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静波 作品数:14 被引量:50 H指数:5 供职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人前脂肪细胞的培养及分化研究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建立人前脂肪细胞培养及其在药物诱导下向脂肪细胞分化的细胞模型。方法取中国人腹部皮下脂肪组织,经胶原酶消化后在含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出梭形细胞,以胰岛素、地塞米松及吡咯列酮诱导该梭形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结果经油红O脂肪染色可见梭形细胞内脂滴的积累。人前脂肪细胞经诱导并继续培养后在旋涡状生长汇合的细胞中心形成一个高密度的细胞岛,该细胞岛由部分可以贴壁的细胞和悬浮的已分化的脂肪细胞组成。结论成熟脂肪组织中存在着具有能分化为脂肪细胞的前脂肪细胞,经适当诱导可定向分化为脂肪细胞。 方振伟 祝骥 毛向明 岳枫 熊静波关键词:前脂肪细胞 脂肪细胞 分化 组织器官及培养细胞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测定 被引量:9 1997年 一氧化氮合酶(NOS)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功能,组织器官及培养细胎NOS活性测定是其主要研究手段之一。NOS活性测定可分为分分光度法和同位素法,前者依反应原理不同又可分为三种.NOS活性测定的样品制备要使用多种蛋白酶抑制剂,如不使用,则应尽快测定。同位素法规定NOS活性可不制备细胞提取物。 熊静波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 组织器官 细胞培养 一氧化氮 埃兹蛋白477位酪氨酸的磷酸化在神经生长因子前体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中起关键作用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前体(precursor of nerve growth factor,pro NGF)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的作用与埃兹蛋白(ezrin)表达水平及其567位苏氨酸(Thr567)和477位酪氨酸(Tyr477)的磷酸化的相互关系。方法用梯度浓度的pro NGF(0、2.5、5和10 ng/m L)刺激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MCF-7,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pro NGF对MDA-MB-231和MCF-7侵袭的影响;用免疫印迹法检测ezrin蛋白的表达水平,ezrin Thr567和ezrin Tyr477磷酸化水平的变化;在MDA-MB-231中转染p Enter-His-ezrin Y477F质粒(ezrin显性负突变质粒),研究ezrin Tyr477磷酸化在pro NGF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中的作用。结果pro NGF以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MDA-MB-231和MCF-7的侵袭(P<0.05);pro NGF以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显著升高ezrin Tyr477磷酸化,而对ezrin蛋白的表达以及其Thr567磷酸化无明显影响;Src激酶特异抑制剂SKI-606显著抑制pro NGF对ezrin Tyr477磷酸化的促进作用;转染p Enter-His-ezrin Y477F抑制pro NGF对MDA-MB-231细胞ezrin Tyr477磷酸化和侵袭能力的促进作用(P<0.05)。结论 ezrin Tyr477磷酸化在pro NGF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中起关键作用;pro NGF通过激活Src激酶使ezrin Tyr477发生磷酸化。 李福喜 邵文凤 唐芮 于晓然 温桥生 余焱林 熊静波关键词:乳腺癌 埃兹蛋白 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选择性调节黄体酮受体A的表达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观察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黄体酮受体A(progesterone receptor A,PRA)和黄体酮受体B(progesterone receptor B,PRB)的表达,并分析散发性乳腺癌BRCA1对PRA和PRB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病理科乳腺腺病和散发性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病例蜡块包埋组织各6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散发性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组织BRCA1、PRA和PRB蛋白及乳腺腺病组织BRCA1蛋白的表达,用Wilcoxon两样本检验比较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腺病BRCA1表达的高低,用x2检验分析浸润性导管癌BRCA1对PRA和PRB表达的影响.结果 (1)浸润性导管癌组织BRCA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0.3%(41/68),低于乳腺腺病BRCA1蛋白阳性表达率85.3%(58/68),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BRCA1表达阴性标本PRA的阳性率为81.5%(22/27),高于BRCA1表达阳性标本PRA的阳性率53.7%(2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BRCA1可影响PRA的表达.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RB的表达率在BRCA1表达阳性标本与表达阴性标本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BRCA1不影响PRB的表达.结论 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表达阴性选择性地与PRA的高表达相关联,但与PRB表达率不相关联,提示BRCA1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选择性地调节PRA的表达. 王辛 赵彤 赵嘉佳 熊静波关键词:乳腺肿瘤 BRCA1基因 黄体酮受体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癌组织雌激素受体、黄体酮受体、Her-2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与雌激素受体(ER)、黄体酮受体(PR)和Her-2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59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按年龄分成老年组(>60岁)、中年组(36~60岁)和青年组(≤35岁),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年龄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ER、PR和Her-2表达率的差异。结果青年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虽高于中、老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ER表达率低于中、老年组(P<0.05)。青年组PR阳性率低于中、老年组,但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Her-2阳性率高于中年组(P<0.05)。