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立 作品数:22 被引量:52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极地科学战略研究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交通运输工程 文化科学 更多>>
中国极地科学数据库系统硬件平台建设和系统安全策略 被引量:4 2005年 中国极地科学数据库系统是一个物理上分布、逻辑上集中、开放式多数据库集成的系统。依据系统功能需求,系统主要由系统管理模块、数据输入模块和网页发布功能模块组成。系统的特色在于建立了元数据和数据集系统。极地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硬件环境是Xseries345,操作系统采用的是Unixware7.1.1(双CPU+磁盘阵列,磁盘阵列系统作RAID5冗余),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Oracle8i for Unixware。Web服务器的硬件环境是IBM Netfinity7100(双CPU),操作系统使用的是Windows2003Server,服务器软件为IIS6.0+Net Framwork1.1。目前已经建成“极区海洋学”,“日地物理学”两个子数据库,共涵盖2143个数据集,容量80G的数据在网上提供查询、下载服务。考虑到极地科学数据库现在的数据量有限,数据更新周期较长,更新量较大的特点,目前选用价格低、扩展能力强、成熟可靠的磁带备份技术。采用的备份策略是全量备份。随着技术发展和用户需求,将来应考虑采用新的备份技术,实现备份的自动化,同时加强局域网内部的安全管理。 杨滨 张洁 张侠 朱建钢 汪大立 凌晓良 李升贵关键词:科学数据库 硬件平台 系统安全 利用三维GPR探测北极夏季海冰厚度及下表面形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007年 海冰在全球气候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中,使用3D雷达探测结合冰钻进行海冰测量。雷达剖面上可清楚识别冰-水界面,与冰钻测量结果较好地吻合。雷达3D图像清晰显示了冰底界面在3D方向的起伏变化以及冰内构造的空间展布情况。对三维探测区域内海冰厚度统计显示,所测冰盘的平均厚度为4.15 m,较厚的区域位于左下角,最大厚度约为6.4 m,较薄的区域是在中央和左上角区域,最小的厚度小于3.0m。经过进一步计算可提供如海冰上下表面面积、海冰体积等参数,为遥感和数值模拟提供地面校核数据,也为海冰形成机制和动力作用过程研究提供佐证和依据。 王帮兵 孙波 田钢 郭井学 汪大立关键词:北极海冰 三维勘探 中国极地科学数据库系统 潘增弟 董兆乾 朱建钢 张侠 陈金海 杨惠根 程少华 汪大立 李升贵 凌晓良 赵卫权 赵惠莉 杨滨 綦欣 杨卫东 本系统以元数据库为整个数据库系统的搜索引擎。元数据与数据的查询与下载完全基于互联网,同时实现了基础数据的多视图动态显示,使用方便且更新快。采用了三层体系结构和动态web技术,真正实现从元数据->数据文件->数据的管理模式...关键词:关键词:数据库 元数据 雪龙在线网络信息平台的研发与展望 被引量:13 2011年 雪龙在线是一个连接"雪龙"号与国内的网络信息平台,借助于海事卫星通讯链路(BGAN)将船上航行动态信息与科考仪器数据与国内服务器进行交换,并在互联网实时发布获取的动态数据,为极地考察主管部门、考察队员及其家属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了解"雪龙"号航行状态、关注极地考察的窗口,并可通过国内专家团队和专业数据产品为"雪龙"号航行提供有益的信息支撑。雪龙在线目前已经开发的功能包括:实时数据游览、计划航线浏览、实际航迹点抽样显示、查询某一天的实际航线、"雪龙"号动态数据曲线图浏览、"雪龙"号历史航迹回放、南极考察队相关新闻发布以及从国内向"雪龙"号传递海冰分布图等;后续还将进一步扩展陆地端到船端的信息传递和船岸双向互动功能。 艾松涛 鄂栋臣 朱建钢 李升贵 汪大立 单学武 刘健 雷靖关键词:数据交换 GPS GIS 中国极地科学数据库系统建设 本文从系统建设目标、系统结构、建设内容、系统特色和数据覆盖范围等几个方面概述了中国极地科学数据库系统。该系统的建立,使我国二十多年来南极考察获得的宝贵科学数据得到了科学的、有效的集中管理和充分共享,对于我国开展南极跨学科... 朱建钢 张侠 汪大立 凌晓良 张洁关键词:科学数据库 文献传递 面向业务流程管理的时间与活动多任务预测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业务流程管理的时间与活动多任务预测的方法及系统,将业务流程管理与深度神经网络结合,提出了Self‑Att‑BiLSTM业务流程活动与时间多任务预测,将事件轨迹转化为特征编码作为输入,通过嵌入层将高维稀疏... 李文俊 单学武 贺琪 杨巧青 汪大立文献传递 中国极地科学数据库系统建设 本文从系统建设目标、系统结构、建设内容、系统特色和数据覆盖范围等几个方面概述了中国极地科学数据库系统.该系统的建立,使我国二十多年来南极考察获得的宝贵科学数据得到了科学的、有效的集中管理和充分共享,对于我国开展南极跨学科... 朱建钢 张侠 汪大立 凌晓良 张洁关键词:科学数据 集中管理 文献传递 探讨建立基于Web的中国南极环境评估系统 被引量:2 2006年 本文根据“马德里协议”与ATCM通过的其他相关议案对南极环境管理、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估的要求,在系统研究澳大利亚南极局自2003年起运行的南极环境评估系统[1]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建立中国南极环境评估系统(Ch inese Antarctic Environm entEvaluation System,CAEES)。该系统在设计中将结合中国南极考察活动的特点、规模、发展战略以及环境保护要求,涵盖一系列静态或动态的南极环境要素数据,同时综合相关学科专家的评估意见。该系统拟采取基于W eb的数据库技术来实现南极环境的实时动态评估以及中国南极环境状况报告(Ch inese Ant-arctic Environm ental Report,CAER)的自动生成。 张洁 凌晓良 汪大立 陈丹红关键词:环境评估 环境要素 WEB 中国极地科学数据库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的开发——以三层体系结构开发基于Web的数据管理子系统 被引量:8 2006年 随着Internet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新的应用系统体系结构在系统开发、数据存储、数据访问和控制等方面的先进性也在不断地应用到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和建设中。三层体系结构通过建立中间层应用程序,将原先运行在每个客户端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和处理过程转移到中间层执行,并通过网络共享给用户,克服了传统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在应用系统开发维护、客户端配置调整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中国极地科学数据库数据管理子系统采用三层体系结构的网络数据库设计思想,开发位于中间层的多种数据库应用程序,充分利用了三层体系结构在开发、维护及使用等诸多方面的先进性,为极地科学数据库的有效管理提供了一种高效、直观的手段,同时利用Internet这一网络工具,为不同专业学科数据的提交、收集、整理、入库和发布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 汪大立 朱建钢 张侠 凌晓良 张洁关键词:元数据库 数据管理子系统 中间层 基于GPS的“雪龙”船冲击式破冰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5 2017年 "雪龙"号破冰船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极地考察船,破冰航行是极地船舶的重要特征之一。以"雪龙"号破冰船的GPS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模型算法识别冲击式破冰这一特殊的航行状态,在整个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航次的数据分析中,整体识别率超过86.1%,识别正确率达到98%以上。利用此算法,在中国第27次南极考察航次的破冰识别率也超过85%,识别正确率达到93.5%。雪龙船两个航次实测GPS数据验证了本文算法的可用性,而破冰识别统计结果表明,不同航次的破冰模式具有较大的差异。 桂大伟 庞小平 沈权 汪大立 张洁 艾松涛关键词:GPS 模式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