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
- 作品数:13 被引量:10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海南岛三亚小东海珊瑚礁坪生态沉积分带和碳酸盐沉积作用被引量:5
- 2011年
- 海南岛三亚小东海发育有美丽的岸礁,岸礁礁坪环境向海延伸数十米,珊瑚礁生态沉积分带明显,从陆地向海依次为海滩岩、大块礁珊瑚带、礁坪内带、礁坪外带和礁坪前缘斜坡带,不同的分带有不同的碳酸盐沉积和造礁珊瑚生态群落.海滩岩的成分主要有珊瑚骨骼、藻类、腹足类、瓣鳃类和底栖有孔虫等生物砂颗粒;石英砂颗粒含量较少,成岩作用主要表现为早期胶结作用.小东海的礁坪是一种向海进积类型的,礁坪靠海滩岩一侧为大块珊瑚带,平顶、原地、且已死亡的块状珊瑚分布其中,大块珊瑚周围是生物砂粒和灰泥沉积;礁坪内带以死亡的珊瑚居多,表面包有生物颗粒和灰泥沉积物,活珊瑚都以块状复体为主,枝状和其他生态类型的几乎没有.群落动态变化统计分析显示,礁坪外带强波浪作用带是造礁珊瑚生长最繁盛和分布最密集区域,除块状复体的珊瑚大量繁盛外,枝状的伞房鹿角珊瑚也大量发育,由于波浪强烈的冲刷作用,生物颗粒和灰泥沉积物极少.微生物碳酸盐沉积一般发育在海滩岩的孔穴、珊瑚骨骼空腔和生物颗粒上,而以后面二者居多;从海滩岩到礁坪外带的波浪和水流作用变化,决定了小东海珊瑚礁的生态沉积分带,微生物碳酸盐沉积一般不在波浪作用强烈和沉积物受冲刷的礁坪外带发育.
- 王月沈建伟龙江平
- 关键词:胶结作用
- 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古近系卡拉塔尔组龙介类化石及其古生态被引量:5
- 2012年
- 多毛类龙介虫是三叠纪晚期到现代海洋中广泛分布的管状蠕虫生物,它们可以造岩、造礁或为港口和海湾内重要污损生物.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古近系卡拉塔尔组的碳酸盐沉积中产有丰富的龙介类化石,其与牡蛎化石一起构成卡拉塔尔组的特征生物化石组合,其他常见生物化石有双壳类、腹足类、介形虫、棘皮类和苔藓虫,产龙介类化石的岩性主要有泥晶生屑灰岩、(含)砂质灰岩和介壳灰岩,指示了一种中到低能的半局限到开阔浅海环境.本文在化石门类学、群落生态学和埋葬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卡拉塔尔组中龙介类化石的种类、产出、分布和形态特点以及古生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识别出卡拉塔尔组中龙介类的2个群落组合,一个是造岩的Ditrupa龙介类群落,另一个是成簇的Propomatoceros龙介类群落.前者主要分布在西昆仑山前的滨岸环境,少泥和砂质的硬底质上,在泻湖和潮坪环境很少见到;后者主要分布在南天山前离岸的碳酸盐中缓坡环境和西昆仑山前滨外陆棚的环境中.根据产出围岩、保存状态和共生生物情况分析,认为卡拉塔尔组的龙介类主要生长在海底的牡蛎贝壳或硬质物上,没有形成生物礁或生物丘.
