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栗志民

作品数:66 被引量:394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8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5篇文化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对虾
  • 13篇温度
  • 11篇盐度
  • 10篇扇贝
  • 9篇文蛤
  • 7篇养殖
  • 6篇体重
  • 6篇墨西哥湾扇贝
  • 6篇九孔鲍
  • 5篇性状
  • 5篇排氨率
  • 5篇基因
  • 5篇耗氧
  • 5篇耗氧率
  • 5篇凡纳滨对虾
  • 5篇存活
  • 4篇新品系
  • 4篇品系
  • 4篇清滤率
  • 4篇人工育苗

机构

  • 63篇广东海洋大学
  • 4篇生物技术有限...
  • 3篇湛江海茂水产...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湛江海洋大学

作者

  • 66篇栗志民
  • 31篇刘志刚
  • 15篇刘建勇
  • 12篇申玉春
  • 12篇谢丽
  • 7篇王辉
  • 5篇胡贤德
  • 4篇叶宁
  • 3篇欧阳志
  • 3篇郑云龙
  • 3篇陈静
  • 3篇孙成波
  • 3篇孙小真
  • 3篇叶富良
  • 3篇麦达辉
  • 3篇司金亮
  • 2篇胡志国
  • 2篇章启忠
  • 2篇徐法军
  • 2篇李雷斌

