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振伟

作品数:26 被引量:131H指数:10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5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收获机
  • 18篇联合收获机
  • 12篇籽粒
  • 9篇感器
  • 9篇传感
  • 9篇传感器
  • 5篇清选
  • 5篇籽粒损失
  • 3篇数学模型
  • 3篇水稻
  • 3篇清选装置
  • 3篇模态
  • 3篇模态分析
  • 3篇监测方法
  • 2篇性能试验
  • 2篇英文
  • 2篇实时监测
  • 2篇水稻籽粒
  • 2篇农业
  • 2篇农业工程

机构

  • 26篇江苏大学
  • 1篇常州机电职业...
  • 1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苏州科技大学
  • 1篇中国机械工业...

作者

  • 26篇梁振伟
  • 23篇李耀明
  • 16篇赵湛
  • 12篇陈义
  • 8篇徐立章
  • 7篇唐忠
  • 3篇马征
  • 1篇李洪昌
  • 1篇周全
  • 1篇张波
  • 1篇姜晓春
  • 1篇李洋
  • 1篇韩敏
  • 1篇陈劲松
  • 1篇马培培
  • 1篇刘庆华
  • 1篇马翔
  • 1篇王建鹏
  • 1篇刘丽霞

传媒

  • 10篇农业机械学报
  • 5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农机化研究
  • 1篇振动.测试与...
  • 1篇中国农机化学...
  • 1篇FOURTE...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6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籽粒损失监测传感器敏感板局部约束阻尼设计被引量:3
2014年
分析了籽粒损失监测传感器敏感板的响应与系统阻尼比的关系,提出了通过在敏感板敷设约束阻尼层增加振动系统阻尼比来快速衰减敏感板谐波振动的方法。通过对不同阻尼损耗因子敏感板进行籽粒碰撞响应试验,优选了敏感板的材料和结构形式,在此基础上运用ANSYS软件对敏感板进行了模态分析,确定了约束阻尼层在敏感板上的最佳敷设位置。籽粒碰撞响应试验结果表明,敏感板局部约束阻尼处理后,籽粒碰撞信号波形衰减至1.5 V所用时间由10 ms缩短到3 ms左右,大大提高了籽粒损失监测传感器的检测频率。
梁振伟李耀明赵湛徐立章唐忠
关键词:联合收获机阻尼比模态分析
夹带损失传感器不同安装位置对籽粒检测精度的影响被引量:17
2012年
为正确选取有效识别脱出混合物中籽粒和杂余的阵列式PVDF夹带损失传感器的最佳安装位置,该文通过分析6、7和8kg/s喂入量时纵轴流滚筒下脱出混合物沿纵向与横向的籽粒和杂余分布规律,选取不同喂入量时纵向与横向分布的籽粒和杂余质量比例最稳定且变化最小的位置,通过比较籽粒和杂余在下落过程中不同位置的下落速度对阵列式PVDF夹带损失传感器冲击产生电压信号相差较大且谐振影响较小的点作为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结果表明,阵列式PVDF夹带损失传感器在纵轴流滚筒下的最佳安装位置为横向X轴上i为6、纵向Y轴上j为12、法向Z轴上k为14的点,在该点安装的阵列式PVDF夹带损失传感器可以有效检测脱出混合物中的籽粒数量,检测误差在4.5%~5.26%之间。该文为切纵流联合收获机纵轴流滚筒下夹带损失传感器的安装定位提供有效依据。
唐忠李耀明赵湛梁振伟陈义
关键词:收获机高速摄影传感器
履带式联合收获机差逆转向机构设计与试验被引量:13
2016年
为减小履带式联合收获机在田间连续转向时对土壤产生的剪切破坏,增加整机在田间转向时的灵活性,提高作业效率,设计了一种差逆转向机构,可以实现差逆转向、切边转向和单边制动转向。在对差逆机构转向特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应用Recur Dyn软件对其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动力学仿真,并将试制的差逆转向机构安装在履带式联合收获机上,在水泥地面及水稻田条件下进行转向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转向模式下,即近似相等的转向半径及转向角速度情况下,水稻田差逆转向半轴输出扭矩最大,达到5 668.2 N·m,远大于水泥地差逆转向的扭矩2 268.2 N·m,同时在3种转向模式中,差逆转向所要克服的阻力矩最大。在驱动轮输出转速75 r/min工况下,水泥地面中,差逆转向为0.610 rad/s;水稻田中,差逆转向为0.592 rad/s,较单边制动转向分别提高87.7%和88.5%;水稻田地差逆转向的最小转向半径的平均值为0.098 m,水泥地最小转向半径的平均值为0.082 m,转向占用面积显著减小;切边转向的角速度小且平稳,有助于对方向进行微调。该差逆转向机构使联合收获机的行走转向性能显著提高。
李耀明陈劲松梁振伟马翔姜晓春
关键词:联合收获机动力学仿真
双出风口四风道清选装置内部气流场仿真及试验被引量:7
2018年
针对传统水稻联合收获机普遍采用的单出风口三风道清选装置在收获喂入量8.0~9.0kg/s时存在清选损失率显著提高、籽粒含杂率增加、效率降低等难题,首先运用CFD软件对课题组研发的双出风口四风道清选装置和传统单出风口三风道清选装置进行了内部气流场数值模拟及对比分析,得出双出风口四风道清选装置内部气流场分布对收获喂入量8.0~9.0kg/s工作环境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在已搭建的试验台上布置了42个气流速度测点对双出风口四风道清选装置进行多因素正交内部气流场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双出风口四风道清选装置的鱼鳞筛开度为18mm、分风板倾角Ⅰ为28°、分风板倾角Ⅱ为20°时,振动筛上方前、中部整体气流速度达到最大且后部气流速度回升幅度最大,有利于提高清选性能和效率。
