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丹峰 作品数:17 被引量:99 H指数:5 供职机构: 广西大学农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红麻不育系与保持系基因组DNA甲基化比较分析 被引量:5 2017年 为分析红麻不育系中甲基化模式,以红麻不育系UG93A和保持系UG93B为试验材料,分别提取2个材料的苗期叶片、四分体时期和双核期花药的基因组DNA(gDNA),采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分析比较其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变化规律,并研究甲基化变化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1)红麻生长发育过程中基因组DNA甲基化呈现一定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不育系UG93A和保持系UG93B苗期叶片的甲基化率分别为56.79%(全甲基化率为44.25%,下同)和58.89%(43.24%);花药发育的四分体时期的甲基化率分别为48.08%(36.24%)和44.25%(33.22%);花药发育的双核期的甲基化率分别为45.30%(34.15%)和48.78%(37.98%);2)不育系UG93A基因组DNA的甲基化率在苗期最高、花药败育发生前的四分体期次之、败育后的双核期最低,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保持系UG93B基因组DNA的甲基化率在苗期最高、花药发育的四分体期最低、双核期次之,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先高后低、再缓慢上升的趋势。保持系UG93B基因组DNA的甲基化水平总体上高于不育系UG93A,但在花药败育发生前的四分体时期,不育系的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保持系;3)ATP8、SCL13、SRF6和植物磺肽素受体2等基因在不育系UG93A与保持系UG93B中存在甲基化差异。qRT-PCR分析结果表明,甲基化发生变化的基因在不育系和保持系之间的表达差异显著,推测这些基因的甲基化变化在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CMS)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李增强 史奇奇 孔祥军 孔祥军 廖小芳 汤丹峰 何冰 廖小芳 周瑞阳 陈鹏关键词:红麻 CMS MSAP QRT-PCR 嫁接对提高棉花耐NaCl胁迫的效应 被引量:4 2015年 为明确嫁接是否可以提高棉花对NaCl的耐性,首先对11份棉花资源种子萌发期和苗期的耐盐性进行了鉴定,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耐盐性进行评价,发现源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多年生海岛棉113-5的耐盐性最强,而产量较高的陆地棉栽培品种(转Bt抗虫棉)J-1的耐盐性最弱;然后,以113-5和J-1为材料进行互相嫁接,并以自根苗为对照,结果发现其耐盐性强弱顺序表现为:自根苗113-5>嫁接株J-1/113-5(接穗/砧木)>反接株113-5/J-1>J-1自根苗。结果表明,在生产中直接利用耐盐性强的材料作砧木,采用嫁接栽培法可显著提高接穗的耐盐性。 邱爱华 廖小芳 王灿灿 汤丹峰 周步进 陈鹏 周瑞阳关键词:棉花 嫁接 NACL胁迫 陆地棉“洞A”转录因子GhbZIP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2015年 结合RACE技术与hi-TAIL PCR技术克隆得到1个新的棉花bZIP转录因子的cDNA序列,暂命名为GhbZIP1。该基因包含1个完整的包含471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56个氨基酸。GhbZIP1蛋白具有典型的bZIP保守结构域,与拟南芥等植物bZIP1蛋白的保守区相似性较高,推测棉花GhbZIP1与拟南芥AtbZIP1功能类似。此外,qPCR分析表明GhbZIP1基因在"洞A"可育株花药的4个主要时期(小孢子单核早期、小孢子单核期、双核期及花粉形成期)的表达均明显高于不育株。由此提示,GhbZIP1基因可能与棉花雄性不育相关。 李敏 刘冬梅 廖小芳 汤丹峰 陈鹏 周瑞阳关键词:陆地棉 基因表达 调控植物花发育的MYB类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16年 MYB转录因子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各环节发挥重要作用。植物花发育是植物生殖生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过程。我们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总结,简要综述了MYB类转录因子的结构和功能,重点对MYB类转录因子在植物花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理做综合阐述。 钱景华 李增强 廖小芳 汤丹峰 史奇奇 周瑞阳 陈鹏关键词:MYB 转录因子 花发育 红麻miR394基因的克隆及CRISPR/Cas9载体构建 被引量:2 2019年 为探明miRNA在红麻中的功能,以红麻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红麻microRNA(miRNA)高通量测序数据结果,克隆红麻miR394前体基因序列,并构建CRISPR/Cas9载体。结果表明红麻miR394前体基因序列大小为175bp,用Mfold在线软件分析,其前体序列能形成稳定的二级结构。根据红麻miR394前体基因序列,设计合适的CRISPR/Cas9靶标序列,利用改良的CRISPR/Cas9多靶点载体系统,以AtU3b和AtU6-29质粒为模板,使用Overlapping PCR法构建AtU3b-sgRNA和AtU6-29-sgRNA表达盒,使用Golden Gate Cloning方法成功把靶标AtU3b-sgRNA和AtU6-29-sgRNA表达盒构建到pYLCRISPR/Cas9载体中,并将构建好的载体命名为pCas9-miR394。分离红麻叶片原生质体,将pCas9-miR394载体转入红麻叶片原生质体中进行瞬时表达,测序结果表明:2个靶点Target site 1(T1)和Target site 2(T2)处都发生碱基突变,表明pCas9-miR394载体在红麻原生质体中具有靶向切割的活性。 