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欣德

作品数:29 被引量:27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地球化
  • 10篇地球化学
  • 10篇地球化学特征
  • 10篇化学特征
  • 7篇地层
  • 7篇层序
  • 7篇层序地层
  • 6篇蛇绿岩
  • 6篇绿岩
  • 5篇构造环境
  • 4篇地质
  • 4篇三叠
  • 4篇三叠系
  • 4篇盆地
  • 4篇弧后盆地
  • 3篇地层学
  • 3篇地质调查
  • 3篇岩石
  • 3篇拉萨地块
  • 2篇地层特征

机构

  • 23篇中国地质科学...
  • 1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青海省地质调...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作者

  • 29篇杨欣德
  • 8篇胡道功
  • 8篇吴珍汉
  • 8篇江万
  • 8篇叶培盛
  • 5篇纪占胜
  • 4篇王宗秀
  • 4篇郝彬
  • 3篇吴中海
  • 3篇刘琦胜
  • 3篇武桂春
  • 3篇姚建新
  • 2篇鄢犀利
  • 2篇邵兆刚
  • 2篇陈建强
  • 2篇孟宪刚
  • 2篇朱大岗
  • 2篇臧文栓
  • 2篇臧文拴
  • 2篇郭通珍

传媒

  • 5篇现代地质
  • 5篇地质力学学报
  • 3篇地球学报
  • 2篇古生物学报
  • 2篇地质通报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第四届全国青...
  • 1篇青藏高原地质...
  • 1篇青藏高原及邻...
  • 1篇第四届全国青...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藏林周旁多地区晚古生代层序地层特征被引量:6
2002年
通过详细的层序地层研究 ,重建了冈瓦纳大陆北缘石炭 二叠纪层序地层序列 ,在详细的岩相、准层序研究的基础上 ,划分出 2个二级层序和 11个三级层序。研究区的含砾细碎屑岩系滨岸浅水冰筏 (或浮冰 )沉积物经密度流再搬运到深水区的产物。旁多群上部滨岸河流相沉积层序的发现 ,为石炭
杨欣德纪占胜臧文拴
关键词:层序地层冈瓦纳大陆晚古生代石炭纪二叠纪岩相
西藏拉萨地块设兴组孢粉化石新发现及其地层学意义被引量:6
2002年
拉萨地体的典中 那玛剖面设兴组上部新发现孢粉组合 ,其特征为 :孢粉化石多为第三纪常见分子 ,未发现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特征分子。因此样品产出的层位不可能属于白垩纪的沉积。孢粉组合以落叶、阔叶植物为主体 ,主要为桦科的桤木粉 (Alnipollenites)、桦粉 (Betulaepollenites)、枥粉 (Carpiniptes) ,山毛榉科的栎粉 (Quercoidites)胡桃科的胡桃粉 (Juglans pollenites) ,榆科的榆粉 (Ulmipollenites) ,椴科的椴粉 (Tiliapollenites)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孢粉少量出现 ;草本植物花粉出现很少 ,如晚第三纪常见的藜科 (Chenopodiaceae) ,菊科 (Compositae) ,禾本科 (Gramineae)及蓼科 (Polygonaceae)等 ,指示了样品所在层位沉积时的气候并不干旱 ;早第三纪早期大量出现的三孔沟 ,网面三孔沟等花粉少量出现 ;孢粉总的面貌反映了温凉、湿润的温带气候 ,指示了落叶、阔叶森林广泛分布。孢粉组合更接近于早第三纪中晚期的面貌 ,其时代可能属于始新世 渐新世。本次孢粉的面貌与伦坡拉盆地的牛堡组中段孢粉化石面貌有些相似 ,与牛堡组上段和牛堡组之上的丁青组 (渐新统 )孢粉面貌相差甚远。因此推测 ,典中 那玛剖面设兴组产出孢粉的层位与牛堡组中段可能处于大致相同的时代或稍晚的时代。典中 那玛剖面的设?
纪占胜杨欣德臧文拴姚建新吴中海武桂春
关键词:孢粉化石拉萨地块第三纪
中朝地台南部下、中寒武统层序地层特征被引量:5
2000年
中朝地台南部下、中寒武统 (风台组—张夏组 )可划分 9个三级层序。除底部的 DS-A层序外 ,其余 8个层序均可与中朝地台大部分地区进行对比。下部的 3个层序 (DS- A~ DS-2 )属 型层序 ,其余为 型层序。研究表明 ,本区的沉积层序除受早古生代全球海平面变化控制之外 。
杨欣德史晓颖陈建强
关键词:层序地层海平面变化中寒武统下寒武统
西藏果芒错地区蛇绿岩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
本文对西藏果芒错地区蛇绿岩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论述。文章指出,果芒错蛇绿岩主要由变质橄榄岩、辉长辉绿岩及玄武岩等组成.变质橄榄岩以富Mg,贫Ti、∑REE为特征.辉绿岩和玄武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含有洋脊...
叶培盛吴珍汉胡道功江万杨欣德
关键词:岩石化学蛇绿岩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测井曲线去噪新方法被引量:26
