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柱标

作品数:21 被引量:15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造林
  • 3篇轻木
  • 3篇榕小蜂
  • 3篇小蜂
  • 3篇小桐子
  • 3篇传粉
  • 2篇学成
  • 2篇栽培
  • 2篇物种
  • 2篇纤维
  • 2篇纤维形态
  • 2篇林地
  • 2篇化学成分
  • 2篇果油
  • 2篇繁殖
  • 1篇低海拔
  • 1篇低海拔地区
  • 1篇地理种源
  • 1篇点播
  • 1篇电机

机构

  • 21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河南工业大学
  • 2篇国际竹藤网络...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云南省林业调...

作者

  • 21篇段柱标
  • 11篇杨清
  • 9篇孙启祥
  • 8篇彭镇华
  • 6篇王正良
  • 4篇何开红
  • 3篇王正良
  • 3篇杨大荣
  • 3篇彭代平
  • 3篇彭艳琼
  • 3篇郭永杰
  • 2篇徐磊
  • 2篇韩蕾
  • 2篇马传国
  • 2篇郭永生
  • 1篇刘泽铭
  • 1篇杨青
  • 1篇邓晓保
  • 1篇杨运菊
  • 1篇邹寿青

传媒

  • 2篇中国油脂
  • 2篇四川林业科技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福建林学院学...
  • 1篇核农学报
  • 1篇林业调查规划
  • 1篇林业实用技术
  • 1篇中国造纸学报
  • 1篇Journa...
  • 1篇世界竹藤通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7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辣木籽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辣木籽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辣木籽依次加入乙醇和水中,微波提取,制备得到辣木籽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β‑环糊精为包合材料,将辣木籽乙醇提取物与β‑环糊精混合,采用超声波超声处理,之后冷藏或冷冻,抽...
丁雄华帅陈海丰段柱标
文献传递
Bamboo resources,utilization and ex-situ conservation in Xishuangbanna,South-eastern China被引量:1
2008年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utilization, cultural value and ex-situ conservation of bamboo resources in Xishuangbanna, Yunan Province, China. Sixty species of bamboo in 19 genera are recorded in Xishuangbanna. The area of natural bamboo forest is 14319 ha, accounting for 5.92% of whole area of Xishuangbanna. The abundant resource of bambo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s and culture of national minorities in Xishuangbanna. Xishuangbanna Tropic Botanic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started to introduce bamboo species in 1961 and established the ex-situ conservation reserve (8 ha) of bamboo in 1981. Up to now, 211 species in 27 genera collected from tropic and sub-tropic of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have been planted in the bamboo reserve, of which 11 species have bloomed and seeded, and their seeds were cultivated in Xishuangbanna Tropical Botanic Gardens, CAS, China.
杨清段柱标王正良何开红孙启祥彭镇华
关键词:XISHUANGBANNAUTILIZATION