史奇奇 李增强 李增强 汤丹峰 贾瑞星 汤丹峰 周瑞阳 陈鹏关键词:红麻 原生质体 不同类型大豆品种广西南宁引种试验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筛选出适合广西种植的大豆品种,同时为广西地区大豆品种遗传改良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方法]以广西区外引进的24个大豆品种及作对照的广西大豆品种为研究材料,在大豆生长成熟期测定大豆的株高、茎粗、SPAD和主茎分枝数等农艺性状指标,在大豆采收期测定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百粒重和小区产量等产量性状指标。[结果]不同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各有差异,株高为42~75 cm,株高较高的品种是22、2、4和25号,株高均在70 cm以上;茎粗为3.5~8.3 mm,茎粗较粗的品种是25、4和3号;SPAD值为28~46,较高的是25、18和8号品种;主茎分枝数为7~16个,其中分枝比较多的是9和24号品种;20号品种的单株荚数最高,17号品种的单荚粒数和百粒重最高。产量前3的品种是20号、17和25号,产量分别为3 058.7、3 045.9和2 599.4 kg/hm^2。[结论]20号和17号这2个品种的株高较高,茎粗较粗,分枝数较多;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重都较高,生育期合适,实际产量较高,增产潜力较大。这2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良好,且适宜广西种植,有引种改良当地品种的前景,可在后续几年继续进行试验。 谢红英 梁志辰 汤丹峰 韦范 李增强 李增强 贾瑞星 周瑞阳 陈鹏关键词:大豆 引种 农艺性状 镉对两个同核异质红麻杂交种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研究重金属镉对红麻杂交种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揭示红麻对重金属镉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打下基础。【方法】以同核异质的两个红麻杂交品种C1P3A/992(简称C1)和C2P3A/992(简称C2)为材料,采用Cd^2+浓度分别为0(对照)、15和30 mg/kg的CdCl2溶液处理红麻种子,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同时采用Cd2+浓度分别为0(对照)、10、20、30和50 mg/kg的CdCl2溶液处理两个红麻杂交品种幼苗,8 d后测定幼苗的株高、茎粗、根长及其鲜重和干重的相对抑制率,以及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综合分析两个品种间的差异。【结果】不同浓度的Cd^2+胁迫对两个红麻杂交种种子的萌发均有促进作用,在同一Cd^2+浓度下,C2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显著高于C1品种(P<0.05,下同)。随着Cd2+浓度的升高,两个红麻杂交品种幼苗的株高、茎粗、根长及其鲜干重均受到明显抑制,在Cd^2+浓度为50 mg/kg时抑制程度最大;在同一Cd^2+浓度下,C2品种幼苗各部分鲜干重相对抑制率均显著低于C1品种。两个杂交种幼苗的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MDA含量总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3种酶的活性均在10 mg/kg Cd^2+浓度处理时达最大值,MDA含量在30 mg/kg Cd^2+浓度处理时达最大值,在10~50 mg/kg Cd^2+浓度处理下,C2品种幼苗叶片的SOD和CAT活性均显著高于C1品种,而MDA含量显著低于C1品种。【结论】两个红麻杂交品种对Cd^2+的敏感度不同。在0~50 mg/kg范围内,C2品种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方面均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对Cd^2+的耐性优于C1品种,可作为母本用于配制抗镉胁迫的三系杂交种。 贾瑞星 丁鑫超 汤丹峰 韦范 常蒙蒙 李增强 李增强 陈鹏关键词:红麻 重金属胁迫 镉 种子萌发 基于农业地质调查的广西上思县土壤综合评价 被引量:3 2018年 以广西上思县为调查区,对广西上思县土壤状况进行调查,以期为上思县科学合理布局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对探索农业地质调查成果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韦范 邹志友 陶中一 营新 汤丹峰关键词:地质调查 土壤类型 综合评价 高产冬种马铃薯的钾素吸收、积累、分配特征研究 被引量:8 2013年 通过氮磷钾基肥、追肥比例田间试验,研究冬种马铃薯对钾素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叶片中钾素含量在齐苗后65 d左右出现一个峰值后降低;在茎中,在齐苗后15 d和45 d出现双峰曲线;块茎中,在齐苗后35 d左右达到最大,然后下降。湿冷年型,每生产1 000 kg块茎需要吸收钾素(K)5.82 kg;干凉年型,每生产1 000 kg块茎需要吸收钾素(K)7.28 kg。钾素在叶片中的分配率在齐苗后5 d左右最高,70%以上的钾素分配到叶片,此后逐渐下降至10%左右;茎中的分配比率在齐苗后15 d左右最高,达到30%左右,此后逐渐下降并保持在10%左右;块茎中,钾素分配比率逐渐增加,到生育末期,有80%左右的钾素分配到块茎中。 曹先维 汤丹峰 陈洪 全锋 贺奕明 伍尤国 张新明关键词:冬种马铃薯 钾素 牛角瓜大孢子与小孢子的发生发育观察 2016年 【目的】明确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Linn.)W.T.Aition]大孢子与小孢子的发生发育情况,为其耕作栽培学及植物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也为其遗传育种研究及品种改良打下基础。【方法】于盛花期采集不同发育时期的牛角瓜花蕾,运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其大孢子与小孢子的发生发育特征。【结果】牛角瓜大孢子与小孢子的发育时期与其花器官外部形态特征存在对应关系,雄蕊的发生发育早于雌蕊。牛角瓜小孢子黏连成块状结构,与普通植物的分散型小孢子形成鲜明对比,其小孢子母细胞发育为连续型,绒毡层细胞有3~4层,为腺质绒毡层,单核期绒毡层细胞壁开始降解,花粉成熟后绒毡层细胞自溶。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胚珠横生,无珠被;四分体呈线型排列,成熟胚囊有次生核。【结论】牛角瓜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与花器官外部形态大小密切相关,其结实率低并非雌性或雄性败育所致。 宾珍兰 汤丹峰 郑杰 刘一丁 陈励虹 周瑞阳关键词:大孢子 小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