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楠

作品数:61 被引量:309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宁波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22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5篇稚鱼
  • 15篇象山港
  • 13篇仔稚鱼
  • 8篇长江口
  • 7篇沿岸
  • 7篇沿岸碎波带
  • 7篇保护装置
  • 6篇群落
  • 6篇换能器
  • 5篇增殖放流
  • 5篇声学
  • 5篇海洋调查
  • 5篇放流
  • 4篇信号
  • 4篇仪器
  • 4篇仪器使用
  • 4篇水域
  • 4篇探测仪
  • 4篇网具
  • 4篇长方体

机构

  • 53篇中国水产科学...
  • 17篇上海海洋大学
  • 4篇福建省水产研...
  • 3篇浙江省海洋水...
  • 2篇上海水产大学
  • 2篇江苏省海洋水...
  • 1篇厦门大学
  • 1篇福建省环境保...

作者

  • 60篇林楠
  • 34篇姜亚洲
  • 34篇袁兴伟
  • 30篇凌建忠
  • 23篇李圣法
  • 22篇杨林林
  • 14篇刘尊雷
  • 11篇张辉
  • 9篇钟俊生
  • 8篇程家骅
  • 4篇沈长春
  • 4篇蒋日进
  • 4篇陈渊戈
  • 3篇李建生
  • 3篇胡芬
  • 3篇徐强强
  • 2篇黎雨轩
  • 2篇刘磊
  • 2篇张寒野
  • 2篇王云龙