- 杨海军沈建伟张丽娟李猛黄智斌王月
- 关键词:古生态古近系
- 海南岛三亚小东海岸礁礁坪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分布特征被引量:7
- 2011年
- 对海南岛三亚小东海东北岸礁礁坪表面沉积物的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的∑REE为80.22mg/kg,稀土元素含量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呈现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Eu明显负异常(0.58),Ce无异常,Y/Ho低(27.60)的陆相模式特征。根据小东海礁坪沉积样品稀土元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可以推测出礁坪珊瑚表面沉积物的主要来源是陆源物质,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也是陆源物质的直接反映。此外,小东海东北礁坪的地貌和生态分带(从陆地向海方向依次为大块珊瑚带、礁坪内带和礁坪外带)中沉积物受到海洋和生物作用程度不同,但稀土元素的含量和特征参数变化很小。小东海岸礁礁坪沉积物特有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与其所处地域基岩的稀土元素有关,并受到热带海洋气候影响。
- 王月沈建伟王旭杨红强刘苗苗
- 关键词:稀土元素环境意义
- 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奥陶系岩溶储层特征被引量:8
- 2011年
- 研究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宏观地震断裂识别、微观裂缝测井解释,以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温和埋藏史和孔隙度演化史.结果表明:沙雅隆起奥陶系岩溶类型从微观角度分为同生期岩溶、潜山岩溶(渗流期岩溶和潜流期岩溶)、浅埋藏岩溶及深埋藏岩溶.断裂对岩溶储层的发育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断裂为岩溶作用提供渗滤通道,同时断裂带是裂缝与岩溶发育的密集带.沙雅隆起加里东中期岩溶分为早幕和晚幕,晚幕岩溶表现为一期和二期,不同期次岩溶具有不同的特征.沙雅隆起下古生界顶部剥蚀面上下两段的镜质体反射率-埋藏深度关系直线之间存在明显错位的现象,说明早在石炭纪之前,沙雅隆起地区中下奥陶统有机质的演化程度已处于高成熟阶段.包裹体分析认为沙雅于奇地区奥陶系储层至少存在3次油气注入,依次为燕山晚期、喜山早期和喜山中期.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沙雅隆起奥陶系岩溶储层的成藏体系经历多期的建立-破坏-重建过程.
- 王旭张丽娟沈建伟杨红强王月
- 关键词:沙雅隆起岩溶储层奥陶系烃源岩塔里木盆地
- 构造和地层背景对华南、澳大利亚和日本晚泥盆世和密西西比纪生物礁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在西澳大利亚坎宁盆地泥盆纪生物礁组合和东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密西西比纪生物礁详细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晚泥盆世至密西西比纪生物礁组合在古特提斯海4个不同地区的发育形式和演化特征对西澳大利亚坎宁盆地与中国桂林晚泥盆世生物礁组合以及东澳大利亚昆士兰与中国广西和西日本秋吉台密西西比纪的生物礁进行对比.第一次从构造、地层、古纬度和古气候方面来探讨古东特提斯海和北特提斯海晚泥盆世至密西西比纪生物礁的发育异同,研究成果改进了对西澳大利亚、东澳大利亚、华南和西日本4个地区生物礁发育的认识,从而可在全球角度上去探讨控制晚古生代生物礁发育的各种因素.研究的地质时段包含重要的生物绝灭事件,也是温室向冰室的转折时期,是全球范围造礁生物演替、更新和重新繁盛的阶段.研究成果对认识晚泥盆世至密西西比纪全球范围内造礁生物和生物礁类型与早、中泥盆世的区别,对研究全球在这一时期古气候和古环境的变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沈建伟赵娜王月杨红强
- 关键词:生物礁
- 微生物碳酸盐沉积及其研究意义被引量:28
- 2011年
- 结合国际和国内有关微生物碳酸盐沉积研究的主要成果,归纳微生物碳酸盐沉积的定义、特征、分类和研究范围;探讨微生物碳酸盐沉积在地质时期重大气候和环境变化事件、全新世环境气候变化和恢复以及矿物沉淀、油气成储和天然气水合物示踪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意义;并综合微生物碳酸盐沉积建造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和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微生物碳酸盐目前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指出微生物碳酸盐沉积作为微生物活动、碳酸盐沉积和地球化学综合作用的产物是沉积学、古生物学、石油地质学、沉积地球化学(、古)环境学和(古)气候学研究的新的切入点。