结论青年乳腺癌的高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与ER低表达和Her-2高表达同时出现,提示前者可能与后二者相关联。 王辛 赵彤 梁文颖 熊静波关键词:淋巴转移 HER-2受体 曲古菌素A抑制乳腺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菌素A对乳腺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影响;初步研究其抑制乳腺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的机制。方法悬浮培养乳腺癌细胞系MDA-MB-468、MDA-MB-231、MCF-7和SKBR3,用不同浓度曲古菌素A处理悬浮培养乳腺癌细胞7 d,用0.1%DMSO作对照;用次级细胞球形成率和乳腺癌细胞初级细胞球细胞中肿瘤干细胞即CD44+/CD24-细胞群的百分比评价曲古菌素A对乳腺癌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影响;乳腺癌细胞初级细胞球细胞中CD44+/CD24-细胞群的百分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百分比用Annexin-V法在流式细胞仪检测,Nanog、Sox2和Oct4 mRNA的表达用定量PCR法检测。结果 100 nmol/L和500 nmol/L曲古菌素A均能部分抑制4个乳腺癌细胞系中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但10 nmol/L不行;500 nmol/L曲古菌素A诱导乳腺癌细胞初级细胞球细胞凋亡;曲古菌素A能下调乳腺癌细胞初级细胞球细胞Nanog和Sox2mRNA的表达。结论曲古菌素A能部分抑制乳腺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其机制与其能下调乳腺癌初级细胞球细胞Nanog和Sox2表达相关联,提示临床可用低浓度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和其他抗癌药物联用以便获得较好的乳腺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抑制效果,胚胎干细胞核心转录因子Nanog和Sox2可能作为肿瘤治疗的新靶标。 彭黎 李福喜 邵文凤 熊静波关键词:肿瘤干细胞 乳腺癌 NANOG 5-氮杂-2’-脱氧胞苷诱导乳腺癌细胞自噬与DNA损伤相关联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5-氮杂-2’-脱氧胞苷对乳腺癌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依托泊苷、顺铂和5-氮杂-2’-脱氧胞苷处理乳腺癌细胞后,采用彗星实验测定细胞DNA损伤,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53和p21蛋白表达;细胞自噬测定用3种方法:(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3-Ⅱ,LC3-Ⅱ)蛋白的表达;(2)用单丹磺酰戊二胺对乳腺癌细胞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自噬泡阳性细胞,并计算自噬泡阳性细胞百分比;(3)将pEGFP-LC3质粒转染至乳腺癌细胞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含绿色荧光蛋白的阳性细胞,并计算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的百分比。结果:依托泊苷和顺铂均可诱导乳腺癌细胞DNA损伤和自噬,与对照组比较,药物处理组细胞的彗星长度增长(P<0.01),p53、p21和LC3-Ⅱ蛋白表达上调。5-氮杂-2’-脱氧胞苷也可诱导乳腺癌细胞DNA损伤和自噬,与对照组比较,处理组细胞的彗星长度增长(P<0.01),p53、p21和LC3-Ⅱ蛋白表达上调,自噬泡阳性细胞百分比和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5-氮杂-2’-脱氧胞苷可诱导乳腺癌细胞自噬,其机制可能与其所诱导的DNA损伤有关。 梁文颖 熊静波 赵嘉佳关键词:乳腺肿瘤 自噬 DNA损伤 自噬的检测方法及评述 被引量:8 2012年 细胞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降解途径,在机体发育过程中、在生理和病理状况下都起重要作用。近年,自噬成为热点研究领域,但少有论文深入分析不同检测方法得来的数据在研究中的不同意义,说明不同检测方法所获的结果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本文拟对哺乳动物细胞自噬检测方法进行归类、介绍及评述,旨在为研究工作中自噬检测方法的选择和研究结果的解释起帮助作用。 陈曦 梁文颖 熊静波关键词:自噬 LC3 Nanog通过升高PKCε的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的侵袭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Nanog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与ezrinT567磷酸化的关系及Nanog调节ezrinT567磷酸化的可能机制。方法转染靶向Nanog的si RNA敲低乳腺癌细胞Nanog;用transwell法检测乳腺癌细胞侵袭;用免疫印迹检测乳腺癌细胞Nanog、PKCε表达水平和ezrinT567磷酸化水平;用免疫共沉淀和免疫印迹检测PKCε和ezrin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敲低乳腺癌细胞的Nanog,PKCε蛋白表达下降、ezrinT567磷酸化水平下降、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下降;敲低PKCε降低ezrinT567磷酸化水平;PKCε与ezrin可免疫共沉淀。结论 Nanog可上调PKCε的表达,后者可使ezrinT567磷酸化,这可能是Nanog促进肿瘤转移的一个新机制。 邵文凤 李福喜 唐芮 于晓然 温桥生 余焱林 熊静波关键词:NANOG 埃兹蛋白 蛋白激酶C 乳腺癌 散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BRCA1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散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breast cancer 1 BRCA1)基因的表达及其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三步法检泖16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3例乳腺腺病患者的石蜡标本BRCA1的表达。从病理科的档案提取患者的年龄,肿物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Her-2表达结果,分析BRCA1的表达和患者的年龄,肿物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ER,PR,Her-2表达的关系。结果:BRCA1蛋白在IDC组织表达率56.7%(38/67),癌旁组织表达率80.0%(36/45),乳腺腺病组织表达率92.5%(49,53)。阳性细胞定位除细胞核外,也见于胞浆。IDC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乳腺腺病组织比较,BRCA1阳性表达率均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RCAI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0.137,P〈0.05),与ER、PR、Her-2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39,-0.250,-0.363,P〈0.05),与年龄、肿物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BRCA1蛋白可作为估计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潜在指标。 王辛 熊静波 黎相照 褚红娟 张弓 杨建芳 赵彤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