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丹

作品数:15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州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骨折
  • 3篇内固定
  • 2篇社会支持
  • 2篇师大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2篇帕金森病患者
  • 2篇胫骨
  • 2篇老年
  • 2篇固定术
  • 2篇关节
  • 2篇北师大
  • 2篇病耻感
  • 2篇病患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弹性
  • 1篇穴位
  • 1篇穴位电刺激
  • 1篇血压
  • 1篇压疮

机构

  • 10篇湖州师范学院
  • 5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湖州市第一人...
  • 1篇湖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5篇王丹
  • 4篇袁永健
  • 3篇闵继康
  • 3篇杨红航
  • 3篇徐毅
  • 2篇谢晶军
  • 2篇徐旭纯
  • 2篇李恒
  • 1篇夏增兵
  • 1篇张占丰
  • 1篇成逸
  • 1篇呼格吉乐
  • 1篇戴季林
  • 1篇沈洪
  • 1篇王惠琴
  • 1篇刘一超
  • 1篇方剑乔
  • 1篇陈小芳
  • 1篇马妍洁
  • 1篇沈旭慧

传媒

  • 2篇中国骨伤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医正骨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护理与康复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当代护士(中...
  • 1篇中国科技经济...
  • 1篇数学教学通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丰盈教学 融合建构——“比的意义”教材对比分析与教学建议
2023年
“比的意义”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沟通了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联系,也为比的后阶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从三个向度对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的“比的意义”进行比较分析,为教师更好地丰盈教学、优化教法、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一些建议。
王丹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Lisfranc损伤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2011年,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Lisfranc损伤患者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24~57岁,中位数33.5岁。左足9例,右足13例。足部均有不同程度的肿痛,其中避痛性跛行18例,与健侧相比足弓塌陷7例。根据Hardcastle的分型方法:A型3例;B型16例,其中B1型6例,B2型10例;C1型3例。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4个月,中位数19.5个月;1例失访。无内固定断裂、再骨折脱位等并发症发生,关节融合均获得成功。根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中部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本组优5例,良12例,可2例,差2例。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Lisfranc损伤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占丰夏增兵王丹闵继康
关键词:足关节足损伤关节融合术LISFRANC损伤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抽出钢丝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手术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7~14岁,平均10岁;手术时间为伤后3~8d,平均4d.术前常规摄X线片,行CT扫描或MRI检查了解骨折情况及关节损伤情况;手术全部采用关节镜下抽出钢丝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摄X线片了解术后情况,并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进行临床症状和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骨折愈合,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30.2±4.2提高至术后的92.8±9.1;优18例,良3例.结论:关节镜下抽出钢丝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优点是经济,固定牢固,属于稳定性固定,且钢丝直径小而光滑,对骨骺医源性损伤较小.
李恒袁永健杨红航钟建明徐毅王丹
关键词:胫骨骨折关节镜骨折固定术儿童
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42例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内侧手术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42例,后侧柱骨折均采用胫骨平台后内侧入路,累及内、外侧柱者结合外侧入路或/和正中入路。[结果]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均愈合。术后Rasmussen膝关节功能为14~30分,优良率为90.5%;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为13~18分,优良率为95.2%。术后2例膝关节伸屈活动明显受限,经康复科康复锻炼后改善;4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经向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及口服非甾体类药物后疼痛缓解。[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有利于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复位和固定,结合外侧入路或/和正中入路可对胫骨平台三柱骨折进行良好的复位和有效的固定,具有暴露清楚、内固定安放方便、有效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运用恰当的康复锻炼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施利华袁永健王丹戴季林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后内侧入路内固定
防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隐性失血对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类型之间术后隐性失血量的差异以及防治隐性失血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011年12月我院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478例,纳入研究共3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
李海东王丹徐旭纯闵继康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隐性失血铁剂
文献传递
中医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90例脑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手法组和联合组各30例,分别采用中医手法、运动疗法及中医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三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得分(MAS)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运动组、手法组及联合组治疗后MAS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2.1±0.4)分比(3.3±0.6)分,(2.0±0.5)分比(3.4±0.5)分,(1.3±0.4)分比(3.5±0.5)分,P<0.05],运动组、手法组及联合组治疗后GMFM评分与各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高[(50.87±11.50)分比(39.07±11.02)分,(51.43±10.56)分比(38.94±11.85)分,(58.62±10.25)分比(39.12±10.49)分,P<0.05),治疗后运动组MAS得分及GMFM评分与手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与运动组及手法组比较,MAS得分明显下降(P<0.05),GMFM评分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与运动组、手法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6.7%比86.7%、83.3%,P<0.05)。结论中医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运动疗法或中医手法。
孙琦王丹刘海兵李战春成逸谢晶军孙建伟马妍洁
关键词:痉挛型脑性瘫痪中医手法运动疗法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9年
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龄人口的增加导致全球(特别是中国)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2030年中国的PD患者将达到500万[1]。据国内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PD患病人数将占全球大约一半[2]。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3],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障碍,同时伴有大量非运动症状[4]。随着病程的进展,PD患者生活往往不能自理,至疾病后期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逐渐加重,出现药物疗效减退、“开-关”现象、异动症、平衡障碍、跌倒、冻结步态、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等并发症导致患者无法融入社会,而形成病耻感(Stigma),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身体康复和预后都有不利影响[5]。因此,PD患者心身健康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旨在了解国内外PD患者病耻感的研究现状,以引起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视,为形成有效降低PD患者病耻感的干预措施提供借鉴,现综述如下。
王丹陈小芳王惠琴
关键词:帕金森病病耻感
基于动力系统框架的脑卒中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心理弹性相关因素分析
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心理弹性的动力系统理论为依据,探讨应对方式、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社会支持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脑卒中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心理弹性的作用路径,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寻找更为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
王丹
关键词:脑卒中心理弹性家庭亲密度社会支持
平行双重建钢板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
2014年
目的探讨平行双重建钢板固定方法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手术治疗有明显移位的髋臼后壁骨折57例。手术全部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骨折复位后均采用2块平行重建钢板固定,其中靠近臼缘的一块钢板,且尽量与臼缘弧度一致;另一块钢板与前一钢板平行,位于后壁应力集中区。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全部愈合,采用Matta的X线评估复位标准和改良的d’Aubigné和Postel的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结果评估。57例中X线评估优43例,良10例,一般4例;临床结果优45例,良8例,一般2例,差2例。患者性别、髋关节脱位、边缘压缩骨折、骨折粉碎情况与临床结果无明显相关性,骨折复位差、严重异位骨化和股骨头坏死与临床结果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影响治疗的危险因素。结论使用平行双重建钢板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是一个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固定方法简单,手术创伤小,预后佳,将会为临床治疗髋臼后壁骨折提供一个新的选择方法。
李恒徐毅袁永健王丹杨红航
关键词:骨折髋臼后壁内固定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现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目的:  调查我国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水平并探讨该群体病耻感的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7年4月-2017年10月选取在浙江省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180名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
王丹
关键词:帕金森病病耻感社会支持抑郁状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