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适龄儿童一款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在安徽省5个地市预防接种门诊招募1-12岁健康儿童,观察接种1剂次VarV后0-30 d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169例受试者,接种VarV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9%(100例),其中局部反应、全身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69%(63例)、0.46%(42例),各以接种部位疼痛(0.40%)和发热(0.26%)发生率最高,未发生3级/4级或严重不良反应和特殊关注不良事件。1-3岁、4-12岁受试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7%(64/4347)、0.75%(36/4822)(χ^(2)=11.16,P<0.001)。结论1-12岁健康儿童接种1剂次VarV后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在预期范围内。
目的分析2010—2020年安徽省合肥市和芜湖市温度对水痘发病风险的影响,为水痘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20年合肥市和芜湖市每周水痘发病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使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分析不同城市温度对水痘周发病数的影响。结果2010—2020年合肥市和芜湖市分别报告341510例和24913例水痘病例。在整个滞后期内,合肥市和芜湖市温度对水痘的最高RR分别为1.49和2.05,对应的温度分别为4℃和2℃。两个城市均显示出在极端低温时,滞后2周,RR最高(1.41和1.40);而在极端高温时,滞后3周,RR最高(1.40和1.45)。合肥市与芜湖市男性的冷效应与热效应均略高于女性。合肥市冷效应(RR=2.43)和热效应(RR=1.51)分别在10~<15岁和5~<10岁年龄组最高;芜湖市冷效应(RR=2.48)和热效应(RR=1.78)分别在15~<20岁和0~<5岁年龄组最高。结论温度是水痘发病重要影响因素,男性和年龄<20岁人群是温度较为敏感的人群。
目的了解安徽省学龄前儿童脊髓灰质炎(脊灰)抗体水平,评估脊灰疫苗免疫策略效果。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调查安徽省16个县(市、区)的0~7岁年龄组的1 754名儿童,进行脊灰中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所有调查对象均有脊灰疫苗免疫史,96.41%的调查对象接种3~5次;调查对象脊灰中和抗体Ⅰ、Ⅱ、Ⅲ型阳性率分别为99.43%、99.20%、98.86%;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s,GMT)分别为1∶193.40、1∶117.26、1∶85.03;98.29%的调查对象3种型别抗体均为阳性。各型间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的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均〉97%,随年龄增长抗体GMT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皖北、皖中、皖南地域脊灰抗体阳性率均〉98%,不同地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F_Ⅱ之外,P〈0.05);多元分析发现年龄、地域和3种型别均阳性对抗体GMT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安徽省学龄前儿童脊灰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均保持在较高水平,通过脊灰疫苗接种,已建立牢固的脊灰免疫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