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
- 作品数:18 被引量:144H指数:6
-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冬油菜根质外体抗冻蛋白的提取方法
- 本发明涉及抗冻蛋白提取方法,尤其涉及冬油菜根质外体抗冻蛋白提取方法,利用该方法成功的从冷诱导的冬油菜根提取出了质外体抗冻蛋白。一种冬油菜根质外体抗冻蛋白的提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有以下步骤:(1)采样;(2)提取缓冲液配制...
- 孙万仓杨刚史鹏辉王丽萍刘自刚曾秀存方彦武军艳杨宁宁孔德晶鲁美宏赵艳宁董红业王月
- 文献传递
- 甘蓝型冬油菜在西北不同生态区适应性及生理生化反应被引量:13
- 2015年
- 选用50个国内外甘蓝型冬油菜品种,在兰州和天水两个生态区进行大田种植,苗期进行田间植物学形态特征统计,越冬前降温期对叶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SP)含量以及相应光合参数进行测定,研究它们在不同生态区的抗寒适应性和生理生化反应。结果显示:由天水北移至兰州后,各参试品种越冬率大幅下降,证明天水是我国冬油菜分布北界;部分品种形态特征发生变化,78%的叶色加深,52%的叶柄变短,大多数品种的侧裂叶对数由1~2对增至3~4对;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下降,平均降幅为1.54%和60.53%,蒸腾速率(Tr)显著升高,平均升幅为44.27%,不同品种的光合速率(Pn)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同时,CAT、POD、SOD酶活性、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有所升高,其中POD酶活性和MDA含量升高幅度较大,分别为82.59%和48.82%。相关性分析表明,两地的越冬率与POD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 王月孙万仓刘自刚杨宁宁方彦曾秀存孔德晶鲁美宏王丽萍董红业杨刚侯献飞刘林波种彦容
- 关键词:甘蓝型冬油菜生态区酶活性抗寒性
- 鉴定甘蓝型冬油菜和芥菜型冬油菜杂交种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甘蓝型冬油菜和芥菜型冬油菜杂交种的鉴定方法。利用该方法成功鉴定了甘蓝型冬油菜和芥菜型冬油菜杂交种为真杂种。一种鉴定甘蓝型冬油菜和芥菜型冬油菜杂交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1)采样:(2)分别称取0....
- 刘自刚钱武孙万仓李学才方彦武军艳杨刚王月王凯音刘林波侯献飞马骊张树娟杨建胜刘海卿董红叶
- 文献传递
- 冬前低温胁迫下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的形态及生理特征被引量:59
- 2013年
- 【目的】为白菜型冬油菜抗寒种质创新及抗寒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抗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观察、比色法、冰晶消长法、显微测微、光合测定等技术,探讨北方寒旱区主要冬油菜品种抗寒性差异形成的形态、生理及分子机理。【结果】冬前低温阶段,弱抗寒品种多数气孔关闭或半开放,而强抗寒品种(陇油6号)气孔仍保持完全开放状态,且光合速率、根冠比、根部干物质积累均较高;可溶性蛋白与抗寒性显著正相关,而SOD、POD、CAT活性、游离脯氨酸、MDA含量与抗寒性无明显相关关系;与天油2号相比,低温下陇油7号质外体蛋白提取液形成冰晶体积小、分布均匀,形态以五边形、椭圆形和双菱形为主,具有明显重结晶抑制活性和饰晶活性。【结论】冬前低温阶段,白菜型冬油菜强抗寒品种叶片气孔多数仍保持开放,Pn较高,光合产物优先分配至地下部贮存;根部抗冻蛋白表达上调,增强了其抗寒性。
- 刘自刚孙万仓杨宁宁王月何丽赵彩霞史鹏飞杨刚李学才武军艳方彦曾秀存
- 关键词: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光合特性抗冻蛋白
- 白菜型冬油菜和春油菜杂交后代抗寒性与植物学特性被引量:3
- 2015年
- 对强抗寒性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和陇油9号与优质白菜型春油菜品种Parkland杂交后代群体的感温性(冬春性)、植物学特性、越冬率等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两个杂交组合的F1代植株全部表现为冬性,可见冬性为显性,F2代和BC1冬春性发生分离,F2代冬春性均符合4∶1的分离,而BC1中以Parkland为轮回亲本时,后代冬春性符合1∶1的分离,以陇油7号和陇油9号为轮回亲本时,后代冬春性之比为4∶1。(2)以越冬率为抗寒指标分析发现陇油7号×Parkland杂交后代的抗寒性比陇油9号×Parkland杂交后代抗寒性强,这与冬性亲本抗寒性强弱一致,各世代抗寒性强弱依次是:以冬性为轮回亲本的BC1>F2>F1>春性为轮回亲本的BC1。(3)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分析表明,越冬率与冬春杂交后代主要生物学特性紧密相关,相关程度依次为:心叶色>生长习性>冬春性>叶色。分析得出,植株形态特征与抗寒性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心叶为紫色、叶色深绿或浅绿、匍匐或半直立生长的幼苗,其越冬率较大,抗寒性较强。
- 王丽萍杨刚孙万仓张正丽王月董红业赵艳宁孔德晶鲁美宏杨宁宁刘自刚方彦武军艳
- 关键词:白菜型油菜杂交后代冬春性
- 显微镜的控温载物片及其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抗冻蛋白冰晶形态变化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冰晶形态观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冰晶形态变化的方法。一种显微镜的控温载玻片,其主要特点是将两片载玻片之间设有冷却软管,冷却软管的两端分别与低温冷却循环仪的出口和进口相连接。一种使用普通光学显...
