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艳
- 作品数:13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血压病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降压药物使用及血压控制情况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合并主动脉夹层(AD)患者降压药物使用及血压控制情况。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并确诊A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有高血压病史分为高血压病组(观察组)和无高血压病组(对照组)。分析2组临床特征、降压方案和血压控制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4例AD患者,其中227例(72.3%)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观察组)、87例患者无高血压病史(对照组)。观察组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观察组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平均动脉压(MAP)均高于对照组[(158±32)mmHg(1 mmHg=0.133 kPa)比(148±31)mmHg、(111±25)mmHg比(105±23)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静脉泵注硝酸酯类药物比例、三联降压药物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出院收缩压、出院MAP均高于对照组,血压达标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出院后服用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三联降压药物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单药使用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血压病合并AD患者血压水平更高,更难控制,需联合用药控制血压。
- 肖子亚李勇王新艳孟凡亮吕廷廷李治红
- 关键词:高血压病主动脉夹层降压治疗
- 基于胸痛中心数据库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早期诊断模型的构建
- 2023年
- 目的基于胸痛中心数据库,构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早期诊断模型。方法根据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胸痛中心数据库,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12月因急性胸痛急诊的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诊断PTE分为PTE组和非PTE胸痛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研究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PTE早期诊断列线图模型;绘制模型的ROC以评估预测准确度,利用Hosmer-Lemeshow检验验证模型拟合优度。另收集2021年1月至3月就诊的胸痛患者资料共654例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共纳入2738例患者用于构建模型,其中确诊的PTE患者117例(4.27%)。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外伤史、下肢制动/卧床>3 d、伴呼吸困难、伴晕厥、低入院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高D-二聚体、心电图电轴右偏和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胸痛患者诊断PTE的独立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内部验证数据曲线下面积为0.985(95%CI:0.969~0.999),外部验证数据曲线下面积为0.924(95%CI:0.872~0.977),显示该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内部验证(χ^(2)=14.077,P=0.080)和外部验证(χ^(2)=-615.69,P=0.986)均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的拟合。结论本研究构建了急性胸痛患者诊断PTE的列线图模型,该模型可有效的预测急性胸痛患者发生PTE的风险概率。
- 王新艳李勇肖子亚孟凡亮吕廷廷郭向杰
- 关键词:肺栓塞肺血栓栓塞症胸痛胸痛中心列线图
- 急性主动脉夹层保守治疗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研究急性主动脉夹层(AAD)保守治疗院内死亡危险因素,构建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药物保守治疗的AAD患者资料,按照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及相关的化验检查等指标,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死亡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最终纳入预测模型的研究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判断性能。结果:共纳入87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共38例,死亡率43.69%。多因素分析显示,累及分支血管数量、假腔范围、升主动脉到主动脉弓段受累均是AAD患者保守治疗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评估患者院内死亡模型公式为logP=-6.698+0.749×累及分支血管数量+1.437×假腔范围+2.748×升主动脉到主动脉弓段受累。采用Homser-Lemeshow进行拟合优度检验,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χ^(2)=2.325,P=0.940)。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924(P<0.01),敏感度为76.92%,特异度为90.70%。结论:累及分支血管数量、假腔范围、升主动脉到主动脉弓段受累均是保守治疗AAD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可用于预测AAD患者的预后。
- 肖子亚王新艳耿加兴张亚斌高磊师猛李勇
-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
