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祖芳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安徽高校省级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患儿
  • 3篇脑瘫
  • 3篇脑瘫患儿
  • 2篇脑性
  • 2篇脑性瘫
  • 2篇脑性瘫痪
  • 2篇痉挛
  • 2篇康复
  • 2篇干预
  • 1篇低出生体重
  • 1篇低出生体重儿
  • 1篇低浓度
  • 1篇动功
  • 1篇毒素治疗
  • 1篇运动发育
  • 1篇早期干预
  • 1篇早期康复
  • 1篇早期康复治疗
  • 1篇肢体
  • 1篇肢体运动

机构

  • 7篇安徽省立儿童...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温祖芳
  • 1篇肖昕
  • 1篇程金贵
  • 1篇余正琴
  • 1篇李红
  • 1篇蔡云飞
  • 1篇陈莉
  • 1篇张柯
  • 1篇童光磊
  • 1篇阮珊三
  • 1篇赵友谊
  • 1篇易昕
  • 1篇吕复莉
  • 1篇郑洪
  • 1篇付彬

传媒

  • 1篇中国优生优育...
  • 1篇新生儿科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现代保健(医...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06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超声定位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肌肉痉挛的疗效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 观察超声定位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治疗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肌肉痉挛的疗效。方法 选择下肢肌肉痉挛的脑性瘫痪患儿75例,分为超声定位BTX-A注射治疗组37例(注射组)和单纯康复治疗组38例(对照组)。其中注射组在超声定位后予BTX-A 注射患儿下肢痉挛肌群,注射后次日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所有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行相关评价。结果 注射组在注射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肌肉痉挛的改善及GMFM 评分均优于注射前(P均〈0.01),且痉挛程度在注射2周、1个月改善最明显。注射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注射组3个月和6个月 M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TX-A 注射有时效性,6个月后可重复注射。结论 采用超声定位BTX-A注射治疗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肌肉痉挛,定位准确、安全,患儿依从性好,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李红童光磊易昕蔡云飞温祖芳肖昕
关键词:肉毒毒素超声定位脑性瘫痪下肢痉挛
低浓度洗必泰溶液代替凉开水作为暖箱内湿化液的研究
1998年
温祖芳
关键词:儿科洗必泰溶液凉开水暖箱湿化液
痉挛型脑瘫患儿早期医院与家庭康复干预对运动发育的影响
2006年
目的 探讨痉挛型脑瘫患儿早期医院与家庭康复干预疗效的研究,采用有效的方法,降低致残率.方法 选择我院脑瘫康复科收治的0~3岁痉挛型脑瘫患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医院康复干预为治疗组(37例),家庭康复为观察组(31例).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患儿运动发育率对照t=3.82,P<0.01有显著意义.而对照组治疗后运动发育率虽有所提高,t=1.26,P>0.05无明显意义.结论 痉挛型脑瘫患儿早期规范康复干预,比单一家庭干预效果好,两相结合效果更好.
温祖芳陈莉
关键词:痉挛型脑瘫家庭康复干预
早期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了解早期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婴幼儿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30例的低出生体重儿,生后即给予早期干预,持续到2岁半,于生后1岁、2岁半时随访,测定其体格发育、智力和心理运动发育值。结果 早期干预的低出生体重儿在其生后2岁半时,身长、智力和心理运动发育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低出生体重儿3岁前实行早期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郑洪温祖芳赵友谊阮珊三
关键词:低出生体重早期干预随访智力发育指数
脑瘫患儿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现状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了解脑瘫患儿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现状。方法选择2013年5~11月住院的225例脑瘫患儿及其家庭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调查问卷对患儿家庭现状和期望状况进行调查。结果225例脑瘫患儿家庭中,中间型、极端型、平衡型家庭现状类型比例分别为45.3%(102/225)、33.8%(76/225)、20.9%(47/225),期望类型比例分别为40.9%(92/225)、27.6%(62/225)、31.5%(71/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17,P〈0.05。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两个维度得分分别为(64.09±12.23)分和(43.28±9.91)分,期望得分分别为(73.91±9.31)分和(52.73±7.16)分,量表现状得分和期望得分比较,亲密度和适应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49和-10.976,均P〈0.01。母亲文化程度高(B7.075和8.499,P〈0.01)、不与祖父母住在一起(t=5.925和4.138,P〈0.05)、独生子女(t=5.370和4.652,P〈0.05)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得分均相对较高。结论多数脑瘫患儿家庭成员关系疏远、家庭应对能力不佳、家庭功能不良,且脑瘫患儿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主要受母亲文化程度、患儿是否与祖父母同住、家庭子女数影响,需要早期给予系统的家庭干预,改善家庭功能。
程金贵吕复莉余正琴付彬温祖芳
关键词:脑性瘫痪家庭功能
患儿家长对静脉留置针首选部位选择的调查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患儿家长对静脉留置针首选部位的选择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20例家长进行随机调查。结果:婴儿组、幼儿组家长选择头部例数较学龄儿组多,学龄组患儿家长选择上肢例数较婴儿组、幼儿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长的首选部位的选择和文献建议留置的部位基本一致,护士选择的部位应该符合大多数家长的心理。
温祖芳王春花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患儿家长
超早期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0—3岁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超早期(1岁以内)和早期(1-3岁)两组均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同时,综合采用Bobath。PNF Rood Vojta等方法,遵循人类正常运动能力发育顺序进行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 12周及6个月时评定。按MAT评价标准进行UMQ、LMQ评分。结果:超早期组、早期组在治疗前及6周两组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而经治疗12周及6个月后,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治疗对促进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张柯温祖芳
关键词:超早期康复治疗脑瘫肢体运动功能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