- 孙万仓杨宁宁史鹏辉孔德晶刘自刚方彦曾秀存武军艳鲁美宏杨刚王月王丽萍赵艳宁董红业
- 文献传递
- 自交对白菜型冬油菜生理生化特性及抗寒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为了解自交对白菜型冬油菜后代生理生化特性及抗寒性的影响,以6份白菜型冬油菜为材料,研究了在越冬降温前与降温后,自交和开放授粉后代植株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及越冬率的变化。结果表明:(1)除MDA含量外,无论是降温前还是降温后,白菜型冬油菜自交后代植株叶片中的SOD、CAT、POD的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都较开放授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其幼苗越冬率也较开放授粉植株显著降低。(2)与降温前相比,降温后所有测定指标在两种授粉方式后代中都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其中以CAT活性变化最为显著。研究认为,自交会使白菜型冬油菜后代植株叶片中保护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MDA含量升高,导致幼苗的越冬率显著下降,进而引起其植株抗寒性减弱。
- 董红业孙万仓刘自刚张正丽杨刚王丽萍王月赵燕宁钱武
- 关键词:白菜型冬油菜自交生理生化特征抗寒性
- 显微镜的控温载物片及其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抗冻蛋白冰晶形态变化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冰晶形态观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冰晶形态变化的方法。一种显微镜的控温载玻片,其主要特点是将两片载玻片之间设有冷却软管,冷却软管的两端分别与低温冷却循环仪的出口和进口相连接。一种使用普通光学显...
- 孙万仓杨宁宁史鹏辉孔德晶刘自刚方彦曾秀存武军艳鲁美宏杨刚王月王丽萍赵艳宁董红业
- 文献传递
- 夜间低温对白菜型冬油菜光合机构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夜间低温对白菜型冬油菜叶片光合机构的影响机理及品种间差异。【方法】采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夜间低温对白菜型冬油菜幼苗叶片气孔形态、叶绿体超微结构、光合特性及产物分配与积累的影响。【结果】昼/夜温度为20℃/10℃时,与弱抗寒品种天油2号相比,超强抗寒品种陇油7号生长点较低,株型匍匐,叶色深,叶绿素含量、胞间CO2浓度(Ci)、叶片净光合速率(Pn)处于同一显著水平。当夜间温度降至5℃处理7 d后,不同抗寒品种气孔导度(Gs)、Ci、Pn下降,叶绿素含量、根/冠升高,表明低夜温下不同品种均有更多光合产物被优先输送到根部;天油2号叶片叶缘、叶尖呈卷曲状或水渍斑状,表现明显冻害症状,陇油7号叶色加深,叶片平展,生长点下陷,未见冻害;夜温降低处理后白菜型冬油菜叶片叶绿素均升高,不同品种叶绿素升高幅度明显不同,天油2号比对照升高6.0%,陇油7号升高9.6%;此时,天油2号大部分气孔关闭或半关闭,其叶片胞间Ci高于陇油7号,GS、Pn显著低于陇油7号,表明在夜间温度为5℃时,天油2号光合作用受到显著抑制,非气孔限制是引起其光合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而陇油7号在5℃低夜温条件下,叶片气孔大部分仍保持开放,叶片Pn、Ci虽略有下降,但与对照(昼夜温度为20℃/10℃)处于同一显著水平,在5℃低夜温条件下仍保持较高的光合能力。昼/夜温度为20℃/10℃时,白菜型冬油菜叶绿体紧贴细胞内壁整齐排列,基粒片层垛堞整齐紧密,基质片层整齐有序,叶绿体外形呈梭状或单面凹透镜形,内含淀粉颗粒,陇油7号淀粉粒数量和直径均大于天油2号;当昼/夜温度降为20℃/-5℃时,天油2号下部叶片已全部干枯,持绿叶片叶出现水渍状冻害,陇油7号心叶深绿色,下部叶变黄,但叶片平展,叶面呈块状泛红;天油2号相邻叶绿体融合、叶绿体外膜破裂、释放出內溶物,基粒溶解
- 刘自刚孙万仓方彦李学才杨宁宁武军艳曾秀存王月
- 关键词:白菜型冬油菜光合特性超微结构
- 白菜型油菜花粉的离体萌发培养测定花粉活力的方法
- 本发明特别涉及白菜型油菜花粉的离体萌发培养测定花粉活力的方法及其白菜型油菜花粉离体萌发培养液。一种白菜型油菜花粉的离体萌发培养测定花粉活力的方法,其主要特点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花粉采集:2)花粉离体萌发及花粉管生长;3...
- 刘自刚张树娟孙万仓李学才方彦武军艳杨刚王月王凯音刘林波侯献飞马骊钱武杨建胜刘海卿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