传媒

  • 10篇海洋渔业
  • 9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生态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南方水产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 1篇应用海洋学学...
  • 1篇浙江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10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1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声学自动探测系统的固定保护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声学自动探测系统的固定保护装置,包括长方体支架,长方体支架前后侧面固定有支撑管,支撑管两端及中间固定有方形支撑板,方形支撑板上固定有条形支撑板,条形支撑板两端安装有倒U形中空圆环紧固器,圆柱状信号处理系统...
袁兴伟凌建忠林楠杨林林
文献传递
象山港日本对虾增殖放流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0
2012年
日本对虾是中国近海重要的增殖品种,2010年象山港分两批次放流日本对虾苗种约1.67亿尾。通过对放流苗种存活状况、洄游分布、生长特性及回捕情况的跟踪调查,对象山港日本对虾的增殖效果做出初步评价。结果表明:(1)日本对虾放流苗种在8月中旬成为补充群体,集中于港区底部进行索饵育肥;9月中旬,第1、2批放流苗种的平均体长分别达到95.4 mm和71.4 mm,成活率分别约为0.79%和1.06%;10月上旬,随着港区水温降低,增殖苗种资源量锐减。(2)协方差分析表明:日本对虾增殖群体和自然群体的体长-体重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增殖群体的体征状况明显优于自然群体。(3)日本对虾放流苗种在港区主要为桁杆拖虾和地笼网渔业所利用,在港区滞留期间,回捕率约为0.25%。总结发现:栖息地破坏及放流苗种的过早利用是制约象山港日本对虾增殖效果的重要因素,优化增殖策略、保护港区生态环境应是今后港区增殖工作的重点。
姜亚洲凌建忠林楠袁兴伟李圣法
关键词:增殖放流回捕率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生态风险及其防控措施被引量:40
2014年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作为国内外水生生物资源养护领域普遍采用的一种做法,其在提升增殖种类资源量的同时,也会给野生资源种类和增殖水域生态系统健康带来诸多生态风险。现阶段,系统评价增殖放流的生态风险、实施有效的生态风险防控已成为构建负责任增殖放流模式的必然要求。本文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3个层面系统评述国内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生态风险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阐述相应的生态风险防控措施,以期为我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生态风险防控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姜亚洲林楠杨林林程家骅
关键词:增殖放流生态风险渔业管理
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仔稚鱼类的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8
2009年
2006年7月-2007年6月的每月大潮期间,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13个站位点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共采集到仔稚鱼49045尾(隶属于31科,84种)。对仔稚鱼类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进行聚类分析,13个站位点聚合为两大类群(类群A和B),类群A位于沿海水域,共出现72种仔稚鱼类,主要以河口性和海洋性鱼类为主;类群B位于长江口北支的上游和南支,共出现58种仔稚鱼类,主要以淡水性和洄游性鱼类为主。按月份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仔稚鱼类的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很显著。
蒋日进钟俊生李黎刘磊林楠
关键词:仔稚鱼群落结构聚类分析
象山港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Ecopath模型评价被引量:14
2015年
为了解象山港生态系统在环境和捕捞等多重因素胁迫下的结构和功能现状,实现象山港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和生态承载力评价,本研究根据2011~2014年在象山港开展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定点调查数据,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 6.4软件构建了象山港生态系统的Ecopath模型,并通过模型系统分析了象山港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能量流动和系统功能的总体特征。模型包含了浮游植物、大型海藻、浮游动物、游泳动物等25个功能组,大体涵盖了象山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整个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生态系统表达能流路径的食物链主要有两条,分别为牧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其中以牧食食物链为主要能流通道。系统中各功能组的营养级在1.00~3.62级。系统总能流为2 210 t·km-2·a-1,主要分布在Ⅰ~Ⅳ营养级上。流量中来自碎屑的比例为38%,初级生产者是系统能量的主要来源。营养级Ⅰ和Ⅱ的利用效率较低,大量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未能流入更高的营养层次。系统的总能量转换效率为3.8%;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TPP/TR)为1.52;系统连接指数(CI)为0.342;系统杂食性指数(SOI)为0.182。生态系统总体特征反映了象山港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较简单,食物网复杂程度低;系统成熟度和稳定性偏低,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较弱。
杨林林姜亚洲袁兴伟林楠刘尊雷李圣法
关键词:象山港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
长江口水域仔稚鱼垂直分布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为了解长江口水域仔稚鱼垂直分布特征,2015年5月和6月的上旬和中旬在该水域内进行4个航次的昼夜分层调查。采用仔稚鱼网(网口直径130 mm,网衣长6 m,网目0.505 mm)同时在表层(0~2 m)、中层(8~10 m)和底层(18~22 m)采样,每间隔3 h采样1次,连续24 h。结果表明:底层种类数最多(26种),表层最少(19种);主要优势种均为小黄鱼、矛尾虾虎鱼、六丝钝尾虾虎鱼、侧带小公鱼属、属、褐菖鲉等。数量上,底层占总数的76.7%,表层仅占4.6%。除前弯曲期个体在不同水层平均密度差异较小,其他发育阶段个体均以底层平均密度最高,表层最低。在夜间(19:00至翌日04:00)各水层仔稚鱼密度均高于白天。属仔稚鱼的垂直模式为昼浮夜沉类型,而小黄鱼、侧带小公鱼属和褐菖鲉等为夜浮昼沉类型,而矛尾虾虎鱼无明显的垂直移动现象。
林楠
关键词:仔稚鱼长江口
象山港人工鱼礁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变化被引量:9
2013年
2011年7月和2012年7月在象山港人工鱼礁区及其邻近海域进行了浮游动物及主要环境因子调查,根据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的分析鉴定及其它环境因子测试结果,对调查海域的浮游动物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人工鱼礁区及其邻近海域有浮游动物8大类36种,优势种为短尾类幼体(Brachyura larvae)、汤氏长足水蚤(Calanopia thompsoni)、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等。运用箱线模型检验,两个航次鱼礁区浮游动物生物量无显著差异性,与对照区相比,2012年鱼礁区明显较高;浮游动物丰度则出现明显的差异(2011较大),与对照区相比,则鱼礁区无明显差异性;多样性和均匀性变化一致,且出现显著差异(投礁后,多样性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区)。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CCA)结果表明,鱼礁区浮游动物群落关键参数(丰度、种类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Pielou均匀度)与环境因子(水深、DO)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r=0.962 7)。
陈涛廖勇王云龙姜亚洲林楠陈海峰
关键词:浮游动物人工鱼礁CCA分析象山港
长江口沿岸碎波带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季节性变化被引量:9
2011年
为探明长江口碎波带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分布,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每月大潮期间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设置13个站位点,用浮游Ⅰ型生物网(口径30 cm,网目0.2mm)共拖网156次,采集到浮游动物74种,浮游幼虫10类;浮游动物中甲壳动物共63种(桡足类43种,枝角类15种,其他5种),水生昆虫5种,轮虫3种,水母类2种,毛颚动物1种。最优势种为中华华哲水蚤(Sinocalanus sinensis),优势度Y=0.52;其次为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 poplesia),Y=0.22。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碎波带浮游动物以河口半咸水性浮游动物为主,受长江径流量、外海水团、温度和盐度等环境因素影响,淡水性种类和近岸低盐性种类平均密度呈季节性变化,不同区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相差较大。
张宇钟俊生蒋日进林楠葛珂珂陈渊戈
关键词:浮游动物长江口
一种便携式回声探测仪换能器的运输箱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回声探测仪换能器的运输箱,包括整理箱体,所述整理箱体内设置有上下堆叠的两块海绵块;位于下方的海绵块的中心处自上而下设置有两个安置孔,其中位于上方的安置孔用于存放回声探测仪换能器的导流罩,位于下方的...
袁兴伟凌建忠杨林林林楠
文献传递
象山港水域虾类群聚结构特征被引量:3
2013年
利用2011年5月~2012年4月象山港水域开展的10个航次桁杆拖网虾类资源调查资料,运用多元分析方法分析了象山港水域虾类群聚结构的时空特征。调查期间共捕获虾类25种,分属于6科、16属;主要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巨指长臂虾(Palaemon macrodactylus)和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这些种类周年均有分布。象山港虾类群聚结构存在显著的时空异质性。空间结构上虾类群聚可分为港湾底部、乌沙山电厂毗邻水域和港湾中口部水域三个群聚类型,日本囊对虾和巨指长臂虾等优势种类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造成虾类群聚空间异质性的直接原因,盐度和底质类型等可能是导致虾类群聚空间异质性的环境成因。从季节上看,象山港虾类群聚可分为春冬型和夏秋型两种类型,造成这种季节种类组成差异的原因为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和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等洄游性种类仅能在研究水域季节性分布,此外增殖放流也会引起增殖目标种类数量的季节性增长。
郭靖姜亚洲林楠袁兴伟张翼李圣法
关键词:象山港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