不同立地类型和经营措施版纳甜龙竹造林成效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通过对版纳甜龙竹在不同立地条件,以不同经营方式的造林成活率、各年度成竹数、胸径和株高生长量以及3年生时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立地类型和经营方式与成活率和造林初期的生长关系十分密切。沟谷和坡下部的成活率和造林初期的胸径和株高的生长以及3年生时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明显高于坡上部和坡中上部,集约经营的成活率和造林初期的胸径和株高的生长以及3年生时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明显高于一般经营和一般管理。因此,在版纳甜龙竹造林时,应尽量选择沟谷和坡下部的地块,在造林初期应加强除草和肥水管理,这对于提高成活率、促进成竹数、胸径和株高的生长以及提高秆的生物量有重要意义。
杨清苏光荣谢华林段柱标郭永杰王正良孙启祥彭镇华
关键词:造林效果
美藤果油水包油型乳液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应用高压匀质法制备美藤果油水包油型乳液。以乳液的平均粒径和分散系数(PDI)为指标,探究Tween乳化剂类型、油质量分数、乳化剂添加量、剪切速率及均质压力对乳液的平均粒径以及PDI的影响。通过测量储藏期内乳液的粒径变化、油相氧化程度(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含量)、液滴的自扩散系数以及游离脂肪酸含量变化,进一步探究储藏期内乳液的物理、氧化以及水解稳定性。结果表明:制备乳液的优化工艺条件为Tween60添加量1%、油质量分数10%、剪切速率16000 r/min、均质压力40 MPa,此条件下制备的乳液平均粒径为(218.27±2.21)nm,PDI为0.118±0.002;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美藤果油乳液在14 d的储藏期间内具有较好的耐受pH、盐离子的物理稳定性和较高的氧化稳定性,并且未发生明显的水解作用。
郭永生马传国刘君段柱标
关键词:水包油型乳液平均粒径PDI稳定性
影响对叶榕及其传粉者繁殖的生态学因素被引量:8
2005年
在西双版纳,分别统计了对叶榕(Ficushispida)雌花期雌雄果的进蜂量和花后期雌雄果繁殖的多个特征值,以此来探讨自然条件下,影响对叶榕及其传粉榕小蜂(Ceratosolensolmsimarchali)繁殖的因素。结果表明:单果内有效进蜂数量是影响种子生产和传粉榕小蜂繁殖的首要因素,而雌花期进果的传粉榕小蜂并不是都能全部进入果腔传粉或产卵,大部分蜂还未进到果腔就被夹死在顶生苞片层的通道里,能进入雌果内传粉的榕小蜂为(2.72±2.04)只·果-1,约占总进蜂量的52%;而在雄果里,能进入果腔的蜂量只有(2.08±1.65)只·果-1,占35%左右。由于雌果内的雌花显著比雄果内的雌花多,结合单果进蜂量雌多雄少的格局,最终单果生产的种子数量(1891.63±471.53)比传粉榕小蜂的数量(367.20±208.02)多5倍有余。在雌果里,供给传粉的雌花数量与所生产的种子数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没有接受到花粉或不能正常受精的雌花数量与种子数量呈显著的负相关。雄果不仅生产花粉,也是传粉榕小蜂繁殖的场所,在相关于传粉榕小蜂自身繁殖力的因子中,传粉榕小蜂产卵制造的瘿花数量对其种群数量有最大的影响;影响次之的是发育过程中死亡的个体数量,它可降低30%左右的传粉榕小蜂数量;影响排在第三位的是寄主的雌花数量。此外,3类非传粉者的存在,单果内平均可减少30多只传粉小蜂。
彭艳琼杨大荣段柱标邓晓保
关键词:对叶榕繁殖互利共生传粉者传粉榕小蜂雌花数量
云南省榕小蜂和榕树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被引量:16
2004年
榕小蜂是榕树 (Ficusspp .)唯一的传粉昆虫 ,榕树隐头果又是榕小蜂唯一的寄主。榕树必须依靠榕小蜂传粉才能获得有性繁殖 ;而榕小蜂又必须依靠榕树隐头果内的瘿花作为食物和栖息场所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 ,因此两者间有着不可互缺的互惠共生关系 ,二者缺一就面临着两类物种同时消亡和群落的灭绝。云南是中国榕树和榕小蜂种类最丰富的省份。本文报道了在云南采集到的榕小蜂类群 ,隶属 12属 5 0种。云南的榕树和榕小蜂主要分布在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的河谷和海拔 16 0 0m以下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 ,两类物种数量随之减少 ,到了海拔 370 0m以上地区 ,除了人工种植外 ,已无自然分布的榕树种群。榕小蜂的个体数量、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都是在滇南地区热带雨林内最高 ,滇西北的高山峡谷区最低。
杨大荣徐磊彭艳琼魏作东段柱标
关键词:榕小蜂榕树传粉昆虫寄主
版纳甜龙竹种群生物量结构及其回归模型被引量:25
2008年