李洋徐立章梁振伟
关键词:清选装置正交试验
油菜割台竖割刀切割频率随动调节装置设计与试验被引量:7
2018年
针对不同前进速度下传统油菜联合收获机竖割刀切割频率保持不变,在竖切割分禾处形成较大的重割区或漏割区导致油菜割台损失增大、作业性能不稳定等问题,设计了左右两个步进电机分别驱动的油菜双竖切割随动调节装置,仿真分析了不同前进速度对竖切割分禾处重割区和漏割区的影响,综合考虑油菜成熟度等因素的影响,获得了前进速度与竖割刀切割频率的理想理论匹配关系;设计了以S7-1200PLC为控制器的油菜竖割刀切割频率随动控制系统,通过检测机器前进速度信号,再根据理论匹配关系输出脉冲控制步进电机,实现竖切割频率的随动控制;施用脱水剂7 d后完熟油菜收获对比试验表明,使用该竖割刀频率随动控制系统的油菜割台总损失率下降了36. 15%~41. 16%,竖割刀分禾损失率下降了40. 84%~48. 20%。
柴晓玉徐立章严超梁振伟马征李耀明
关键词:油菜联合收获机割台损失
基于融合GhostNetV2的YOLO v7水稻籽粒检测被引量:2
2023年
水稻籽粒检测在粮食储存中凸显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粮食销售的价格。针对一般机器视觉检测算法在水稻籽粒小目标的密集场景下存在难以识别且网络模型参数大,检测速度较慢、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 v7优化的水稻籽粒检测算法。首先将部分高效聚合网络模块(Efficient layer aggregation network,ELAN)替换成轻量级网络模块GhostNetV2添加到主干及颈部网络部分,实现网络参数精简化的同时也减少了通道中的特征冗余;其次将卷积和自注意力结合的注意力模块(Convolution and self-attention mixed model,ACmix)添加到MP模块中,平衡全局和局部的特征信息,充分关注特征映射的细节信息;最后使用WIoU(Wise intersection over union)作为损失函数,减少了距离、纵横比之类的惩罚项干扰,单调聚焦机制的设计提高了模型的定位性能。在水稻籽粒图像数据集上验证改进后的模型检测水平,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 v7模型的mAP@0.5达96.55%,mAP@0.5:0.95达70.10%,训练模型参数量也有所下降,在实际场景以暗黑色为背景的水稻杂质检测中的效果优于其他模型,满足了水稻籽粒的实时检测要求,可将此算法应用于自动化检测粮食系统中。
刘庆华杨欣仪接浩孙世诚梁振伟
联合收获机籽粒损失监测传感器性能标定试验
为了检测联合收获机籽粒损失监测传感器性能并为其寻求最佳的安装位置,设计了由升降平台、升降驱动装置、给料装置、传感器安装平台等构成的籽粒损失监测传感器标定试验台;选取了饱满小麦籽粒、不饱满小麦籽粒、不同长度茎秆等物料运用标...
李耀明梁振伟赵湛徐立章陈义唐忠
关键词:联合收获机
文献传递
切纵流联合收获机夹带损失监测方法
为实现切纵流联合收获机田间作业过程中籽粒夹带损失的自动监测,该文提出通过对滚筒下脱出混合物沿纵向与横向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建立监测区域籽粒量、喂入量与夹带损失之间的数学模型,应用以PVDF压电薄膜作为敏感元件制作的籽粒损失...
梁振伟李耀明赵湛陈义
关键词:联合收获机数学模型
联合收获机谷物损失实时监测系统研究被引量:22
2011年
为了实现联合收获机工作过程中谷物损失量的实时监测,设计了谷物损失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以PVDF压电薄膜作为敏感元件,通过电压放大器、带通滤波器、精密全波整流、包络检波等构成信号调制电路来检测谷物冲击信号,为了减小联合收获机的振动干扰,设计了一种双层隔振结构。在1.1~2.6 m/s范围内进行谷物冲击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谷物冲击信号的电压峰值为2~4 V,且电压峰值随冲击速度的增大而增加。以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开发了二次显示仪表,实时采集传感器输出的谷物冲击信号。田间试验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获取谷粒冲击信号,实时显示联合收获机谷物夹带、清选损失率,具有预报警功能,且测量结果可以通讯输出。
李耀明梁振伟赵湛陈义
关键词:联合收获机敏感元件监测系统
基于振动模态分析的籽粒检测传感器结构优化设计(英文)被引量:2
2011年
为了分析传感器结构对籽粒冲击响应信号的影响,建立了籽粒检测传感器的三维结构模型,利用SolidWorks分析了传感器的振动模态。结果表明:传感器的上层面板的结构尺寸是影响传感器振动特性的主要因素,随着面板宽度b的增加,相对变形率γ首先迅速减小;随着b的进一步增加,γ逐渐减小至恒定值,固有频率f则单调增大;增加面板厚度h,固有频率f和相对变形率γ均呈单调增加趋势。将传感器安装到联合收获机振动筛尾部支架上进行清选损失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传感器能够在振动干扰中识别籽粒冲击信号,当b=30 mm时,籽粒冲击响应时间小于2 ms,远小于b=120 mm时的籽粒冲击响应时间。
赵湛李耀明梁振伟陈义
关键词:联合收获机模态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