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超青

作品数:25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文学
  • 3篇艺术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叙事
  • 5篇文学
  • 4篇女性
  • 3篇女性剧作
  • 3篇文化
  • 3篇剧作
  • 3篇悲剧
  • 2篇代文
  • 2篇叙事语法
  • 2篇艳阳天
  • 2篇意识形态
  • 2篇视域
  • 2篇宋代
  • 2篇宋元时期
  • 2篇权威话语
  • 2篇维度
  • 2篇戏剧
  • 2篇阶级
  • 2篇阶级叙事
  • 2篇金光

机构

  • 14篇厦门大学
  • 8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福建工程学院

作者

  • 25篇潘超青
  • 2篇涂平

传媒

  • 3篇民族文学研究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戏剧艺术
  • 2篇三明学院学报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东方论坛—青...
  • 1篇漳州师范学院...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海外华文教育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福建广播电视...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国际汉语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宋代俳谐文学与民间文化之关系
2017年
俳谐文学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在两宋期间形成一股创作浪潮,这与宋代民间文化的崛起紧密相关,以杂剧为代表的宋代民间谐趣文化深刻影响了文人的创作理念,使之对诙谐俗趣的认可从生活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然而,顺应文化潮流的文人内心却充满着强烈的自我警醒。面对可能耽溺于世俗文化的深层焦虑,使他们总在有意无意地表达着对俗文化的抗拒。趋近却又抗拒的矛盾心态促使他们创造性地改换俳谐文学的品貌,在诙谐作品内部开拓正统品格的空间,化解雅俗价值观的矛盾,这其实延续了中国士人通过个性化的自我表白来构筑文化空间的传统,也在某种程度上修正了俳谐艺术的民间特性。
涂平潘超青
关键词:宋代俳谐文学民间文化雅俗
略说唐代诗文中“床”之“桌”义
2011年
中国古人席地而坐,“床”是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唐代诗文中,“床”既可解释为传统的坐卧用具,也有用以安置器物的承放含义,在一定语境下亦可释为井边围栏,含义多样。
潘超青
关键词:诗文唐代文学作品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剧作论
数量庞大且内涵丰厚的女性戏剧创作与女性剧作研究严重滞后的局面形成了极不平衡的态势。只有开始严肃地思考戏剧史上被忽略的女性剧作时,我们才可能建立起一种完整的历史视野和文化进化理论。本文立足于文本分析,将二十世纪女性剧作视为...
潘超青
关键词:当代文学悲剧意识
文献传递
论浩然在意识形态化时代的个人叙事——以《艳阳天》《金光大道》为中心
浩然是当代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存在,他的代表作《艳阳天》、《金光大道》分别是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的写作范示,而他戏剧性的文学命运也昭示着当代文学变更进程的曲折和艰巨,因此,具体地探讨浩然文革前后的小说创作对认识那特殊时代的...
潘超青
关键词:叙事语法阶级叙事权威话语
文献传递
戏曲史视域中的女丑形象
2020年
作为最古老的戏剧形象,女丑根源于久远的巫觋文化,随着戏剧从宗教仪式向通俗文艺发展而逐步形成角色类型,稳定地以一种诙谐形象出现在各种戏剧作品中。宋元时期是女丑确立为形象类型的关键时期,在蓬勃的市民文化的影响下,宋杂剧的诙谐意趣和脚色规约赋予女性形象诙谐化的特征,使之具有迥异于正统女性文艺形象的审美风貌和超常规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来自丑作为"戏神"的超然地位,也反映出女性意识与市民文化结合过程中更积极、主动的选择。而民间文化自由、狂放的特质也被凝聚在女丑形象中,使之成为日益悬殊的两性文化格局中富有特殊意味的典型形象。
潘超青
关键词:戏曲史宋元时期市民文化
论元曲对宋代诙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被引量:2
2015年
诙谐文化历史悠久,文学史上不乏以滑稽、幽默来增添文学趣味的佳作,但纵观历代文学,只有元代戏曲将诙谐发展成了一个时代文艺代表性的审美风貌。本文试图从诙谐文化发展的脉络中探究元曲诙谐特质的由来,分析其作为一种异于主流审美的艺术形态在元代形成风尚的主要原因,探究其留存在戏剧结构和民族文化心理中的深远影响,藉以标识元曲诙谐趣味的特殊价值。
潘超青涂平
关键词:元曲
中国女性剧作主体性与悲剧审美的生成被引量:4
2010年
重新探讨中国女性剧作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对建构完整的戏剧发展史观、扩展中国戏剧的研究空间意义重大。回顾女性剧作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困扰女性写作主体性艰难形成的压抑性因素,而这恰恰铸就了女性剧作独特的悲剧审美意识。这种悲剧审美体现了对女性弱势处境的体察、对文化传统强烈而压抑的情绪记忆,以及与时代环境碰撞时非她莫属的悲剧色彩。
潘超青
关键词:主体性悲剧审美
艰难掘进的女性主体性建构——从三部满族女作家的家族史小说谈起被引量:2
2007年
颜一烟、赵玫、叶广芩三位满族女作家都出自满族名门,有着曾经显赫一时的家族背景,她们凭借民族历史熏陶、丰富的家族记忆和特有的女性视角,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介入纷繁复杂的家族史叙述,描绘出一幅以女性主体抗争与承受为主要色调的、反映满族贵族家庭兴衰变迁的历史画卷。在具有浓烈宿命意味的叙述中,作为社会外在力量形式存在的家庭与女性内心自我身份认定的冲动二者纠结反复,迸发出瑰丽的精神火花,叛离青年的冷峻与依恋,苦难女性的无望与希冀,写作者情理悖论式的纠葛,在作品中形成了自我诘问的复杂层次,充满了明朗化主题所不具备的内涵张力。这三位满族女性的家族史书写,为我们研究当代女性主体性确立的艰难历程提供了典型的范本和视角。
潘超青
关键词:家族史叛离宿命缅怀
宋元节日文化与元杂剧孙悟空形象的塑造被引量:1
2018年
西游故事世代累积,吸纳了多种文化资源和民间传统的影响。在孙悟空形象发展演变过程中,元代是重要的转折期。元代前只见一心护佑唐僧的猴行者形象,而元末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则塑造出一个诙谐滑稽、个性鲜明的孙悟空形象,构成形象的质的飞跃。本文认为,宋元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作为特殊重要的文化影响场域,为孙悟空的性格特征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其性格表现与民间节日文化感受世界的方式非常类似,特别是"丑"在节日文化中体现出的诙谐性、逾矩性以及宗教感深刻地影响并塑造着孙悟空的性格,使之从一个平面的护法者形象成长为具有丰富性格特点和艺术气质的独特个体,在蓬勃的元代杂剧表演中脱颖而出,不仅为后来的小说形象奠定了基本轮廓,也间接地影响了整个取经故事的氛围和思想意趣,深刻影响了后世创作。
潘超青
关键词:宋元时期节日文化元杂剧孙悟空形象反叛性
从两个维度对新时期中国女性剧作的审视
2009年
新时期的中国女性剧作在戏剧文学和女性文化两个维度上都体现出意义:作为当代戏剧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主流文化的价值诉求;同时又处在女性文化发展的脉络上,致力于在男性权威的笼罩下寻求自身存在的价值。这两种的写作身份赋予女性剧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写作体验。
潘超青
关键词:女性写作女性剧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