【目的】为版纳甜龙竹的合理经营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位于云南省勐仑镇人工栽培的版纳甜龙竹(Dendrocalamus hamiltoniiNees et Arn.ex Munro)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版纳甜龙竹单株各器官含水率和生物量、种群生物量结构,并对胸径与各器官生物量的相关性进行了拟合。【结果】版纳甜龙竹秆、枝、叶3种器官含水率随龄级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以秆的含水率下降幅度最大,竹叶的含水率变化较小。人工林的总生物量为141 598 kg/hm2,其秆、枝、叶、地下部的生物量分别为74674,23381,8071,35472 kg/hm2,占总生物量的比例依次为52.74%,16.51%,5.70%,25.05%;Ⅰ龄级、Ⅱ龄级、Ⅲ龄级、Ⅳ龄级和≥Ⅴ龄级版纳甜龙竹的生物量分别为15 899,21 013,37 124,32 495和35 067 kg/hm2,占总生物量比例依次为11.23%,14.84%,26.22%,22.95%,24.76%;版纳甜龙竹的总生物量和秆生物量除低于慈竹以外,均比其他竹种高。版纳甜龙竹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D)间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秆生物量(Bs)、地上部生物量(Ba)与胸径(D)间的拟合模型分别为Bs=0.180 6D1.802 2(竹龄(a)≤1)、Bs=0.0803D2.304 4(a>1)和Ba=0.0795D2.455 9(a>1),且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结论】建立了竹秆胸径与各器官生物量的估测模型,在生产实践中可用其估算各器官的生物量。
杨清苏光荣段柱标何开红郭永杰王正良孙启祥彭镇华
关键词:生物量种群结构
西双版纳竹类种质资源、利用和迁地保护(英文)
2007年
西双版纳自然分布竹类资源19属60种,天然竹林面积14317hm2,占西双版纳总面积的5.92%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从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竹类资源的种类与分布、人工栽培与利用以及迁地保护等方面研究,并在园内建立了一个面积为8hm2竹类资源迁地保护区。到目前为止,已从中国热区和东南亚国家收集保存竹类资源27属211种,现已有11种开花结果,用其种子繁殖育苗并栽培同一区内,长势较好,该竹类资源的迁地保护已成为中国从事竹类资源植物研究与保护的重要基地,并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贮备。
杨清何开红段柱标孙启祥彭镇华
关键词:竹类资源迁地保护
金平龙竹的化学成分与制浆性能被引量:7
2007年
对金平龙竹的化学成分、纤维形态、成浆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金平龙竹灰分、SiO2、冷水抽提物、热水抽提物、苯—醇抽提物、1%NaOH抽提物、木质素、多戊糖、纤维素质量分数分别为1.86%,0.67%,2.12%,3.96%,2.56%,18.35%,25.80%,13.76%,46.64%;纤维平均长度、长宽比分别为2.53mm,176.55。与造纸工业目前使用较多的慈竹、毛竹、云杉、马尾松、桉树等相比较,金平龙竹具有纤维平均长度较长、长宽比相当、纤维素质量分数较高、木质素质量分数较低的优势。该竹易于成浆,与针叶木比较撕裂强度较高,是一种优良的竹类纤维原料。
杨清彭镇华孙启祥苏光荣段柱标何开红郭永杰王正良
关键词:化学成分纤维形态制浆性能
高榕隐头果内小蜂群落的动态变化被引量:7
2005年
高榕隐头果内的小蜂群落是我国目前所知榕小蜂群落中最为丰富多样的群落.通过600个果内78063号小蜂标本的分类、统计,在高榕果内共有25种榕小蜂,隶属于7科、14属,其中两种为传粉小蜂,23种为非传传粉小蜂.在榕小蜂群落中,传粉小蜂优势度较为明显,除1月份为18.42%外,其余月份均达51.62%以上,有时甚至达100%.在单个榕果内,小蜂的种类和数量呈现较大变幅,有1~8种,普遍寄生2~4种;榕小蜂数量从1~561只/果不等,寄生100~200只/果较多.1年中不同小蜂出现的相对频度差异也较大,Eupristina sp.和Sycoscapter sp.2每月都出现,有的非传粉小蜂仅于特定月份出现,并且数量极少.榕小蜂的丰富度随着月份而变化,变幅3~19种,并于1月、4月和8月出现3个高峰.自然群落中,传粉小蜂与非传粉小蜂的数量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多样性指数与传粉小蜂比例呈显著负相关,与非传粉小蜂比例呈显著正相关,而且都具较高的拟合优度.通过3个不同生境样地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比较,结果表明:在人为干扰较严重的样地内,3项指标都较低,除均匀度指标未达显著外,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均达显著水平.但生境对传粉小蜂和非传粉小蜂的影响却不相同,非传粉小蜂会随生境的恶化而迅速消亡,而传粉小蜂的种群则急速膨大,占领全部生境.反之,随着生境的改善,传粉小蜂的种群数量将有所下降,而非传粉小蜂的种类和数量将增加.
段柱标彭艳琼杨大荣徐磊
关键词:榕小蜂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生境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