传媒

  • 8篇安徽农业科学
  • 8篇广东海洋大学...
  • 4篇海洋科学
  • 3篇生态学报
  • 3篇海洋与湖沼
  • 3篇水产学报
  • 3篇海洋科学进展
  • 3篇南方水产科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渔业现代化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激光杂志
  • 1篇水产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集美大学学报...
  • 1篇湛江海洋大学...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0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0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3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硝酸盐对墨吉明对虾的毒性及其免疫因子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为墨吉明对虾的工厂化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静水生物毒性法研究亚硝酸盐对墨吉明对虾的24、48、96 h急性毒性效应,分析96 h半致死浓度胁迫下墨吉明对虾血清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以及溶菌酶活力的变化。[结果]亚硝酸盐毒性效应与亚硝酸盐浓度和胁迫时间呈正相关。亚硝酸盐对墨吉明对虾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81.83、151.36和114.82 mg/L,其安全浓度为11.48 mg/L。114.82 mg/L的亚硝酸盐对墨吉明对虾进行胁迫,在24-96 h范围内墨吉明对虾免疫指标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发生显著变化,其中血清蛋白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墨吉明对虾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在48 h内呈下降趋势,且48 h SOD活力最小(148.90 U/mg prot),而48 h后SOD活力逐步上升。在胁迫时间24-96 h范围内,肝胰脏中溶菌酶活力随着亚硝酸盐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96 h达到最大值(0.62U/ml)。墨吉明对虾血清蛋白含量、肝胰脏SOD活力和溶菌酶活力在3个取样时间点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在3个取样时间点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3个取样时间点对照组血清蛋白含量和2种酶的活力均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结论]墨吉明对虾对亚硝酸盐的安全浓度达到11.48 mg/L,证实该虾类对亚硝酸盐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当水体中亚硝酸盐浓度超过安全浓度时,会导致墨吉明对虾的死亡。
栗志民钱佳慧刘建勇叶宁李自强
关键词:亚硝酸盐半致死浓度免疫因子
九孔鲍MSTN基因cDNA克隆及表达被引量:1
2018年
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TGF-β)中参与动物肌肉生长的重要调控因子。为了解MSTN基因在九孔鲍中的功能,本研究采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从九孔鲍右侧壳肌中获得了MSTN基因c DNA全长,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检测了MSTN在各组织和发育时期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九孔鲍c DNA全长3 755 bp,其中5′非编码区(5′UTR)324 bp,3′非编码区(3′UTR)1 985 bp,开放阅读框(ORF)1 446 bp,编码481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54.96 ku,理论等电点p I为9.41;具有N端信号肽(1~17 aa)、TGF-β前肽区域(157~367 aa)和成熟肽区域(379~481 aa),以及蛋白酶水解位点RRPR(364~368 aa)和C端生物活性区9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符合TGF-β超家族蛋白典型结构特征,且预测到2个新的蛋白酶水解位点RQRR(120~124 aa)、RYRR(235~239 aa)。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九孔鲍MSTN基因和红鲍MSTN基因聚为一支。q RT-PCR结果表明,九孔鲍MSTN基因在检测的6个组织中均表达,且在足、右侧壳肌、外套膜中高表达,在鳃、性腺、肝脏中低表达;在检测的7个发育时期均表达且在受精卵、原肠胚、稚鲍时期高表达,在卵、4细胞期、8细胞期、幼鲍时期表达量较低。研究表明MSTN基因可能在九孔鲍肌肉生长中具有重要作用。
艾加林栗志民刘建勇
关键词:九孔鲍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克隆基因表达
《贝类学》课程理论教学改革探索
2019年
《贝类学》课程是海洋类高校水产养殖学、海洋生物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该文分析了《贝类学》课程理论教学的主要特点,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3个方面评述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完善考核方式3个方面探索了教学改革途径,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为复合型高素质海洋类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撑.
栗志民申玉春
关键词:贝类学理论教学教学改革
皱肋文蛤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笔者于2010年5月~9月对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底播埋养+投喂生态饵料+鸡蛋黄组合培育亲贝,促熟效果最好,亲贝生殖腺覆盖率达80%以上的个体占90.5%;采用阴干3 h+升温4℃刺激对亲贝进行诱导催产,效果最佳,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可达89.7%和92.3%;浮游幼虫在3个室外池中培养7 d后,幼虫进入变态期,平衡囊大而明显,足部活动频繁,平均壳长和壳高分别达176.2μm和165.4μm,幼虫平均壳长和壳高生长速度分别为8.34μm.d-1和8.77μm.d-1;幼虫附着基以细沙采苗效果最佳,附着变态成为稚贝的时间约3 d,附苗率达78.2%;经过32 d的培育,在3个25 m2的水池中共培育稚贝1 293.6×104粒,平均壳长和壳高分别为790μm和758μm,平均壳长和壳高生长速度分别为17.63μm.d-1和17.19μm.d-1,平均稚贝育成率为61.6%。
栗志民刘志刚欧阳志司金亮麦达辉
关键词:人工育苗促熟培育附着基
新时代依托科研团队提升水产学科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探索
