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兵团
  • 3篇新疆兵团
  • 2篇疫苗
  • 2篇死因
  • 2篇农七师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慢性病
  • 1篇新疆兵团农七...
  • 1篇新疆垦区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新生儿乙肝
  • 1篇新生儿乙肝疫...
  • 1篇行为危险因素
  • 1篇血性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疫苗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疫苗

机构

  • 7篇新疆生产建设...
  • 5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11篇王文栩
  • 1篇严季芳
  • 1篇张学飞
  • 1篇李述刚
  • 1篇李彩云
  • 1篇刘园园
  • 1篇周倩
  • 1篇高新春
  • 1篇江雪萍
  • 1篇武知华

传媒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中国肿瘤
  • 1篇地方病通报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生育健康...
  • 1篇中华医学全科...
  • 1篇兵团医学
  • 1篇疾病预防控制...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5
  • 1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儿乙肝疫苗不同接种剂量方法阻断父母-婴传播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王文栩
关键词:疫苗
一起民工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爆发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王文栩李彩云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爆发疫情调查
新疆农七师垦区2007-2009年居民死因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评价农七师垦区居民健康状况,分析疾病危害程度及死因分布特点,为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考2006年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收集方法,由专业人员入户访问死者家属或知情者,核实死亡名单。死因分类按国际分类ICD-10进行。结果农七师垦区2007-2009年粗死亡率为590.40/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7/10万;男性粗死亡率748.11/10万,标化死亡率为462/10万;女性粗死亡率428.29/10万,标化死亡率为282/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226.87,P〈0.001)。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垦区居民1~70岁死亡者中,全部死因造成的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lost,PYLL)为28 649.0人年,不同死因造成的PYLL前5位依次为:损伤与中毒、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新疆农七师垦区居民健康公共卫生问题,今后的防治工作重点应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损伤与中毒。
王文栩
关键词:死亡率数据收集
2007~2009年新疆兵团农七师垦区居民恶性肿瘤死因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了解新疆兵团农七师垦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为制定肿瘤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参照2006年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收集方法,由专业人员入户访问死者家属或知情者,核实、查漏报死亡名单。死因分类按国际分类ICD-10进行。结果农七师垦区2007~2009年居民因恶性肿瘤死亡844人,死亡率为162.15/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2.52/10万。恶性肿瘤死亡中,肺癌的死亡率最高,其次是肝癌、胃癌、食管癌、肠癌。恶性肿瘤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儿童少年(0~14岁)死亡全部是白血病;青壮年时期(15~34岁)和中年时期最常见的是肝癌;老年期(60岁及以上)则以肺癌为主。因恶性肿瘤造成的PYLL(潜在减寿年数)为6 018.5 a(人年),占全死因PYLL中的21.01%,排第3位。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81.24岁,去肿瘤后男、女性人均期望寿命分别增加了0.8岁和3.66岁。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农七师垦区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
王文栩武知华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因分析
1999~2004年新疆兵团农七师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了解和掌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近几年来麻疹疫情,以求进一步做好控制工作。方法对农七师1999~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4年农七师共发生麻疹8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7.21/10万(1.66/10万~13.81/10万),无死亡病例,呈散发。与1987~1998年相比,麻疹发病下降了0.3倍。发病高峰在每年的3~6月份。外来人口麻疹发病率32.09/10万,外来人口发病率非常显著高于常住人口发病率。无免疫史者58例(占71.60%)。61.73%的病例集中在7~39岁间。结论外来人口发病是农七师麻疹发病的主要因素,无MV免疫史、免疫失败是导致麻疹发病的关键原因。
王文栩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2010~2011年胃癌发病和死亡流行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七师)2010~2011年胃癌发病和死亡情况,为胃癌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七师肿瘤登记处2010~2011年登记的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资料,统计分析胃癌的粗发病率、粗死亡率、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中标率及世标率。[结果]2010~2011年七师胃癌新发病例67例,死亡病例47例。胃癌粗发病率为19.49/10万(男性26.91/10万,女性11.83/10万),中标率为9.67/10万,世标率为12.90/10万。胃癌粗死亡率为13.67/10万(男性22.33/10万,女性4.73/10万),中标率为6.44/10万,世标率为8.95/10万。胃癌发病率从50岁以后快速上升,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上升趋势,在8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为194.66/10万;胃癌死亡率在5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上升趋势,在8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为139.04/10万。[结论]七师胃癌发病和死亡水平较低,应重点对男性及50岁以上的人群开展早诊早治,有效降低七师胃癌流行水平。
郑雨虹王文栩李述刚张学飞刘园园周倩闫贻忠
关键词:胃癌发病
新疆兵团第七师居民合理膳食干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评价兵团第七师居民合理膳食知识知晓和行为形成干预后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七师10个团场中随机抽取一个社区和连队,对其中20-50岁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随机抽取6000人和10027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前合理膳食知识知晓率为50.52%,干预后为78.31%;男性知识知晓率为77.65%,女性为78.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理膳食干预前行为形成率为45.42%,干预后为61.19%;不同性别干预后健康行为形成率男性为57.22%,女性为6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团场居民合理膳食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第七师20-50岁居民干预后合理膳食知识知晓率达到78.31%;健康行为形成率61.19%,效果明显,但知识知晓率与《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范纲要(2005-2010)》要求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的标准仍有差距。要继续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做好合理膳食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王文栩成昕
关键词:干预
乙型肝炎疫苗父婴阻断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效果评价
2011年
目的研究父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对其子女的影响,评价兵团现行乙肝疫苗免疫策略的父婴阻断效果。方法利用2001~2008年,HBs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接种乙肝疫苗(HepB)或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HepB+HBIG)免疫后的血清学监测资料,分析其血清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水平及疫苗保护水平。结果HBsAg阳性父亲新生儿,接种HBIG+HepB联合免疫后,HBsAg阳性率为0,抗-HBs阳性率为82.4%,疫苗保护率为100.0%,免疫效果好于规范接种HepB儿童,两组儿童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58例母亲HBsAg阳性接种HBIG+HepB联合免疫儿童比较,两组儿童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HBIG+HepB联合免疫策略对父母HBsAg阳性的儿童保护效果理想。建议在孕妇自愿基础上推广实施。
王文栩严季芳江雪萍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
团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预防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3年
王文栩高新春
关键词:预防保健工作
新疆农七师垦区成人慢性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危险因素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明确垦区居民主要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的分布和流行情况,为开展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多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垦区9个农牧团场30岁以上常住人口进行入户面访。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健康状况及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等。结果垦区居民生活条件较好,经济收入及健康水平一般,一年内因病影响工作5天的占调查对象的44.60%。健康体检意识薄弱,5年内从没有做过健康体检的占75.36%。吸烟及饮酒人群较高,吸烟率为25.10%,饮酒率为28.22%,对烟草和酒精危害认识不够。缺乏体育锻炼,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占调查人数的24.19%,且以60岁以上的老人居多,中年人比例较低。调查对象中,超重966人,构成比31.40%,肥胖232人,构成比7.54%。调查对象普遍对超重和肥胖的危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数超重肥胖者并没意识自己体重超标,更没采取措施控制体重,即使是少数减肥者,减肥方法不规范科学。结论居民正面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威胁,进一步丰富居民相关健康知识及针对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的综合预防控制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文栩
关键词:慢性病知识行为危险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