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治卿

作品数:54 被引量:232H指数:8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会议论文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1篇纳米
  • 15篇血管
  • 15篇碳纳米管
  • 15篇纳米管
  • 15篇颗粒物
  • 13篇细胞
  • 12篇毒性
  • 11篇单壁
  • 10篇污染
  • 9篇单壁碳纳米管
  • 8篇毒性效应
  • 8篇纳米材料
  • 7篇细颗粒
  • 7篇细颗粒物
  • 6篇心血管
  • 6篇内皮
  • 5篇血管内皮
  • 5篇血管外膜
  • 5篇外膜
  • 5篇纳米颗粒物

机构

  • 54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烟草总公...
  • 1篇天津第一干休...

作者

  • 54篇林治卿
  • 49篇袭著革
  • 33篇张华山
  • 25篇杨丹凤
  • 23篇林本成
  • 22篇刘焕亮
  • 22篇张伟
  • 13篇杨红莲
  • 13篇闫峻
  • 10篇杨辉
  • 10篇晁福寰
  • 10篇刘丽华
  • 9篇黄洁华
  • 6篇马力
  • 5篇房彦军
  • 5篇王书美
  • 3篇田蕾
  • 3篇李君文
  • 3篇李秋月
  • 2篇李翔

传媒

  • 10篇解放军预防医...
  • 5篇环境与健康杂...
  • 3篇生态毒理学报
  • 2篇2008年中...
  • 2篇第四届国家环...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南开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卫生
  • 1篇2007全国...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第七届全国环...
  • 1篇第六届全国环...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

