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小妹
- 作品数:192 被引量:774H指数:17
-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黄化新品系‘叶色1号’绿茶适制性鉴定被引量:2
- 2022年
- 黄化茶树新品系‘叶色1号’是以白鸡冠为母本通过自然杂交方式(F1代)单株选育而来。本试验采用生化成分分析结合感官审评的方法,对叶色1号绿茶适制性进行鉴定。生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福鼎大白茶、黄金芽、叶色1号、白鸡冠等4个参试品种(系)在水浸出物、咖啡碱、儿茶素总量上均无显著差异;而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上,黄金芽与其他3个品种(系)相比有显著差异。感官审评鉴定发现,4个品种(系)加工的兰花形绿茶感官审评得分最高为叶色1号(95.53分),加工成针形、扁形绿茶的结果与兰花形绿茶一致;3种造型绿茶均为叶色1号分数最高的原因是其香气和滋味分数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综上表明,叶色1号适合制作绿茶,其感官品质呈现出花香浓郁、滋味鲜活醇爽、水中花香显的优异特征。
- 陈志辉游小妹游小妹林郑和孔祥瑞李鑫磊林郑和郑士琴单睿阳
- 关键词:选育
- 黄化茶树新品种‘茗冠’多茶类品质差异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茗冠’是从白鸡冠后代选育出的优良黄化茶树新品种,为探究‘茗冠’多茶类的品质差异,以茗冠鲜叶为原料,按照绿茶、红茶、白茶加工方法制成相应茶类,进行感官品质审评和香气、滋味分析。结果表明,茗冠绿茶香气呈嫩香,花果香显,滋味醇厚;茗冠红茶香气呈甜香,花香显,滋味甜醇;茗冠白茶香气毫香,花香馥郁,滋味鲜爽,不同工艺加工的茗冠茶各自带有独特的花香特征。在茗冠绿茶的香气成分中,具有花香的萜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较大,其次是具有果香的酯类香气成分,对茗冠绿茶香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茗冠绿茶的代表性香气成分为己酸叶醇酯、己酸-3-己烯酯、己酸-2-己烯酯、橙花叔醇、丁酸叶醇酯、橄榄醇、α-法呢烯,代表性成分以具有果香的酯类物质和具有花果香的醇类物质为主,造就了茗冠绿茶花果香显的品种特性;在茗冠红茶的香气成分中,具有花香的萜类香气和醇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较大,对其香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茗冠红茶中代表性组分为二氢芳樟醇、α-柏木烯、β-紫罗兰酮、γ-杜松烯、十六酸甲酯、苯甲醛,代表性成分以具有花香、甜香的萜类物质和醇类物质为主,造就了茗冠红茶花香且带有甜香的品种特性;在MGB的香气成分中,具有花香的萜类香气成分和醇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较大,对其香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茗冠白茶中代表性组分为香叶醇、月桂烯、3-蒈烯、乙酸芳樟酯、芳樟醇,代表性成分以具有花香的醇类和萜类物质为主。茗冠绿茶、茗冠红茶和茗冠白茶非挥发性组分整体差别较大,茗冠绿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花青素类和部分黄酮醇和黄酮糖苷类(槲皮素-3-O-半乳糖苷、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3-O-葡萄糖苷-7-O-鼠李糖苷等)等化合物相对含量总体高于茗冠红茶和茗冠白茶;茗冠红茶中的茶黄素类、酚酸类�
- 游小妹韩奥迪李鑫磊孔祥瑞钟思彤郭玉琼单睿阳陈常颂
- 关键词:红茶白茶滋味
- 春兰乌龙茶新品种适应性鉴定
- 为明确铁春兰新品种在外省的适应性,以黄旦为对照,在广东英德、广西桂林、湖南长沙3 个试验点,对春兰新品种的种植成活率、生长势、物候期、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性等方面进行为期6 年(2003~2009)的调查鉴定。结果表明...
- 游小妹钟秋生陈志辉林郑和陈荣冰陈常颂
- 关键词:春兰适应性
- 黄化茶树新品种‘茗冠’绿茶特征代谢产物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茗冠’是从白鸡冠后代选育出的优良黄化茶树新品种,为探究‘茗冠’绿茶的香气滋味特征品质,本研究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对茗冠与福鼎大白制成的绿茶进行感官品质审评和代谢组学分析,以期寻找茗冠绿茶特征代谢组分。结果表明:茗冠绿茶香气呈嫩香,花香持久,滋味醇厚;福鼎大白绿茶香气呈清香,滋味较醇爽。茗冠绿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香气组分为己酸叶醇酯,占香气成分总含量的6.57%。其它一些香气成分如香叶醇、己酸-3-己烯酯、脱氢芳樟醇、橙花叔醇、己酸-2-己烯酯、α-柏木烯、α-法呢烯、丁酸叶醇酯、月桂烯挥发性组分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绿茶(P<0.05)。茗冠绿茶非挥发性组分整体与福鼎大白茶绿茶差别较大,其中,茗冠绿茶中的酯型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花青素、部分黄酮醇或黄酮糖苷类(槲皮素-3-O-(2-O-鼠李糖基)芸香糖苷、槲皮素-3-O-(6-对香豆酰)半乳糖苷等)、酚酸类等化合物含量总体高于福鼎大白绿茶,非酯型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在两种绿茶中无显著差异,部分黄酮醇或黄酮糖苷类物质(槲皮素3-O-新橘皮糖苷、芹菜素-6,8-二-C-葡萄糖苷等)、氨基酸类等化合物低于福鼎大白绿茶,本研究初步探讨了茗冠绿茶的香气滋味特征品质,为黄化新品种茗冠品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韩奥迪李鑫磊孔祥瑞钟思彤郭玉琼单睿阳游小妹陈常颂
- 关键词:黄化绿茶代谢组学
- 不同氮浓度下茶树氮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分析
- 本研究以扦插九龙袍茶苗[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cv.Jiulongpao]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沙培,设4个N浓度(0、60、600、6000 mmol?L-1),每周3次,处理后2...
