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游章隆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地质
  • 2篇盐岩
  • 2篇油气
  • 2篇砂岩
  • 2篇碳酸
  • 2篇碳酸盐
  • 2篇碳酸盐岩
  • 2篇香溪群
  • 2篇沉积相
  • 2篇川东
  • 1篇低电阻率
  • 1篇低电阻率油气...
  • 1篇地震相
  • 1篇地质分析
  • 1篇地质问题
  • 1篇电阻率
  • 1篇油藏
  • 1篇油层
  • 1篇油气藏
  • 1篇油气藏类型

机构

  • 6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成都地质学院

作者

  • 7篇游章隆
  • 2篇汪徐焱
  • 2篇王安发
  • 1篇石和
  • 1篇赵霞飞
  • 1篇高纪清
  • 1篇张百灵
  • 1篇刘效曾
  • 1篇黄思静
  • 1篇赵志超
  • 1篇张塞
  • 1篇詹行礼

传媒

  • 2篇成都理工学院...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成都地质学院...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教育

年份

  • 1篇2001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碳酸盐岩测井──沉积相的模糊判识系统被引量:11
1998年
测井分层和测井参数分布的模糊性,是川东石炭系黄龙组碳酸盐岩剖面测井沉积相判识中的困难所在。在引入隶属函数概念的基础上,根据模糊模式识别和模糊专家决策的机理,开发出适用于碳酸盐岩剖面测井沉积相的模糊判识系统。通过对三个井黄龙组沉积微相的判识表明,系统的平均正确判别率达885,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游章隆汪徐焱
关键词:碳酸盐岩测井沉积相
模糊专家系统在碳酸盐岩剖面测井沉积相判识中的实现被引量:1
1998年
文章依据模糊模式识别和专家系统的基本原理,研制出一类模糊专家系统的判识方法。针对碳酸盐岩复杂沉积环境的诸多不确定现象,首先利用测井数据进行了统计模式识别的初始判识,并利用数值分析方法进行了专家意见阵和知识库的模拟和仿真,在基于Zadan多维模糊推理的基础上,实现了复杂背景环境中不分明对象的判识。应用于川东石炭系黄龙组碳酸盐岩剖面的测井沉积相判识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强的判识能力和实际应用价值。
汪徐焱游章隆
关键词:专家系统模糊推理沉积微相
陆相低渗透储层的动力沉积学特征、形成机制与区域评价
赵霞飞高纪清赵志超詹行礼张百灵石和游章隆张塞刘效曾黄思静
该项目来自油田,研究成果立即用于勘探,接受生产实践检验。项目创新点:(1)系统地运用沉积动力学,及有关的现代(河、湖)沉积学和河床演变学解释陆相储层的形成机制与特征。(2)提出古河流趋向分析法,发现白垩纪的古松花江-古嫩...
关键词:
川东北部香溪群的地震相和有利储层展布被引量:1
1994年
川东北部地区香溪群是以河流相为主的沉积。北东向主河流发育带是该河流沉积体系的骨架。下凹充填、丘形反射地震相分布带正是主河流带的地震响应。砂岩储层的物性和有利储层带的分布均受此河流沉积体系的影响。勘探中应充分考虑主河流发育带控制有利储层带展布这一认识。
游章隆王安发陈心胜任中阳
关键词:香溪群地震相储层砂岩
川东北香溪群影响砂岩孔隙发育的成岩作用因素被引量:12
1995年
储层孔隙发育情况是石油地质工作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文章以岩石薄片观察为依据,结合地表剖面观察、物性分析、有机质成熟史等资料,阐述了川东北部地区上三叠统香溪群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的关系。
王安发游章隆
关键词:香溪群成岩作用砂岩石油地质
地质专业课教学中研究思路的培养
1997年
地质专业课是阐述该专业某领域内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的课程,通常为三、四学年的高年级本科生开设。与各种基础学科比较,专业课的内容更接近生产和科研的实践,是学生步入某专业领域的“桥梁”和“基石”。因此。
游章隆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低电阻率油气层地质问题高年级学生含水饱和度油气田勘探
趋势面地质分析与扶、杨油层的油气藏类型
1992年
应用趋势面地质分析方法,区别出三肇拗陷扶余、杨大城子油层两种不同的沉积环境。据此,探讨油气藏形成的控制因素,进而确定和划分了扶余和杨大城子油层的油气藏类型。
游章隆
关键词:油藏油气藏地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