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琳
- 作品数:25 被引量:137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C/C-Cu复合材料的载流摩擦磨损行为被引量:8
- 2009年
- 采用无压熔渗工艺制备一种新型的具有自润滑耐磨性能的炭纤维整体织物/炭-铜(C/C-Cu)复合材料,在改装的MM-2000型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其载流摩擦磨损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磨损的表面形貌,研究不同载荷和电流强度下复合材料磨损表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C-Cu复合材料的体积磨损率随电流强度和载荷的增大而增大;摩擦因数变化呈单峰曲线,随电流强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载荷为30和70N,摩擦因数的峰值出现在10A;载荷为50N,摩擦因数的峰值出现在5A,这与摩擦面粗糙程度有关;电流引发的摩擦面高温是造成对偶表面熔融的重要原因。
- 杨琳易茂中冉丽萍
- 关键词:C/C-CU复合材料熔渗滑动磨损性能
- 载流条件下C/C-Cu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被引量:6
- 2009年
- 采用真空无压熔渗工艺制备炭纤维整体织物炭/炭-铜(C/C-Cu)复合材料,在改装的QDM150型干式摩擦性能试验机上进行载流条件下的干滑动模拟实验,研究电流及紫铜对偶盘转速对C/C-Cu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磨损表面及磨屑形貌。结果表明:C/C-Cu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随电流增大而减小,质量磨损率随电流增大而增大,接触表面的化学反应使得正极的磨损大于负极;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均随着转速增大而降低。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发现正极生成的磨屑主要以片状剥落层的形式存在,而负极的磨屑细小松散,呈等轴状。
- 廖亚平易茂中杨琳
- 关键词:电流强度
- C/C-Cu复合材料表面等离子喷涂钨涂层被引量:14
- 2010年
- 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C/C-Cu复合材料表面制备W涂层,采用氧乙炔焰进行烧蚀考核,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仪对烧蚀前后涂层的显微组织及相组成进行分析,并与没有W涂层的C/C-Cu复合材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熔蚀后有涂层的C/C-Cu复合材料质量损失仅0.9 mg/s,无涂层C/C-Cu试样的质量损失为5.6 mg/s。C/C-Cu复合材料表面W涂层较致密,与基体结合良好。烧蚀后C/C-Cu表面W涂层主要生成WO3和CuWO4,能谱分析(EDAX)表明有较多的Cu元素存在,但分布不均匀。W涂层在烧蚀后均较粗糙、疏松,存在孔洞和裂纹等缺陷,成为降低性能的重要因素。
- 葛毅成彭可杨琳冉丽萍易茂中李文军彭芬
- 关键词:复合材料钨涂层等离子喷涂烧蚀
- 新型C/C-Cu复合滑动导电材料电摩擦磨损行为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采用无压熔渗工艺制备一种新型的具有自润滑耐磨性能的炭纤维整体织物/炭-铜(C/C-Cu)复合材料,在改装的MM-2000型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其载流摩擦磨损性能,探讨外加直流电对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电流方向决定了复合材料摩擦面磨屑层存在与否,对摩擦系数有较大影响.正接条件下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高于负接条件下.电流强度对C/C-Cu复合材料磨损率影响较为显著.随电流强度增大,磨损率增大,磨损机制由犁削磨损向黏着磨损转变.摩擦系数随电流强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
- 杨琳易茂中冉丽萍
- 关键词:熔渗滑动磨损性能
- 模压技术制备C/C-BN复合材料及其摩擦磨损特性
- 本文采用BN、石墨、短纤维等为原料,采用模压技术制备了C/C-BN复合材料。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材料的抗压强度为82.43MPa。摩擦试验结果表明:随载荷增加,材料的摩擦系数呈现三段式波动。在60N~100N时,材料的摩擦...
