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劲松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美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艺术
  • 2篇艺术教育
  • 2篇视觉
  • 2篇教育
  • 1篇当代境遇
  • 1篇刀锋
  • 1篇多向性
  • 1篇学院艺术
  • 1篇言不尽意
  • 1篇艺术方法
  • 1篇艺术态度
  • 1篇易经
  • 1篇诊疗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学
  • 1篇失语
  • 1篇视觉文化
  • 1篇视觉艺术
  • 1篇思想性
  • 1篇平等观

机构

  • 6篇中国美术学院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中国传媒大学

作者

  • 6篇杨劲松
  • 1篇潘力
  • 1篇蔡劲松

传媒

  • 4篇美苑
  • 1篇收藏.拍卖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大学里的美术馆怎么做?
2015年
所有的高等美术学院都在思考21世纪中国和世界开始新的交流时,如何有自己的一些新举措,这些举措不仅仅停留在思想性的描述上,更多的是思考在大学、在美术学院的环境里,能够为新思想的滋长和自身成长提供新的土壤,毫无疑问博物馆美术馆成为大学工作的新工作与新挑战。
杨劲松潘力蔡劲松胡兆才
关键词:美术馆思想性博物馆
思想来源·实践取向--论城市化进程中的视觉文化和艺术教育
视觉艺术作为中国美术学院教育改革措施中产生的新学科,已置身于世界视觉文化转向的浪潮之列。在展开和重待展开的以跨文化与公共性为特征的艺术教育实践方面,奉行总院培养“四通”(中外通、古今通、艺理通、品学通)人才的学术要求,具...
杨劲松
关键词:艺术教育教学改革视觉文化
艺术的第二种态度——论总体艺术课题群的社会学方向被引量:1
2005年
一.背景中的多向性 1.艺术变得费解了。 这个自20世纪60年代后逐渐强烈的现象,撼动了今天所有关于视觉艺术阐释与接受的认知基础,改变了人们的视觉和视知觉所经久形成的习惯。视觉艺术方法和表现形态的改变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一种强烈的悖逆精神从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各个阶层中插散开去,视觉艺术所形成的不可漠视的现实已然是新奇刺激的感官需要与日益不管用的现存美学间的矛盾,众多不可理喻的和无所不用其极的方式,在与既定的规则作费解的纠缠中催生了今天的艺术态度。
杨劲松
关键词:视觉艺术社会学艺术方法艺术态度多向性
“学院艺术”成为自己需加诊疗的对象
2008年
一、因由际会 “学院艺术”在中国为新锐艺术所诟病,肇源在西方现代思想经历了一系列嬗变后生成的“不确定性”价值观影响。“一切全变了”,在哪里开始重建合法性的困境,一则表述为西方知识系统乃是悖误或矛盾论实际应用的结果,重点在于通过平等观消解等级制,在尊重差异性中追求差异间平等,
杨劲松
关键词:诊疗平等观价值观合法性矛盾论
失语——论艺术教育的当代境遇被引量:5
2006年
一.艺术通人性 《易经》中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此“意”(Tacitknowledge)在我看来是指精神传达中的“默会”。是指人在现实中无法原原本本地把握现实的那种内在需要,这种需要伴随着人类对自身的解释和理解成为与时俱进的东西;指区别于科学方法(即一般化的价值自由科学“数理”和个别化的价值关系科学“历史、文化”这类经验科学),区别于规律确立性自然科学中人的生命需要被隐蔽和歪曲的理论概念,指向人性中内在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神索求,指向其值得知道或应被感知的东西在教育中显见的过程。
杨劲松
关键词:艺术教育境遇失语《易经》言不尽意
行走刀锋·相望江湖
2009年
"江湖"一词,早见于《庄子·大宗师篇》,曰: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濡以沫,不如相望江湖。"庙堂"一词,源于《周礼·考工记》,曰:"匠人营园,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庙堂即显形于此。"美术学院"一词,引自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因时意大利富贾波洛尼亚家族有感于建筑、雕塑、绘画的市场订单供不应求,作坊的师徒生产方式既慢且良莠不齐。社会需求作为推动力的作坊模式转型是促成美术学院产生的原因。波洛尼亚美术学院开历史先河的初衷是以社会需求为目的的。后来形成了有理论体系、讲教学方法、重形式技术的学府。以及更后来讲思想观念、追求文化创造力,破除系科设置的学院改革。此脉看似从有用到无用再到有用的关系是走了一个轮回,其实不然(此为后话)。
杨劲松
关键词:刀锋考工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