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一鹏
- 作品数:66 被引量:1,067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福建漳州盆地岱山岩一珩坑北西向断裂带第四纪活动特征被引量:7
- 2001年
- 通过对岱山岩一珩坑北西向断裂两侧第四纪地层的分布、构造地貌的发育等资料 的分析,着重研究了该断裂带第四纪的活动特征,并探讨了活动断裂与地震活动的关 系。研究结果表明:该断裂带是一条第四纪以来垂直正断兼具左旋水平走滑的活动断 裂,在时间上断裂活动具有多期性;在空间上断裂活动具有迁移性;并在断裂的延伸方 向存在差异活动而具有分段性。该断裂带第四纪以来宏观活动性和现今垂直形变活动性 明显,1445年在该断裂最具活动的地段发生6(1/4)级地震,表明该断裂现今仍在继续活动,今后仍有发生中强破坏性地震的可能。
- 黄卿团汪一鹏宋方敏庄进耀
- 关键词:第四纪活动特征漳州盆地地震活动
- 南北地震带强震迁移特征及其与南亚地震带的联系被引量:23
- 2007年
- 南北地震带1500年以来7级以上强震迁移显示出3种方式:由北往南大致等时距的迁移、由南往北多样式的迁移和一个时段内全带范围内的成组强震群发活动。从以往100年的强震活动分析,南北地震带的活动还与从缅甸至印尼苏门答腊的南亚地震带强震活动相关联,前者的强震往往滞后于后者几月至数年发生。因此,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岛西面海里发生8·7级大地震后南北地震带发生强震的可能性不能忽视。南北地震带上述多种强震迁移活动特征既与印度板块向NNE的碰撞、俯冲过程有关,也与青藏高原与其东北缘稳定、坚硬的鄂尔多斯和阿拉善块体的相互作用有关。
- 汪一鹏马瑾李传友
- 关键词:南北地震带
- 太白维山山前断裂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 1994年
- 本文立足于大量的野外第一手资料,综合解剖了太白维山山前断裂的几何结构,并就其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太白维山山前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活动表现为正断型,其几何结构和运动特征都有着相同的分段性。我们将其划分为三段,西段结构简单,晚更新世以来无明显活动;中段结构复杂,一直强烈活动;东段活动强度较低。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断裂(中段)的平均滑动速率为0.4mm/a,全新世以来达到0.67mm/a,而且这种速率分布在断裂上变动幅度很大。断裂的活动以突然发生的快速错动事件为特征,近两万年以来沿断裂带可能发生了5次7级左右的地震事件,其平均重复间隔为3000年左右。
- 申旭辉汪一鹏
- 关键词:地震
- 海原走滑断裂带及其尾端挤压构造被引量:75
- 1989年
- 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海原活动断裂带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左旋位移总量及全新世滑动速率,对海原走滑断裂带东南端发育的尾端挤压区的构造特征及地壳缩短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走滑断裂带的走滑量与端部挤压区地壳缩短量之间的转换平衡关系。
- 邓起东张维岐张培震焦德成宋方敏汪一鹏B.C.伯奇菲尔P.莫尔纳L.雷登陈社发朱世龙柴炽章
- 关键词:走滑断裂带
- 中国西天山最新构造活动特征
- 根据前人研究结果和作者在西天山地区的工作成果对西天山地区的晚第四纪以来的最新构造活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初步归纳和总结.西天山的最新构造活动以逆冲运动为主,主要分布在山前和山间盆地的边缘.主要逆冲构造有北天山山前推覆构造、库...
- 沈军汪一鹏
- 关键词:地壳缩短
- 潮汕平原北西向断裂左旋走滑运动的地貌证据和速率
- <正>闽粤沿海北东向与北西向断裂是两组控制地貌发育、第四纪盆地和地震活动的主要活动断裂。前人曾指出北西向断裂具有主旋走滑运动性质,但缺少直接的地质地貌证据,亦未获得定量化研究结果。作者在执行“九五”华南沿海活动构造定量化...
- 汪一鹏宋方敏黄卿团陈伟光
- 文献传递
- 哀牢山-红河左旋走滑剪切带中新世抬升的时间序列被引量:56
- 1996年
- 在哀牢山-红河剪切带的元阳到者龙的6个不同地点,对18个变质岩样品进行系统分析钾长石的^(40)Ar-^(39)Ar年龄。发现用MDD模式得到的18条冷却曲线(温度范围在400-150℃之间)均存在一次(或两次)快速冷却过程(冷却速度>100°C/Ma),这种快速冷却(抬升)过程不仅反映了该剪切带在大约25-17Ma时,韧性走滑作用结束和正断作用的开始,而且它的起始时间还有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变新的趋势。利用6个不同地点快速冷却(抬升)的起始时间与相对距离作图时,得到了较好的线性函数关系(斜率为34mm/a)。并对这种函数关系进行了两种可能的构造解释。
- 陈文寄李齐汪一鹏
- 关键词:剪切带构造抬升时间序列中新世
- 青藏高原活动构造与块体运动
- <正>据古地磁记录,自第三纪早期以来,印度大陆已向北推进了1500~2000km。青藏高原在受挤北移的同时,地壳压缩变厚,几乎达到正常地壳的两倍,达70~80km。因此,在横切高原1400km 左右的近南北向剖面上,地壳...
- 汪一鹏
- 文献传递
- 小江断裂带中段的北东向断裂与断块结构被引量:23
- 1997年
- 小江断裂带中段东西支断裂间存在的NE向断裂是在第三纪NE向断裂的基础上,于第四纪中晚期开始新的活动,并具有左旋走滑运动的特征,有些在全新世仍有活动。它们的活动从属于小江断裂带的整体左旋走滑运动,其运动幅度和速率比近SN向小江东西支断裂小得多,但是由于它们的运动,使主断裂产生弯曲或阶区,形成有利于应力和应变集中的障碍。夹于东西支断裂之间的断块被NE向断裂切割为多个次级菱形和梭形断块,这些断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对断裂分段和地震孕育过程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 沈军汪一鹏宋方敏曹忠权申旭辉俞维贤侯学英李志祥
- 关键词:小江断裂断块构造断层活动地震地质
- 小江断裂带中段盆地的发育阶段及其与区域构造运动的关系被引量:16
- 1997年
- 小江断裂带中段新生代发育的系列盆地,根据其发育阶段可分为始新世—渐新世、上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全新世4个阶段,并根据发育持续性可分为继承性、阶段性、复活性、新生性4种类型。由大比例尺填图所获资料及前人成果,介绍了各阶段盆地的分布特征和成因机制,讨论了盆地发育与区域构造运动、断裂活动的关系。
- 宋方敏汪一鹏沈军曹忠权申旭辉俞维贤
- 关键词:小江断裂盆地断层活动断裂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