- 葛毅成易茂中彭可杨琳雷宝灵
- 关键词:复合材料模压技术抗压强度
- 不同频率下C/C复合材料的往复式滑动摩擦特性被引量:1
- 2011年
- 制备了两种具有不同基体炭类型的C/C复合材料,测试其与GCr钢在40N时配副时的往复式摩擦行为。结果表明:随滑动频率的增加,两种试样的摩擦因数先增加,均在400r/min时达到最大,之后除在l200r/min时略有反弹外,基本表现出线性下降趋势。在相同频率下,具有光滑层结构热解炭基体材料(SL)的摩擦凶数低于另一种具有粗糙层结构热解炭和树脂炭混合基体(RL/RC)材料的。其中,RL/RC基体材料的摩擦因数在0.183~0.063之间;而SL基体材料的摩擦因数在0.150~0.059之间。随时间的延长,所有试样的摩擦因数均逐渐趋于稳定。Raman检测结果表明,随滑动频率增大,材料摩擦表面的微区石墨化度增加。但SEM形貌表明,随滑动频率增大,材料摩擦表面形貌由光滑变得粗糙,磨粒磨损加剧。
- 葛毅成易茂中彭可杨琳雷宝灵
- 关键词:C/C复合材料
- B、Si改性炭/炭复合材料及其摩擦磨损特性被引量:3
- 2009年
- 以低密度的C/C复合坯体为预制体,分别采用反应熔渗(RMI)、化学气相沉积(CVD)、浸渍-原位反应技术对其进行陶瓷改性。结果表明:改性陶瓷分别以SiC和c-BN的形式渗入C/C复合坯体内。摩擦试验结果表明:采用RMI技术制备的C/C-SiC复合材料摩擦因数较高,高达0.3到0.9;采用CVD技术制备的C/C-SiC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在0.20~0.36之间;而采用浸渍-原位反应技术制备的c-BN改性C/C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较低,为0.10~0.20。SEM观察表明:采用RMI技术制备的C/C复合材料的摩擦表面粗糙、未形成完整的摩擦膜,而采用另两种技术制备的C/C复合材料均形成了较完整、致密的摩擦膜。
- 涂欣达易茂中葛毅成彭可冉丽萍雷宝灵杨琳
- 关键词:碳化硅氮化硼
- 热处理对C/C-Cu复合材料钨涂层结构和烧蚀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C/C-Cu复合材料表面制备钨涂层,在真空炉中进行真空热处理。研究的热处理对涂层结构和氧乙炔焰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热处理的钨涂层与C/C-Cu复合材料结合良好,钨多以扁平颗粒堆叠成膜,颗粒之间有裂纹等缺陷,其物相组成主要是W。热处理后,C/C-Cu复合材料内的铜向钨涂层渗透,涂层更加致密,但基体与涂层之间的孔隙增加、结合较松散,涂层内有WC生成。氧乙炔焰30 s烧蚀实验表明,C/C-Cu复合材料的质量损失率为5.6 mg/s,未热处理的C/C-Cu复合材料钨涂层的抗烧蚀性能好,其质量损失率为0.9 mg/s,但热处理后的C/C-Cu复合材料钨涂层的抗烧蚀性能显著降低,质量损失率达12.0 mg/s。
- 葛毅成刘艾平杨琳雷宝灵易茂中
- 关键词:钨涂层
- 基体炭对反应熔渗法制备的C/C-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 2011年
- 以炭纤维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分别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CVI)法、浸渍炭化(Impregnation and carbonization,I/C)法以及CVI与I/C相结合(CVI&I/C)的方法制备C/C坯体,坯体中的基体炭分别为热解炭,树脂炭,热解炭和树脂炭共存体,再通过反应熔渗硅(Reactive molten infiltration,RMI)获得C/C-SiC复合材料,对该材料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C-SiC复合材料的相组成为SiC、C及残留Si相。I/C增密坯体的树脂炭更易与Si反应,因而形成的SiC量较多,CVI增密的坯体渗Si后SiC量较少而残留Si的量较多,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最低,分别为122.7 MPa和3.9 MPa.m1/2,但在1 200℃时其氧化性能优于用I/C增密的C/C坯体制备的材料的抗氧化性能。用CVI&I/C方法制备的C/C坯体,渗硅后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最高,分别达到174.5 MPa和5.2 MPa.m1/2。
- 冉丽萍刘亦奇杨琳易茂中
- 关键词:C/C-SIC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
- C/C-Cu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摩擦磨损性能被引量:16
- 2007年
- 以炭纤维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用化学气相渗透(CVI)、浸渍/炭化(I/C)的方法制备密度和基体炭不同的C/C多孔坯体,采用真空熔渗将熔融Cu渗入到C/C坯体中制备C/C-Cu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研究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Cu成功地渗入C/C坯体中,并填充了坯体的孔洞和炭纤维之间的孔隙,复合材料的主要相为Cu、C及少量的TiC相,当渗剂中Ti的质量分数达到15%时,出现微量的Cu和Ti的金属化合物相;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随着摩擦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渗剂相同时,摩擦因数和体积磨损量随着材料密度增加而增加;坯体相同时,随着渗剂中Ti含量增加,摩擦因数增加,体积磨损减小。随着外加载荷的增加,摩擦因数和体积磨损先增后减,80 N载荷时均达到最大值;与J204电刷对比,同样条件下,两者摩擦因数接近,但C/C-Cu复合材料的体积磨损量远远小于J204电刷的。
- 冉丽萍易茂中王朝胜杨琳易振华
- 关键词:C/C-CU复合材料显微组织摩擦磨损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