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金松

作品数:24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专利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建筑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微生物
  • 8篇
  • 6篇水体
  • 6篇鞘氨醇
  • 5篇滤池
  • 5篇锰氧化细菌
  • 5篇降解
  • 4篇自然水体
  • 4篇固体基质
  • 4篇操作温度
  • 3篇多环芳烃
  • 3篇多环芳烃降解
  • 3篇多环芳烃降解...
  • 3篇有机物
  • 3篇生物滤池
  • 3篇生物氧化
  • 3篇烃降解菌
  • 3篇基因
  • 3篇降解菌
  • 2篇氧化菌

机构

  • 20篇中国科学院生...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美国夏威夷大...
  • 1篇伊利诺伊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4篇梁金松
  • 13篇曲久辉
  • 9篇胡承志
  • 5篇刘锐平
  • 4篇李季
  • 4篇袁林江
  • 3篇陈晨
  • 3篇周娜娜
  • 2篇付博
  • 2篇刘芳
  • 2篇刘芳
  • 2篇刘会娟
  • 2篇杨婷婷
  • 2篇王明星
  • 1篇孙英
  • 1篇郭岩彬
  • 1篇罗金明
  • 1篇马百文

传媒

  • 7篇环境科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分子量多环芳烃降解菌LD29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被引量:20
2011年
采用硅油-水双液相富集体系,以蒽为富集碳源,从原油污染土壤富集分离多环芳烃降解菌,分离出1株能降解菲、蒽、荧蒽、芘、苯并[a]芘的细菌,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为矢野口鞘氨醇菌(Sphingobium yanoikuyae),编号为LD29.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LD29在无机盐培养基中对PAHs的降解特性做了研究.LD29能以唯一碳源与能源方式降解菲、蒽、荧蒽、芘(初浓度均为50 mg/L),4 d的降解率分别为92%、87%、28%、7%,但未能降解苯并[a]芘.蒽能促进LD29对荧蒽/芘的降解,而荧蒽/芘则抑制LD29对蒽的降解.较高初始pH(pH=9)的培养基有利于LD29对混合多环芳烃的降解.外加营养可促进LD29对荧蒽的降解.外加碳源(葡萄糖,200 mg/L)或氮源(蛋白胨,50 mg/L)处理中荧蒽(100 mg/L)6 d的降解率分别为69%、81%,而对照组只有34%.在含有5种多环芳烃(菲、蒽、荧蒽、芘、苯并[a]芘)的无机盐培养基溶液中,LD29在4 d的适应期之后开始快速降解高分子量多环芳烃,6 d芘和荧蒽的降解率(48%、66%)比4 d分别增加40%、56%,并且苯并[a]芘也被降解了17%.LD29具有降解高分子量PAHs的潜力.
刘芳梁金松孙英郭岩彬李庆孝李季
关键词:高分子量多环芳烃生物降解
利用滤池中生物铁锰氧化物强化去除水中砷锑离子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通过定向改造生物滤池填料的表面组成,在有效去除地下水中Fe<Sup>2+</Sup>及Mn<Sup>2+</Sup>的同时,强化去除As<Sup>3+</Sup>(或As<Sup>5+</Sup>)、Sb<S...
柏耀辉陈晨梁金松胡承志曲久辉
文献传递
微生物种间相互作用触发锰氧化基因表达
Manganese(Mn)is an important metal in geochemical cycles.Some microorganisms can oxidize Mn(II)to Mn oxides,wh...
梁金松柏耀辉门玉洁曲久辉
关键词:节杆菌
微生物种间相互作用产生锰氧化的普适性及其潜在应用
2020年
锰氧化微生物的催化作用能将二价锰的氧化速率提高几个数量级,影响自然界锰元素的价态变化和归趋.以往研究大都关注锰氧化单一菌株,而笔者前期研究揭示了两株细菌(Sphingopyxis sp.QXT-31和Arthrobacter sp.QXT-31)的种间相互作用能够触发Arthrobacter sp.QXT-31产生锰氧化活性.为了进一步揭示其发生的普适性、机制及潜在工程应用,以另外3种Sphingopyxis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纯培养、比较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分析等研究手段,发现其中1株菌也能触发Arthrobacter sp.QXT-31产生锰氧化活性,表明微生物种间相互作用触发锰氧化具有一定的广泛性.进一步筛选了可能参与菌株相互作用的基因,发现Sphingopyxis的抗生素合成基因转录水平普遍上升,表明其可能参与了触发Arthrobacter sp.QXT-31产生锰氧化活性.基于以上发现,最终在反应器中验证了利用微生物种间相互作用强化二价锰氧化去除的可行性.
宁雪梁金松柏耀辉廖恺玲俐刘会娟曲久辉
关键词:节杆菌生物强化
应用FCM-qPCR方法定量检测水中常见病原体被引量:4
2016年