- 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死亡影响因素的Cox回归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行手术或介入治疗后死亡风险相关影响因素,构建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A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生存时间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不同Stanford分型的AD患者生存率差异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筛选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的结果建立AD术后死亡风险列线图模型,应用C指数评价对模型的区分度,绘制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准确度,采用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临床获益情况。结果共纳入256例AD患者,行手术或介入治疗后死亡37例(4.45%),术后3、6、12个月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23%、87.50%及85.55%。不同Stanford分型的AD患者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0,P=0.13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史(HR=3.791,95%CI:1.150~12.501,P=0.029)、累及分支血管数量(HR=1.210,95%CI:1.029~1.422,P=0.021)、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HR=0.936,95%CI:0.880~0.996,P=0.038)和围术期并发症(HR=4.024,95%CI:1.839~8.807,P<0.001)是AD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进一步构建了AD患者术后3、6、12个月生存率的预测模型列线图,C指数为0.778,校准曲线图提示模型的准确度较好,临床决策曲线显示模型的临床获益较好。结论高血压史、累及分支血管数量、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围术期并发症是AD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够用于评估AD患者术后生存情况。
- 肖子亚王新艳师猛李腾孟凡亮吕廷廷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COX回归列线图
- 肺血栓栓塞症临床特征、诊治及病情危险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对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临床特征、诊治情况进行总结,探讨影响PTE患者病情危险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确诊的PTE患者22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急性PTE诊断和治疗相关指南分为低危组117例和中高危组105例,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PTE病情危险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PT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呼吸困难是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63.06%),同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三联征者仅4.05%。中高危组D二聚体、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测定值均高于低危组(P<0.05)。CT肺动脉成像(CTPA)可清楚显示叶、段及亚段级肺动脉内栓子,肺叶动脉栓塞发病率最高(68.47%),中高危组肺动脉主干栓塞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组(43.81%vs 9.40%,P<0.01)。多数PTE患者合并下肢肌间静脉和(或)深静脉血栓。95.50%的PTE患者接受了抗凝治疗,3.15%的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多数预后良好,院内死亡率1.3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指脉氧高是PTE患者病情危重的独立保护因素,AST和BUN高、肺动脉主干栓塞是其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T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指脉氧、AST、BUN水平和肺动脉主干栓塞是影响PTE患者病情危险程度的独立因素。
- 肖子亚王新艳李勇田浩赵红燕任尚娴孟凡亮李治红
-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
- 70岁以上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生存状况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70岁以上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22年1月151例70岁以上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手术治疗60例(手术治疗组),保守治疗91例(保守治疗组)。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包括心包积液、急性心肌梗死、心包填塞、休克、卒中、肠系膜缺血和急性肾衰竭)。患者于发病后30 d随访,记录生存情况。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70岁以上TAA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手术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保守治疗组[14.00(7.00,19.75)d比5.00(2.00,10.00)d],并发心包填塞、卒中和急性肾衰竭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1.7%(1/60)比13.2%(12/91)、8.3%(5/60)比24.2%(22/91)和0比9.9%(9/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并发心包积液、急性心肌梗死、休克、肠系膜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访30 d,手术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15.0%(9/60)比46.2%(4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9,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保守治疗、女性、主动脉根部直径增大和并发卒中是影响70岁以上TAA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R=2.311、2.135、1.051和3.737,95%CI 1.056~5.057、1.083~4.212、1.004~1.100和1.393~10.026,P<0.05或<0.01)。结论针对有手术指征的70岁以上TAAD患者建议尽早手术治疗。
- 王新艳孟凡亮付凤霞徐鑫肖子亚
- 关键词:老年人主动脉夹层