- 王月沈建伟杨红强王旭刘苗苗
- 塔里木盆地柯坪-巴楚地区早古生代白云岩类型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0
- 2011年
- 通过对柯平-巴楚早古生代碳酸盐岩露头样品的染色薄片鉴定、阴极发光研究和微量元素测定及分析,根据其结构成因特征把研究区白云岩分为8种类型:(1)微-粉晶白云石;(2)具原生灰岩残余结构白云石;(3)细晶直面自形-半自形漂浮基质白云石;(4)细晶直面半自形-自形白云石;(5)中-粗晶曲面他形白云石;(6)中晶直面自形-半自形白云石胶结物;(7)粗晶曲面鞍形白云石基质,和(8)粗晶曲面鞍形白云石胶结物。样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总体特征是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不同样品的特征变化元素不同。鞍形白云石Eu正异常最高说明受到热液作用的影响。方解石的Ce/Ce*的值大于1,说明受到后期陆源碎屑影响比较大,而白云岩的Ce/Ce*的值都小于1,说明是幔源成因的。(La/Ce)N和(La/Yb)N比值亦进一步证明上述结论。鞍形白云石的Sr含量较低,Ba元素含量高,说明在成岩流体作用过程中Sr丢失,Ba富集说明是热液成因的鞍形白云岩。样品Sr/Ba比值均大于1,说明受到不同程度热液作用影响。U/Th比值也证明受到不同程度的热液改造。
- 王旭沈建伟陈代钊杨红强王月
- 关键词:白云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早古生代塔里木盆地
- 全球俯冲带大洋钻探进展与启示被引量:12
- 2017年
- 俯冲带是地球最重要的板块边界之一,对研究地球内部的物质与化学成分循环、岛弧与陆壳的形成以及地震与海啸机制至关重要。大洋钻探对于研究俯冲带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回顾了全球俯冲带过程的大洋钻探研究,简述近年来取得的重要进展、科学目标以及对我国大洋钻探发展规划的启示。
- 林间徐敏周志远王月
- 关键词:大洋钻探俯冲带
- 雷州半岛徐闻西岸珊瑚岸礁造礁珊瑚群落结构及其演变被引量:8
- 2011年
- 雷州半岛徐闻西南海岸发育中国陆地最南端的珊瑚岸礁,这也是目前陆地海岸仅存的珊瑚岸礁。该区域内现生石珊瑚以滨珊瑚、蜂巢珊瑚、鹿角珊瑚、角蜂巢珊瑚、蔷薇珊瑚、扁脑珊瑚、牡丹珊瑚等为优势种,礁栖生物主要以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为主,构成鹿角珊瑚―蜂巢珊瑚―滨珊瑚群落。根据珊瑚生态特征和礁坪发育的地貌特征,可以把徐闻灯楼角岸礁从岸向海分为潮间砂石覆盖带、潮下内礁坪珊瑚碎块沉积带、潮下外礁坪活珊瑚生长稀疏带和潮下礁坪外缘活珊瑚繁盛带。潮下外礁坪和礁坪外缘带以角孔珊瑚为优势种,珊瑚礁区相对海平面和表层海温的变化以及沿岸的富营养物质注入,对珊瑚礁的生长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并从珊瑚礁的发育中可知该区珊瑚礁主要形成于全新世中期。近几年,珊瑚礁覆盖率的调查显示,气候和沿海岸城镇建设及人口增加引起的环境变化导致了本区珊瑚礁优势种的转变,并诱发了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
- 刘苗苗沈建伟王月杨红强
- 关键词:造礁珊瑚群落结构雷州半岛
- 中国南沙美济环礁中微生物碳酸盐沉积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4
- 2008年
- 位于中国南沙群岛中的美济礁是由珊瑚礁环围绕泻湖形成的.在珊瑚构成的礁环上既有突起的小珊瑚岛(在礁环上的小补丁礁)也有低缓的礁沙丘,微生物碳酸盐沉积发育在环礁底部周围和斑块礁塔的珊瑚上或礁沙丘的珊瑚断枝上,生长形式主要为绒毛状、发状或细刺状、胶块状、席状或结壳状,一般发育在0~15m水深环境中.这些微生物沉积可能是由丝状蓝菌的自然种群经钙化后形成.它们的生长位置:(1)与Acropora共生的球茎状珊瑚上;(2)块状的Galaxea fascicularis丛体上;(3)死亡的Montipora digitata丛体上;(4)死亡的Acropora teres上,一些发状的微生物碳酸盐沉积覆绕这些珊瑚断枝生长.研究证实了微生物碳酸盐沉积在中国南海珊瑚礁沉积中的发育,显示出微生物作用过程在现代珊瑚礁系统形成中的重要性.其研究结果对确定地质时期形成微生物岩(microbialite)的微生物的特征和成分,以及对评估现代珊瑚礁中的微生物碳酸盐沉积及其在现代礁系统生物化学循环中的重要性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还提供了地质时期浅水环境中形成的古微生物岩现今类比的证据,并且结合古微生物岩的沉积学研究来了解其生长控制机理.
- 沈建伟王月
- 关键词:南沙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