以往对水体病原体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监测粪大肠杆菌作为指示,然而研究表明粪大肠杆菌与水中病毒和细菌病原体呈现出较差的相关性.因此,选取水中典型病原体并对其进行定量检测是当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研究建立了流式细胞术和定量PCR联合使用方法,用于快速获取水环境中总病毒、细菌以及几种典型病原体(大肠杆菌、军团菌、腺病毒、贾第虫和隐孢子虫等)的浓度水平,并将该方法应用到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及受纳河流上下游的病原体检测中.结果表明,该污水处理厂对总细菌和总病毒以及几种典型病原体都具有较高的去除率(>93%);污水处理厂排水对受纳水体病原体浓度水平基本没有负面影响.研究为评估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及排水对受纳水体的生态影响提供了技术支持.
王明星柏耀辉梁金松霍旸杨婷婷袁林江
关键词:QPCR病毒
一种锰氧化细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氧化Mn<Sup>2+</Sup>的锰氧化细菌,该细菌能够将水体中的Mn<Sup>2+</Sup>氧化生成不溶于水的锰氧化物。该Mn<Sup>2+</Sup>氧化细菌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
曲久辉柏耀辉周娜娜梁金松刘锐平胡承志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抗性基因及毒力因子基因评价水体健康风险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抗性基因及毒力因子基因评价水体健康风险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宏基因组测序分析,通过对测序数据的组装和分箱,得到微生物基因组草图,从中识别出潜在的耐药性致病菌(PARB),并评价样品中潜在PARB的丰度、多...
柏耀辉王巧娟梁金松廖恺玲俐曲久辉
一种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方法。将含有污染物的原水首先经过高锰酸钾预氧化,将经过高锰酸钾预氧化的含有酪氨酸以及Mn<Sup>2+</Sup>的余液中加入到含保藏号为CGMCC No.6630锰...
柏耀辉常洋洋菅之舆梁金松曲久辉
文献传递
一种锰氧化细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氧化Mn<Sup>2+</Sup>的锰氧化细菌,该细菌能够将水体中的Mn<Sup>2+</Sup>氧化生成不溶于水的锰氧化物。该Mn<Sup>2+</Sup>氧化细菌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
曲久辉柏耀辉周娜娜梁金松刘锐平胡承志
文献传递
FISH-NanoSIMS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生态学上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同时分析复杂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分布和功能特征成为可能.为了研究荧光原位杂交-纳米二次离子质谱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Nano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scopy,FISH-Nano SIMS)在环境微生物生态学上的应用,本研究采用稳定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13C-C6H12O6、15N-NH4Cl作为C源和N源,分别对纯培养锰氧化细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QJX-1(培养基加锰及不加锰两种条件下),以及浅层土壤及厌氧污泥两种环境样品进行培养.利用FISH-NanoSIMS技术检测培养后样品中微生物体内12C-、13C-、12C14N-、12C15N-的分布特征及其丰度值,进而探讨纯菌及环境样品中微生物利用同位素碳氮源的情况.结果显示所有样品细菌分布区域对应的同位素碳氮(13C、15N)的含量均显著大于其自然丰度值,这表明Pseudomonas sp.QJX-1及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均能代谢13C-C6H12O6和15N-NH4Cl.研究进一步发现,Pseudomonas sp.QJX-1在碳氮源消耗至较低浓度时才进行锰氧化;浅层土壤和厌氧污泥中可能都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细菌群落.FISH和Nano SIMS技术联用能同时分析环境样品中特定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及代谢功能,进而能更好地掌握环境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的生理生态学特征.
陈晨柏耀辉梁金松袁林江
关键词:微生物生态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