- 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术后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建立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56例经手术治疗的AAD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Stanford A型和B型患者术后死亡相关因素,建立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AAD患者院内死亡率为12.11%(31/256)。多因素分析显示,窦部受累和并发急性肾衰竭是A型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较大和并发急性肾衰竭是B型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纤维蛋白原(FIB)升高是B型患者的独立保护因素。进一步构建了列线图预测模型,经Homser-Lemeshow统计量检验,A型预测模型(χ^(2)=0.383,P=0.536)和B型预测模型(χ^(2)=7.292,P=0.505)拟合效果均较好。A型和B型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P<0.01)和0.938(P<0.01)。结论:基于窦部受累和并发急性肾衰竭构建的Stanford A型术后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以及基于年龄、并发急性肾衰竭和FIB的Stanford B型术后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
- 肖子亚王新艳李勇张东勤王琰李治红
-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
- NT-proBNP、cTnI、aVL导联T波改变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aVL导联T波改变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胸痛中心的162例ACS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84例,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46例,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32例;单支病变患者66例, 双支病变患者70例, 多支病变26例, 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51例。比较不同患者NT-proBNP、cTnI水平及aVL导联T波改变比例的差异。结果 UAP患者NT-proBNP、cTnI分别为510.42(365.56, 630.54)pg/ml和8.20(6.50, 10.50)ng/ml, 明显低于STEMI和NSTEMI患者(均P<0.05);STEMI和NSTEMI患者NT-proBNP、c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支病变患者NT-proBNP、cTnI及aVL导联T波改变比例分别为804.90(680.87, 980.05)pg/ml、13.90(10.12, 15.65)ng/ml和88.46%(23/26), 明显高于单支和双支病变患者(均P<0.05);双支病变患者NT-proBNP、cTnI及aVL导联T波改变比例分别为680.84(525.50, 810.62)pg/ml、10.40(8.92, 13.60)ng/ml和67.14%(47/70), 明显高于单支病变患者(均P<0.05);发生MACE患者NT-proBNP、cTnI及aVL导联T波改变比例分别为744.54(621.17, 905.54)pg/ml、12.21(8.65, 15.54)ng/ml和86.27%(44/51), 明显高于未发生MACE患者(均P<0.05);NT-proBNP、cTnI、aVL导联T波改变单独及联合预测MACE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7、0.677、0.706和0.799, 其中NT-proBNP预测MACE发生的价值较高。结论 NT-proBNP、cTnI及aVL导联T波改变与ACS患者病变类型、病变支数和MACE的发生有关, 其中NT-proBNP预测预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王新艳肖子亚李勇郭延吉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肌钙蛋白I心电描记术
- 早期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早期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通过对51例急性百草枯住院患者住院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抢救要点。结果 51例患者,其中9例自动出院,占17.65%;16例患者临床死亡,占31.32%;26例患者存活,占50.98%,其中4例存活的口服剂量>100mL以上。结论早期强化血液灌流能够低百草枯中毒患者病死率,延长患者生命。
- 师猛赵兴勤林丽亚王新艳丁霞田建元
- 关键词:百草枯血液灌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风险分层评分的构建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构建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诊断具有较高预测价值的AAS风险分层评分(AAS-RSS)。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2年7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怀疑AAS患者共630例,根据AAS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AS组和非AAS组,其中AAS组346例,非AAS组284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AS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AAS-RSS,绘制ROC曲线对AAS-RSS进行评价。结果 AAS组男性、高血压病、突发胸背部痛、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疼痛评分≥5分、持续无缓解、大汗、呼吸困难、呕吐、动脉搏动消失或无脉、四肢血压差异明显、新发主动脉瓣杂音、低血压或休克、D-二聚体、C反应蛋白,合并心包填塞、肠功能障碍、急性肾损伤发生率高于非A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S组深吸气或咳嗽诱发、针刺样疼痛、心悸、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非A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突发胸背部痛、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心悸、动脉搏动消失或无脉、D-二聚体、C反应蛋白、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是AAS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β值大小及结合ADD-RS(主动脉夹层检测风险评分),共有23个变量被有效整合成AAS-RSS。AAS-RSS分值高低与AAS的发生呈正相关(r=0.72,P<0.05)。AAS-RSS、ADD-RS预测发生AAS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9(0.898~0.941)、0.734(0.694~0.773)。AAS-RSS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699,截断值为8.5分,AAS-RSS评分9分为区分高危AAS和低危AAS的界值。AAS-RSS识别高危AAS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3%、80.6%;ADD-RS识别高危AAS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0%、52.5%。结论 AAS-RSS对AAS风险分层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 孟凡亮付凤霞徐鑫王新艳李勇师猛肖子亚
-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急性主动脉夹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