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兆勇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孢子
  • 3篇孢子萌发
  • 3篇孢子萌发率
  • 2篇东亚飞蝗
  • 2篇生物农药
  • 2篇农药
  • 2篇趋光行为
  • 2篇孢子粉
  • 2篇绿僵菌
  • 2篇昆虫
  • 2篇光反应
  • 2篇光源
  • 2篇飞蝗
  • 2篇干燥剂
  • 2篇暗室
  • 2篇测试装置
  • 1篇毒力
  • 1篇雄虫
  • 1篇夜蛾
  • 1篇乙酸

机构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王兆勇
  • 6篇雷仲仁
  • 4篇王海鸿
  • 2篇吴圣勇
  • 2篇王帅宇
  • 2篇问锦曾
  • 1篇刘太国
  • 1篇梁兴慧
  • 1篇冯洁
  • 1篇孟涛
  • 1篇梅向东
  • 1篇岳梅
  • 1篇张永军
  • 1篇徐洪富
  • 1篇朱彬洲
  • 1篇宁君
  • 1篇张昊
  • 1篇姚君明

传媒

  • 1篇植物保护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0
  • 3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一种昆虫趋光行为测试装置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昆虫趋光行为测试装置,由隔光盒、透明接虫管和挡光盖板组成;所述隔光盒由多个单光源室、多个暗室和一个反应室构成,所述单光源室与反应室之间通过暗室连通,且单光源室的光线通过暗室能传送到反应室中;所述接虫管由一个...
雷仲仁徐瑞瑞米娜吴圣勇王海鸿王兆勇王帅宇
文献传递
一种孢子粉干燥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孢子粉干燥方法”,属于生物农药技术领域。本发明把存放孢子粉的密闭容器和干燥剂先行干燥充分,再把孢子粉放入密闭容器中干燥,孢子粉还可以在多个密闭容器中多次干燥,最后密闭容器成为孢子粉的储存容器,此方法能使孢...
雷仲仁问锦曾王兆勇王海鸿
文献传递
一种草地贪夜蛾的高效引诱剂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草地贪夜蛾的高效引诱剂及其应用。草地贪夜蛾高效引诱剂包括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组分及性信息素类似物,性信息素组分为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和顺‑7‑十二碳烯乙酸酯,性信息素类似物为反‑...
梅向东张永军宁君王兆勇王留洋马好运李慧
文献传递
基于XGBoost的全国小麦赤霉病预测模型
近年来,全国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保持高发趋势,但目前国内的小麦赤霉病预报研究主要集中在安徽、江苏等区域,且模型适用区域有所限制。因此,本文基于在全国17个省级行政区、三百余个监测点的千余...
王季锋王兆勇张昊冯洁刘太国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
温度对绿僵菌LA菌株孢子萌发、酶活力及毒力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为明确温度对绿僵菌LA菌株生物学特性和毒力的影响,采用微室萌发、酶标仪测定A值以及体外涂抹法,对不同温度下LA菌株孢子萌发率、胞外蛋白酶、几丁质酶活力以及对东亚飞蝗的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LA菌株在30℃下孢子萌发速率最快,对东亚飞蝗的致死速率也最快;38℃下培养,孢子萌发率开始受到限制,40℃下培养孢子的萌发率接近于0;高温处理转至适温培养,对孢子萌发速率产生一定影响,48℃下处理不同时间,孢子萌发速率、萌发率均显著降低,转至30℃下培养24h仅有10.6%~20.9%的孢子可萌发;LA胞外蛋白酶活力培养至第6天达到最高,为31.37U/mL,不同温度下活力测定表明37℃下胞外蛋白酶活力最高,几丁质酶在培养至第5天酶活力达到最高,为34.62U/mL,最高酶活温度为50℃。
岳梅雷仲仁孟涛王兆勇姚君明
关键词:绿僵菌东亚飞蝗孢子萌发率酶活力毒力
一种孢子粉干燥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孢子粉干燥方法”,属于生物农药技术领域。本发明把存放孢子粉的密闭容器和干燥剂先行干燥充分,再把孢子粉放入密闭容器中干燥,孢子粉还可以在多个密闭容器中多次干燥,最后密闭容器成为孢子粉的储存容器,此方法能使孢...
雷仲仁问锦曾王兆勇王海鸿
文献传递
一种昆虫趋光行为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昆虫趋光行为测试装置,由隔光盒、透明接虫管和挡光盖板组成;所述隔光盒由多个单光源室、多个暗室和一个反应室构成,所述单光源室与反应室之间通过暗室连通,且单光源室的光线通过暗室能传送到反应室中;所述接虫管由...
雷仲仁徐瑞瑞米娜吴圣勇王海鸿王兆勇王帅宇
文献传递
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绿僵菌LA菌株对东亚飞蝗的致病力被引量:7
2010年
本文于室内研究了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3种不同相对湿度(RH30%、60%和90%)条件下,3龄、4龄和5龄蝗蝻均在RH90%时,死亡率最高,LT50最短;其次为RH60%和RH30%。在不同温度条件下,30℃时绿僵菌对5龄蝗蝻的致死率最高,LT50最短(3.366d);其次为33℃和27℃;36℃条件下,蝗蝻的死亡率最低,LT50最长(6.424d)。
朱彬洲雷仲仁徐洪富王兆勇梁兴慧
关键词:绿僵菌东亚飞蝗致病力温湿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