- 林郑和钟秋生陈常颂陈志辉游小妹
- 关键词:缺氮克隆荧光定量PCR
- 文献传递
- 茶树嫁接的研究概述被引量:2
- 1998年
- 游小妹
- 关键词:茶树嫁接方法
- 春兰乌龙茶新品种适应性鉴定
- 为明确铁春兰新品种在外省的适应性,以黄旦为对照,在广东英德、广西桂林、湖南长沙3个试验点,对春兰新品种的种植成活率、生长势、物候期、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性等方面进行为期6年(2003~2009)的调查鉴定。结果表明:春...
- 游小妹钟秋生陈志辉林郑和陈荣冰陈常颂
- 关键词:春兰适应性
- 文献传递
- 春兰乌龙茶新品种适应性鉴定
- 2014年
- 为明确春兰新品种在外省的适应性,以黄旦为对照,在广东英德、广西桂林、湖南长沙3个试验点,对春兰新品种的种植成活率、生长势、物候期、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性等方面进行为期6年(2003-2009年)的调查鉴定。结果表明:春兰新品种种植成活率较高,生长势较好,物候期较早,制茶品质优,是个早生、优质的乌龙茶新品种。
- 游小妹钟秋生陈志辉林郑和陈荣冰陈常颂
- 关键词:春兰适应性
- ‘春闺’乌龙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研究被引量:8
- 2021年
- '春闺'是从'黄棪'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的新品种,制作闽南乌龙茶有特殊的花香.为探明'春闺'品种乌龙茶初制加工过程中主要香气成分的变化,本研究利用HS-SPME/GC-MS方法对春闺乌龙茶制作过程中各样品挥发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春闺品种鲜叶经过做青后,醇类、酯类、酮类、含氮化合物等香气含量均是有不同程度提高的,而醛类组分、烷烃类化合物、醚类化合物相对含量等是大幅度降低的;在整个春闺乌龙茶的制作过程中香气挥发物总量至第三摇后达到最高,香气挥发物种类由鲜叶的87种,增加至111种;经过摇青工艺后,芳樟醇、橙花叔醇、水杨酸甲酯、茉莉内酯、己酸己酯、(顺)-己酸-3-己烯酯、α-法呢烯、α-罗勒烯、石竹烯、吲哚及2-甲基-6-亚甲基-1,7-辛二烯-3-酮成分等大量增加,而壬醛、癸醛、β-柠檬醛、丙酸-2-甲基-2-乙基-3-羟基-己酯、2-乙基-1-己醇、D-柠檬烯、十三烷等大幅度降低.
- 钟秋生李鑫磊林郑和单睿阳陈志辉游小妹陈常颂
- 关键词:闽南乌龙茶香气成分
- ‘丹桂’乌龙茶不同做青环境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被引量:13
- 2011年
- 为了解丹桂乌龙茶在不同做青环境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以‘丹桂’品种为鲜叶原料,采用自然环境和空调环境2种做青方式,按铁观音的加工工艺进行制作,研究‘丹桂’乌龙茶在不同做青环境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干物质含量自然环境下为94.72%~97.04%,空调环境下为94.84%~96.80%,成品茶中干物质含量比鲜叶中略低;茶多酚总量空调环境做青低于自然环境做青,自然环境下为29.27%~31.56%,空调环境下为27.92%~31.3%,且成品茶比鲜叶含量低;氨基酸含量自然环境下为1.90%~2.24%,空调环境下为1.95%~2.32%,成品茶比鲜叶高;咖啡碱含量空调环境下为2.23%~2.37%,自然环境下较空调环境下大,其含量为2.32%~2.66%。自然环境下和空调环境下做青的乌龙茶咖啡碱、氨基酸含量差别不明显;茶多酚总量差别较明显,空调环境下做青的乌龙茶茶多酚总量和酚氨值比自然环境下的低。感官审评表明,空调环境做青所制毛茶样香气得分高于自然环境做青的,内质也较优。做青过程中采用空调设备控制适当的温、湿度有利于乌龙茶香气品质的提高。
- 游小妹钟秋生陈常颂
- 关键词:丹桂乌龙茶做青环境生化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