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
- 作品数:3 被引量:2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委高校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Cu^(2+)对罗氏沼虾体内SOD酶细胞化学定位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运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显示,罗氏沼虾经高浓度Cu2+(5.12 mg/L)处理一周后,体内3种组织(鳃、肝胰腺和心脏)细胞超微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主要表现为细胞核收缩,线粒体膨胀和内嵴减少,细胞结构模糊、胞质浑浊,髓样小体增多,脂滴破裂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阳性颗粒在健康虾中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膜周围和脂滴周围等,Cu2+胁迫后,组织细胞中线粒体膜和脂滴周围的SOD阳性颗粒明显减少,细胞核内SOD阳性颗粒缺失.结果表明:高浓度Cu2+对罗氏沼虾体内3种组织细胞中SOD的表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可导致虾体免疫机能显著下降,从而出现组织细胞结构明显损伤.
- 杨洁许燕俞亚东
- 关键词:罗氏沼虾CU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凡纳滨对虾不同组织内SOD、POD酶的细胞化学定位被引量:20
- 2010年
- 运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内肝脏、肌肉、心脏、复眼和鳃等5种组织的SOD和POD酶的细胞化学定位进行了研究,并与感染病毒的凡纳滨对虾体内5种组织中SOD和POD的细胞化学定位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健康对虾体内,SOD酶阳性反应颗粒主要定位于肌肉、心脏、肝脏和鳃等组织细胞的线粒体膜、细胞质中,以及肝细胞的脂滴周围;POD酶主要定位于心脏、鳃和肝脏组织细胞的过氧化物酶体内,肝细胞中脂滴周围也有POD的阳性反应颗粒。感染病毒后,各组织细胞表现出明显的病理性结构变化,大量的髓样小体出现,脂滴数量明显减少。同时各组织中SOD和POD酶的细胞化学定位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为心脏、鳃、肌肉组织细胞胞质中的SOD阳性颗粒消失,肝细胞中的SOD阳性颗粒明显减少,在心脏和鳃的线粒体基质内也出现SOD阳性颗粒;POD仍主要定位在过氧化物酶体中,但心脏中的过氧化物酶体解体而有许多呈阳性反应的小颗粒分布在细胞质中。结果表明SOD和POD在凡纳滨对虾防御氧的毒性损伤以及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 许燕杨洁孙静秋俞亚东叶军强
-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病毒SODPOD细胞化学定位
- Cu^(2+)、Zn^(2+)对罗氏沼虾鳃中SOD同工酶的影响被引量:7
- 2009年
- 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环境中添加0.01mg/L,0.08mg/L,0.64mg/L,5.12mg/L的Cu2+,Zn2+对罗氏沼虾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活力和酶谱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Cu2+,Zn2+浓度的增加鳃中SOD酶活力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分别在0.64 mg/L Cu2+和0.08 mg/L Zn2+时SOD酶活力达到最大(73.57±0.12 U/mg和53.63±0.17 U/mg),且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低浓度Cu2+处理组SOD同工酶酶谱出现SOD酶带变宽、颜色加深现象,并在0.08 mg/L和0.64 mg/L浓度组中新增一条酶带(SOD2),而高浓度组(5.12mg/L)明显抑制SOD酶带活性,新增的条带也缺失;同样低浓度的Zn2+使得SOD酶谱的条带变宽,颜色加深,但没有出现新增酶带,而高浓度(5.12 mg/L)Zn2+使得条带变窄,颜色变淡.结果表明:这两种金属离子对罗氏沼虾鳃中SOD同工酶活力及酶谱的影响与浓度有关,Cu2+对SOD的影响明显大于Zn2+,SOD同工酶活力和酶谱的变化可以灵敏地反映Cu2+的胁迫程度和毒性.
- 俞亚东许燕杨洁
- 关键词:罗氏沼虾CU2+同工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