  • 5篇2017
  • 4篇2015
  • 5篇2013
  • 2篇2012
  • 9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0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碳纳米管暴露致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损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碳纳米管暴露致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损伤作用的机制。方法通过气管滴注染毒Wistar大鼠,观察不同剂量(0,3.5,17.5 mg/kg)和不同时间(7 d和30 d)的碳纳米管暴露后大鼠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GSH)、超氧阴离子(O_2^-·)的变化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的表达水平;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主动脉血管内皮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ICAM-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VCAM-1)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粒径相当的纳米碳黑作为阴性对照和二氧化硅作为阳性对照。结果碳纳米管染毒组机体发生氧化应激,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血清中sICAM-1、sVCAM-以及主动脉血管内皮ICAM-1和VCAM-1均有不同程度的过度表达,随着染毒剂量和染毒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碳纳米管暴露组机体氧化损伤更为严重。结论碳纳米管暴露致机体发生氧化应激进而诱导细胞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的表达,使血管内皮功能发生紊乱,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林治卿王玉袭著革晁福寰张华山杨丹凤林本成杨辉马力
关键词:环境污染物碳纳米管脂质过氧化
纳米尺度物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生物安全性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26
2006年
纳米科技与产业化已列入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将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在发展纳米科技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的潜在危害,探讨纳米技术正反两个方面的效应,真正地推动纳米科技的进步,促进纳米技术产业化健康、有序发展.为此,以自然环境存在的和人工合成的纳米尺度物质为综述对象,探讨了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的潜在影响,综述了纳米尺度物质生物安全性、危险度评估技术、对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以及潜在危害的防控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纳米技术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和生物安全性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袭著革林治卿
关键词:纳米材料超细颗粒物生态毒理生物安全
室内空气质量快速检测技术与设备研究
目的空气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氨气(NH3)和甲醛(HCHO)是室内和环境空气重点监测项目。采用国标法外出采样和检测有害气体时,需携带大量的待测气体吸收液和多孔玻板吸收管等玻璃器材,不便于运输和储放,...
张伟袭着革房彦军林治卿
关键词:采样管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甲醛环境空气
采暖期大气超细颗粒物污染浓度特征研究
2017年
目的调查我国大气污染典型地区采暖期超细颗粒物(UFPs)的污染特征,为今后开展UFPs的健康效应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于2017年1月2-15日在天津市中心某交通路口采用WPS-1000XP型宽范围颗粒粒度仪监测UFPs的粒数浓度、表面积浓度和质量浓度;使用DUSTMATE型手持式环境粉尘检测仪同步监测PM_(2.5)和PM_1的质量浓度。结果监测点采暖期PM_(0.5)和UFPs粒数浓度最高可达33 484粒/cm^3和22 461粒/cm^3,平均水平分别为19 185粒/cm^3和13 184粒/cm^3;UFPs表面积浓度最高可达264.2μm^2/cm^3,平均水平为126.69μm^2/cm^3;UFPs质量浓度最高观测到3.2μg/m^3,平均水平为1.6μg/m^3;PM_(2.5)和PM_1最高质量浓度分别可达600.0μg/m^3和201.6μg/m^3,平均水平分别为96.94μg/m^3和45.33μg/m^3;相关性分析显示,在8:30这一时刻UFPs粒数浓度与PM_(2.5)质量浓度呈负相关。结论监测点采暖期UFPs污染水平较高,有必要针对UFPs开展长期监测及健康危害研究。
王书美李秋月李康刘焕亮张华山林本成林治卿袭著革
关键词:超细颗粒物污染浓度采暖期
采暖期不同阶段大气超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冬季采暖期大气污染典型地区超细颗粒物(UFPs)的污染特征。方法分别于采暖前期(2016年11月14—27日)、采暖中期(2017年1月2—15日)和采暖后期(2017年3月6—19日)以天津市中心某交通路口为监测点监测UFPs污染水平。结果冬季采暖期监测点UFPs日粒数浓度、日表面积浓度和日质量浓度平均水平分别为(11 720±3 062)粒/cm^3、(116.22±29.93)μm^2/cm^3和(1.37±0.37)μg/m^3,最高浓度分别为23 317粒/cm^3、264.25μm^2/cm^3和3.2μg/m^3;相关性分析发现在8:30监测的UFPs粒数浓度与PM_(2.5)质量浓度呈负相关(r=-0.327,P<0.05)。结论该监测点UFPs污染浓度较高,粒数浓度与PM_(2.5)质量浓度存在一定关联。
王书美李秋月李康闫峻刘焕亮林本成林治卿袭著革
关键词:采暖期大气污染超细颗粒物污染特征
单壁纳米碳管对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为了探索单壁纳米碳管(SWCNT)能否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其可能的损伤机制,将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SWCNT水溶液中(0.8、1.6、3.12、6.25、12.5、25、50、100、200μg·mL-1)中染毒,染毒不同时间后测定细胞存活率、细胞内LDH和GSH含量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WCNT染毒浓度和染毒时间的上升,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死亡率逐渐上升;细胞内LDH在SWCNT染毒浓度为0 ̄100μg·mL-1范围内其释放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在200μg·mL-1剂量组,其释放有所减弱;而细胞内GSH在SWCNT染毒浓度为0 ̄200μg·mL-1范围内其含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以上结果说明,SWCNT可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为氧化损伤途径.
林治卿袭著革晁福寰杨丹凤张华山
PM2.5细颗粒物气管滴注染毒大鼠所致遗传毒性的研究
本实验分别于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在天津市中心区采集大气中PM2.5细颗粒物,制备颗粒物悬液经气管滴注染毒大鼠,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对肺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氧化损伤.结果表明,细颗粒物在1.5和7.5mg/kg两种...
林治卿袭著革晁福寰
关键词:遗传毒性细颗粒物单细胞凝胶电泳
文献传递
纳米材料对妊娠大鼠胚胎毒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选择4种典型纳米材料(纳米碳、纳米氧化锌、碳纳米管、纳米二氧化硅),采用气管滴注染毒方式染毒受孕1日Wistar大鼠,连续给药7日,染毒剂量为10 mg/kg体重,对照组滴注相同体积的纳米颗粒悬液——既新生小牛血清;于妊...
张华山杨丹凤杨辉张伟刘焕亮林治卿林本成袭著革
关键词:纳米材料胚胎毒性
文献传递
单壁碳纳米管暴露致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转化作用研究
<正>进入21世纪以来,纳米科技飞速发展,各种纳米材料应用越来越广泛。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自1991年被发现以来一直成为材料研究领域的重点。单壁碳纳米管(sing...
林治卿袭著革刘丽华黄洁华
文献传递
卷烟烟雾中不同尺度颗粒物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索卷烟主、侧流烟雾中不同尺度纳米颗粒物的分布情况,为更好地研究与吸烟相关的疾病发生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十三级撞击式采样器。分别收集卷烟燃烧时产生的主流烟雾和侧流烟雾,用称质量法分析卷烟烟雾中不同尺度纳米颗粒物分布情况。结果主流烟雾中尺度在180~1000am之间的颗粒物明显高于其它尺度。侧流烟雾中尺度在100。560nm之间的颗粒物显著增多。尺度在100、180、320nm侧流烟雾中纳米颗粒物含量高于主流烟雾;尺度在560、1000、1800、3200,5600、10000nm处主流烟雾颗粒物含量高于侧流烟雾。结论主流烟雾中纳米颗粒物主要集中在尺度为180~1000nm处,侧流烟雾中纳米颗粒物主要集中在尺度为100~560nm处。主流烟雾中560nm以上颗粒物含量高,而侧流烟雾中560nm以下颗粒物含量高。
张华山林本成张伟房彦军林治卿李翔袭著革
关键词:颗粒物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