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琳

作品数:26 被引量:138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7篇教育
  • 7篇教师
  • 4篇信息技术
  • 4篇知识
  • 4篇教学
  • 4篇WEB2
  • 4篇WEB2.0
  • 3篇信息技术应用
  • 3篇信息技术应用...
  • 3篇教育技术
  • 3篇高校
  • 2篇电子教材
  • 2篇在线教学
  • 2篇知识传播
  • 2篇数字化
  • 2篇教育技术能力
  • 2篇课程
  • 2篇教师信息
  • 2篇WEB2.0...
  • 1篇大学生

机构

  • 26篇广州大学
  • 17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深圳技术大学

作者

  • 26篇杨琳
  • 15篇吴鹏泽
  • 2篇林秀瑜
  • 1篇谢亮
  • 1篇许亚武

传媒

  • 9篇教育信息技术
  • 8篇中国电化教育
  • 2篇现代教育技术
  • 1篇教育探索
  • 1篇电化教育研究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中国教育技术...
  • 1篇现代远程教育...
  • 1篇忻州师范学院...
  • 1篇广州广播电视...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协作学习中团体迷思的因果模型及行为表征被引量:1
2023年
协作学习中成员为快速达成协作知识建构的目标,往往会出现倾向于让个人观点与团体观点保持一致的“团体迷思”现象,这不利于团体成员集体智慧的发挥。为揭示协作学习中团体迷思的形成机理,亟需对导致团体迷思的协作认知过程、行为表征及其成因进行深入剖析。综合运用扎根理论和滞后序列分析法对12个协作小组的深度访谈文本和协作学习过程记录片段进行分析后发现:协作学习中团体迷思的形成机理可以用一个包括“前因→寻求共识→症状→决策缺陷→决策结果糟糕”的五步因果模型来解释;导致团体迷思的前因可归纳为小组结构存在缺陷、外部情境压力过高、内部情境压力过高三个方面;团体迷思的典型症状可归纳为高估合理化、服从合理化、集体合理化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症状体现出不同的行为显著序列。为了更好地避免小组协作学习中团体迷思现象的发生,应让小组成员认识和了解团体迷思形成的前因后果,建立角色互换机制,营造积极的合作氛围,以及通过重新组织集体记忆、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机会等方式来转变团体迷思,发挥集体智慧。
杨琳吴鹏泽李倩陈润琼
关键词:扎根理论
从解释性研究走向实验研究:电子教材研究发展脉络被引量:1
2016年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化环境的普及,电子教材作为一种新型数字学习资源,已被逐渐引入教育教学改革中。国内外关于电子教材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从研究目标入手,应用内容分析法分别对国内外关于电子教材的相关研究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得出国内外电子教材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
杨琳吴鹏泽
关键词:电子教材
Web2.0在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2年
博客、维客、虚拟世界及多媒体分享等是国内外教育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Web2.0工具。在电视编导与制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合理选用Web2.0工具,做好学生的知识及技术准备工作,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并引导学生做好自我调控。
杨琳
关键词:WEB2.0
智能时代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深度发展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赋予了新内涵。智能时代教师素养的新需求,体现了“深度学习”本质特征,因此文章提出从深度学习视角研究智能时代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文章基于文献分析,提出“知识建构、迁移应用、解决问题、评价创造”深度学习结果的划分方法。依据该深度学习结果分类方法,文章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发展框架”进行了分析。文章提出以智慧学习环境为依托,从个性化学习服务、社群学习及精准评估等方面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深度发展的研究结论。
杨琳吴鹏泽
关键词: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策略被引量:4
2008年
本文论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标是为了实现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以及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并提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前期工作以及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施策略。
杨琳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在线教育价值何在--基于价值共创理论的在线教育知识传播模式被引量:7
2022年
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2035目标的重要举措,其中,在线教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在线教育的价值研究更多关注学习效果,但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视角来看,在线教育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教师、学生的实践主体,更体现在教与学的劳动互动过程及其产生的附加价值产物。因此,在线教育互动过程更可以被视为一种教育劳动价值的创造过程,这种劳动过程超越了商品生产维度,使教育劳动具备生产性、社会性和交往性,从而产生教育劳动价值和教育使用价值。基于以上观点,该文在价值共创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在线教育价值共创过程中“价值”与“教育价值”的内涵,在价值共创理论的视角下分析在线教育知识传播的生产价值与价值因素,提出基于价值共创理论的在线教育知识传播模式,并基于模式的因素内涵提出了基于价值共创的在线教育知识传播策略。该文在价值共创理论内涵中分析发现在线教育手段赋予教育的核心价值,对在线教育价值研究、知识传播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吴鹏泽杨琳
关键词:在线教育知识传播
基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网络研修策略研究被引量:25
2015年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提出要推行将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而Web2.0社会化媒体可以为教师网络研修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持。因此,开展基于Web2.0环境的教师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是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以Web2.0环境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教学问题和教研项目的网络研修活动策略。
林秀瑜杨琳
关键词:WEB2.0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网络研修
面向深度学习的电子教材设计与开发策略被引量:21
2017年
随着电子教材的不断开发及推广应用,电子教材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大多数电子教材强调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及完备性,缺乏合理的教学设计,未能将教学活动融入其中。究其原因,这是由于电子教材的设计及开发是基于浅层学习的。浅层学习关注信息的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忽视对知识的深层加工及深度理解。该文以深度学习对学习资源的需求为切入点,以基于问题的学习为主线,从需求分析、学习设计、媒体开发及作品发布四个方面提出面向深度学习的电子教材设计与开发策略,将问题情境创设、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协同建构、基于知识点的学习及资源生成、形成性评价及学习共同体评价等学习活动融入电子教材,以此实现学习者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杨琳吴鹏泽
关键词:电子教材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
基于Web2.0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国内外已有较多关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研究,但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相关研究较少,其中能够体现Web2.0环境特征的更是少之又少。该文利用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从编制背景及适用对象、总体特征、具体指标项等方面对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与我国《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NETG.THE)》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基于Web2.0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指标项。并通过向专家学者发放加权问卷,确定指标项的权重,最终形成基于Web2.0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杨琳
关键词:WEB2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基于知识惯性的在线教学知识创新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在线教学的全覆盖。然而,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带有传统教学的诸多痕迹。在此背景下,文章基于知识惯性的二维模型,确定了知识惯性分析的五个维度,并对疫情期间的三类在线教学模式的知识惯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在线教学创新不足是受到了传统教学知识惯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从教师个体创新、学校组织创新和知识内外化过程三个方面,提出了后疫情时代基于知识惯性的在线教学知识创新路径,旨在为在线教学的发展提供路径指导。
杨琳吴鹏泽
关键词:在线教学知识创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