1999年
从小波变换的思想出发,提出一种测井曲线去噪新方法。首先按照Mallat 塔式算法对测井曲线进行小波分解,然后应用一个非线性软门限函数在小波域内将噪声抑制与滤除,最后通过小波变换得到重构的测井曲线。结果表明。
邹长春杨欣德潘令枝朱继永李彦华
关键词:测井曲线去噪小波变换数据处理井探
西藏拉萨地区三叠系诺利阶牙形石分带及其国际对比被引量:15
2003年
麦龙岗剖面位于西藏拉萨地区达孜县麦龙岗村 (N2 9°5 6′0 6″ ,E91°2 7′5 5″)。麦龙岗组中共发现牙形石 7属 :Epigondolella ,Hindeodella ,Priniodella ,Xaniognathodus,Lonchodina ,Metalonchodina和Enantiognathus属。其中Epigondolella属有 9种 ,包括 1新种和 1未定种 ,它们是E .primitia ,E .spiculata ,E .cf.spiculata ,E .tozeri,E .violinformissp .nov .,E .cf.triangularisuniformis,E .postera ,E .bidentata ,E .sp .。基于本次发现的化石材料 ,对西藏林周地区麦龙岗组进行新的牙形石带划分。自下而上划分为 :?Epigondolellaprimitia ,E .spiculata ,E .tozer i,E .postera和E .bidentata等带。与毛力等 (1987)、Orchard(1983,1991,1994 )和Krystyn(1977)
纪占胜姚建新杨欣德臧文栓武桂春
关键词:三叠系牙形石分带
西藏果芒错地区蛇绿岩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
果芒错蛇绿岩主要由变质橄榄岩、辉长辉绿岩及玄武岩等组成。变质橄榄岩以富Mg,贫Ti、∑REE为特征。辉绿岩和玄武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含有洋脊拉斑玄武岩和岛弧拉斑玄武岩双重成分,其中高场强元素(Nb、Ta、Zr...
叶培盛吴珍汉胡道功江万杨欣德
关键词: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构造环境弧后盆地
文献传递
拉萨地区林周盆地设兴组上部(古近系)年代研究的新进展及意义被引量:4
2006年
拉萨地区林周盆地典中那玛剖面设兴组上部新发现的孢粉组合以落叶、阔叶植物为主体,主要为桦科的Alnipollenites,Betulaepollenites,Carpiniptes,山毛榉科的Quercoidites,胡桃科的Juglanspollenites,榆科的Ulmipollenites,椴科的Tiliapollenites等,孢粉化石多为古近纪常见分子,未发现白垩纪的特征分子。古近纪早期大量出现的三孔沟,网面三孔沟等花粉少量出现;孢粉组合更接近于古近纪中晚期的面貌,其时代可能属于晚始新世。因此,设兴组上部的年代可能是始新世晚期。由此推论,设兴组和林子宗群之间的角度不整合不能代表白垩纪古近纪之间的构造运动,而是代表始新世晚期后的构造运动。同时,林周盆地可能沉积有古近纪的河湖相地层。
纪占胜杨欣德臧文栓姚建新武桂春
关键词:孢粉古近系
三叠系巴颜喀拉盆地深水风暴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摘要)
最近在青海巴颜喀拉山达日地区进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于三叠系的上巴颜喀拉山群复理石沉积中发现一套巨大形对称波痕和丘状体碎屑沉积岩层,认为属于深水风暴沉积。
杨欣德王宗秀
文献传递
赤峰地区晚中生代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4
2016年
内蒙古赤峰地区发育大面积的晚中生代火山岩,是我国东部巨型火山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火山岩主要形成于晚侏罗世160~147 Ma和早白垩世132~129 Ma两个时期,早期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晚期主要为酸性火山岩,局部夹少量的基性火山岩。晚侏罗世早期的安山岩SiO_2含量较低,MgO含量较高,可能是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流纹岩是安山质熔浆底侵导致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晚侏罗世晚期的流纹岩具有与A型花岗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下。早白垩世晚期的流纹岩属于钾玄岩系列,与同时代的玄武岩构成双峰式岩石组合,流纹岩来源于地壳的部分熔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赤峰地区晚中生代的两期火山活动都与蒙古–鄂霍次克缝合带的演化有关,它们分别形成于两次陆壳加厚之后的陆内伸展环境。
郝彬宋江李朝柱杨欣德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岩石成因晚中生代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