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帅科
-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对面孔刺激执行趋避任务时的性别效应被引量:1
- 2016年
- 通过被试以趋近、回避两种方式,按指导语调节屏幕上一个象征自己的卡通人物趋近或远离面孔图片,来探索面孔加工时的性别效应。实验通过网络选取了一定数量的男女面孔图片,经评定合格后的图片作为本实验的实验材料。实验共分为两个block:在一个block中,被试要完成趋近男性面孔和远离女性面孔的任务;而另一个block的任务是趋近女性面孔和远离男性面孔。实验后要求被试对实验中所出现的刺激图片的面孔吸引力进行7点等级评定,目的是排除实验材料的面孔吸引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反应时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男性被试趋近女性图片的反应时显著短于趋近男性图片的反应时,而男性被试远离女性图片的反应时要显著长于远离男性图片的反应时,即男性被试的反应符合"异性相吸"的观点,而女性被试却未见此现象。
- 蒋重清王爽王帅科郭姗姗
- 关键词:反应时
- 杠杆作为趋避的操作定义研究
- 2014年
- 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做出与趋近或者回避有关的决策并且执行相应的反应。我们会凑近鲜花享受它的芬芳,却小心翼翼地躲开正在布网的蜘蛛。在实验室情景下以往绝大部分研究证实了趋利避害的相容效应即正性情绪引起趋近反应,负性情绪引起回避反应,这似乎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研究者对趋避的操作性定义不尽相同,没有一个权威的操作定义,于是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趋避方式,这也导致实验结果无法对比分析,但大多数研究都是运用推拉杠杆作为趋避的操作定义。
- 王帅科张树伟
- 关键词:情绪
- 小学儿童对面孔情绪效价和性别信息的识别特征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了解小学儿童对面孔情绪效价和性别信息的识别特征,进一步探索面部表情识别与性别识别是独立加工还是交互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2名三年级小学生和32名五年级小学生,采用情绪信息量和性别信息量相匹配的面孔图片,通过引导被试的注意,使其分别完成对情绪效价和性别特征的快速分类任务。结果在正确率上,面孔性别类型,任务类型与年级的三重交互效应显著(F=7.637,P<0.01),三年级儿童在对女性图片的效价分类任务上正确率显著高于性别分类;在反应时上面孔情绪类型,面孔性别类型,任务类型与年级四因素交互效应显著(F=5.676,P<0.05),三年级儿童对女性积极面孔在情绪效价反应时上显著短于对性别分类的反应时,对男性积极,男性消极和女性消极面孔的两种分类任务在反应时上无显著差异。五年级儿童对4类图片的两种任务在反应时上差异均不显著。结论①小学儿童对积极表情的辨别优于消极表情;②小学儿童对表情信息与性别信息的加工是相互影响的;③小学儿童对面孔中的情绪信息和性别信息加工能力表现出发展的趋势。
- 肖艳丽蒋重清杨文吴琦王帅科
- 关键词:小学儿童面孔情绪效价性别
- 小学儿童情绪启动与语义启动的比较:行为与脑电研究
- 置身于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时刻需要处理交织在一起的情绪信息与语义信息。情绪和语义信息接递的准确性、信息接递的效率、信息接递的效果,是个人与社会生活能否正常、健康、高效运转的关键问题。由于个体的情绪与认知系统具有一定的独立...
- 肖艳丽蒋重清刘颖孙丹吴琦王帅科朱鹏
- 关键词:情绪语义事件相关脑电位
- 趋避条件下的情绪辨认和性别辨认
- 王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