2022年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依托科研团队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的热点问题。结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与笔者多年指导研究生的工作经历,以水产学科为例,探索了依托科研团队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通过分析科研团队的内涵与单导师制下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时代科研团队的建立模式,并探索通过做到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建设稳定的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建立完善的研究生培养举措,达到改革水产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目的。
栗志民申玉春
关键词:水产学科科研团队创新与实践能力
海水贝类增养殖学课程理论教学改革探索被引量:2
2019年
海水贝类增养殖学是海洋类高校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阐述了该课程理论教学的主要特点,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3个方面分析了该课程理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从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模式3个方面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阐述,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为复合型高素质海洋类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撑。
栗志民申玉春
关键词:理论教学教学改革
凡纳滨对虾3个亲本及其子代群体的SSR分析(摘要)(英文)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采用8对微卫星引物对凡纳滨对虾3个亲本群体(OI Q、SIS Q、Kona Bay Q)及其子一代(OI Z、SIS Z、Kona BayZ)共计120个个体进行遗传分析。计算6个群体在8个微卫星位点上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观测杂合度(Ho)、平均期望杂合度(He)、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和平均Hardy-Weinberg平衡指数(D),以上各参数均采用群体遗传学分析软件POP-GENE3.2处理,同时根据Nei的方法计算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系数。运用MEGA3.0软件,采取UPGMA方法根据6个群体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结果表明:8对微卫星引物在6个群体中共检测到28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 ~6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5;各位点的期望杂合度均比观测杂合度高;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479 4 ~0.769 9,说明这8个位点在凡纳滨对虾中具有较高的信息含量。在亲本和子代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中,子代的有效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等指标均略低于亲本群体,但子代的遗传多样性并未受到太大影响,仍保持较好的遗传力。
栗志民谢丽叶富良陈国良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微卫星
织锦巴非蛤稚贝盐度适应性研究被引量:16
2011年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水温25.7~28.4℃、pH 7.6~8.2条件下织锦巴非蛤(Paphia textzle Gmelin)稚贝对不同盐度的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织锦巴非蛤稚贝生存适宜盐度为22.3~35.86,生存最适盐度为26.0~27.3,表明该贝类属典型广盐性的滩涂贝类。此外,当盐度变化超出最适范围时,织锦巴非蛤稚贝呈现了一定的耐高盐特性。稚贝生长适宜盐度为24.74~33.76,生长最适盐度为26.0,在生长最适盐度下,稚贝鲜质量日增长为2.21 mg/d、壳长日增长为143.14μm/d、壳高日增长为90.00μm/d、壳宽日增长为65.29μm/d。当盐度变化超出生长最适范围时,稚贝相对成活率、鲜质量、壳长、壳高和壳宽日增长率显著下降,且低盐对增长率的抑制作用比高盐明显。
栗志民刘志刚韩伟贤
关键词:稚贝盐度存活
中培期和养成期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新品系养殖密度的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于2011年10月—2012年4月选择同一批次的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新品系贝苗,采用大板笼和小板笼对该贝类进行中间培育和养成实验,研究了不同养殖密度对该贝类生长和存活的影响,以及养成期养殖密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中培阶段,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壳高、体质量、壳高相对生长率、体质量相对生长率、日增壳高、日增体质量和存活率均呈下降趋势,方差分析表明,养殖密度对该贝存活和生长参数产生显著影响(P<0.05)。Duncan法多重比较分析显示,中培阶段大板笼适宜的养殖密度为180个/层(壳高30.93mm,存活率91.00%),小板笼适宜的养殖密度为120个/层(壳高30.84mm,存活率91.40%)。在养成阶段,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存活率、出肉率、及壳高和体质量的生长参数呈下降趋势,方差分析表明,养殖密度对墨西哥湾扇贝存活率、出肉率和生长参数产生显著影响(P<0.05)。大板笼养殖密度60个/层时,壳高42.81mm、存活率86.33%、出肉率16.75%,小板笼养殖密度50个/层时,壳高42.35mm、存活率84.21%、出肉率16.91%。养成期经济效益分析表明,随着扇贝养殖密度的升高,养殖笼单层产量、产值和收益均呈现峰值变化规律。大板笼养殖密度为60个/层时,产量、产值和收益均达最大值,分别为177.17g/层、5.03元/层和2.33元/层,小板笼养殖密度为50个/层时,产量、产值和收益均取得最大值,分别为153.15g/层、4.48元/层和2.27元/层。经多重比较不同养殖密度下扇贝生长和存活的差异,以及分析养殖密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提出养成期大板笼适宜的养殖密度为60个/层,小板笼适宜的养殖密度为50个/层。
栗志民刘志刚刘付少梅钟毅光
关键词:墨西哥湾扇贝新品系养殖密度存活
细菌逃避补体识别和攻击的机制被引量:2
2008年
补体作为和适应性免疫存在联系的先天性免疫系统组成部分,在抵制细菌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近一个多世纪关于细菌和补体系统的平行研究,致病菌逃避补体介导的调理吞噬及直接杀伤的基本机理已经为人们所了解。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有关细菌逃避补体识别和攻击机理研究取得一些新进展,结合作者近几年来相关研究,对此做了简要评述。
栗志民张士璀
关键词:补体细菌脂多糖荚膜膜蛋白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