16S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FB027为非解乳糖链球菌(Streptococcus alactolyticus),进化与同属的血红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nguinis(GenBank登录号CP000387.1)同源性最高,SE013为肠系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进化与同属的伪明串珠菌Leuconostoc pseudomesenteroides(GenBank登录号AB572039.1)同源性最高。小鼠安全性检验试验发现,连续2周口服乳酸菌FB027和SE013,小鼠健康状况良好,行为、生长、采食量和病理组织剖检均无明显异常。【结论】分离获得了性能优良的2株乳酸菌,其在猪饲料添加剂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李琳琳王雅婷杨欣周罗雄王利红杜恩岐
- 关键词:乳酸菌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