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涛

作品数:10 被引量:13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8篇微生物
  • 7篇肠道微生物
  • 4篇肠道
  • 3篇卫生假说
  • 3篇疾病
  • 2篇炎症
  • 2篇饮食
  • 2篇色胺
  • 2篇羟色胺
  • 2篇胃肠
  • 2篇胃肠道
  • 2篇五羟色胺
  • 2篇肠漏
  • 1篇蛋白
  • 1篇道炎症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心理
  • 1篇心理问题
  • 1篇血氨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作者

  • 10篇王涛
  • 9篇金锋
  • 7篇胡旭
  • 5篇李薇
  • 5篇梁姗
  • 3篇吴晓丽
  • 2篇王沥
  • 1篇秦斌
  • 1篇唐牟尼
  • 1篇吴文源
  • 1篇罗佳
  • 1篇段云峰
  • 1篇李娟

传媒

  • 4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中国科学:生...
  • 1篇生命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帕金森症与肠道微生物被引量:6
2017年
帕金森症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期的、慢性的、进行性的、可致残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帕金森症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往往早于运动症状数年出现并在早期帕金森症患者的肠神经系统内发现病理组织学改变,提示肠道可能是帕金森病理早期发生的位置。肠道微生物作为与人体共生的最大微生物群落,不仅影响宿主的营养吸收和能量代谢,促进免疫系统发育和调节肠黏膜免疫系统,促进和抑制炎症反应,还可以通过肠—脑轴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还可能是导致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发生的原因之一。目前已有研究发现帕金森症患者的肠道微生物与健康对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从改善肠道微生物的角度入手,通过益生菌干预来恢复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可能成为治疗帕金森症的一种新方法。
李薇胡旭王涛秦斌金锋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帕金森症Α-突触核蛋白胃肠道功能障碍
高血氨大鼠服用乳酸菌后焦虑降低和认知功能改善被引量:2
2014年
相关证据表明,高血氨(HA)引发的神经炎和五羟色胺(5-HT)系统异常可能是导致肝性脑病(HE)认知功能下降和焦虑症状的原因.服用益生菌可能是治疗HE神经精神症状的有效措施,因为益生菌在维护免疫系统平衡和调节5-HT系统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检验了益生菌瑞士乳杆菌NS8改善HA大鼠认知功能下降和焦虑行为的有效性.通过连续4周的腹腔注射醋酸铵造成Sprague-Dawley大鼠的高血氨.然后让HA大鼠每日饮用添加了瑞士乳杆菌NS8(109 CFU/mL)的饮水.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认知功能,高架十字测试大鼠的焦虑行为.脑区神经炎的程度以炎性标记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前列腺素E2和白介素1β的水平表示.5-HT系统的活动以5-HT,5-HIAA(5-HT的代谢物)以及色氨酸(5-HT的前体物质)的水平表示.益生菌处理显著地降低了HA大鼠的神经炎程度,减少了5-HT系统的活动,改善了认知功能和焦虑行为.这些结果说明,服用益生菌瑞士乳杆菌NS8是治疗HA大鼠认知功能下降和焦虑的有效方法.
罗佳王涛王涛梁姗李薇胡旭
关键词:高血氨焦虑神经炎五羟色胺
肠道共生微生物与健康和疾病被引量:31
2012年
人体是个庞大的动态的微生物群落的天然寄居场所,人体的皮肤、口腔、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道等部位都寄生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人体互惠互利,形成共生复合体。其中,肠道共生微生物与宿主的相关性及对宿主生理和病理状态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阐释。肠道共生微生物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宿主代谢,使得能量和可吸收的营养物质更好的被利用,为肠道上皮细胞提供营养,增强免疫功能,帮助寄主抵抗外来微生物的入侵。肠道菌群紊乱也是一些疾病的症状或诱发原因,比如肥胖、糖尿病和肠道炎症等。深入研究人类共生微生物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将为一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胡旭王涛王沥金锋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肥胖糖尿病肠道炎症
肠道微生物与自闭症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8年
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其患病率急剧上升,不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表明环境因素对其影响远大于遗传因素.自闭症与肠道微生物失衡及肠-脑轴异常密切相关.由于肠脑发育与头脑发育同步,因而在婴幼儿发育的关键期肠道微生物发育异常可增加自闭症风险.肠道微生物可通过代谢产物、免疫、神经内分泌以及迷走神经等途径影响自闭症.特定有益微生物菌株主要通过微生物-肠-脑轴、调节微生态平衡和抗感染、调节宿主代谢和吸收、改善肠漏等方式改善和治疗自闭症.益生菌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或可成为自闭症有效辅助治疗方法.本文对近年来与肠道微生物相关的自闭症研究进行综述,为我国今后全面防治自闭症提供人体共生微生物领域的参考.
吴晓丽梁姗王涛金锋
关键词:肠漏益生菌
肠道共生微生物与免疫被引量:26
2015年
人体肠道内负载着一个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杂的微生物群落。据初步估计,人肠道内的微生物包含有1 000多个种类,数量可以达到1014,大约是人体自身细胞数量的10倍,其编码的基因是人体自身基因数目的100倍。在长期的共进化过程中,这个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广泛参与了寄主身体各个方面的调节,包括代谢、生理、营养等。近40年来的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紧密相连,特别是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对免疫稳态的建立和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和动物实验结果都表明免疫相关的疾病比如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癌症、糖尿病、过敏及肥胖都可能与肠道菌群的失衡相关。本文将从肠道菌群对肠道局部免疫系统和全身免疫系统两个方面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来阐述肠道微生物对免疫系统发育、功能及相关疾病的影响。
王涛胡旭吴晓丽梁姗李薇金锋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免疫卫生假说过敏
阿尔茨海默病与肠道微生物被引量:8
2016年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损伤.肠道微生物通过微生物-肠-脑轴调节宿主大脑功能和行为,包括认知行为.宿主的无菌状态、抗生素干扰、益生菌干预、饮食习惯等都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肠道的生理功能,同时也会影响宿主的认知行为,增加或降低宿主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肠道微生物的紊乱导致的肠道通透性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会增加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发生.肠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及其对宿主神经生化的影响会增加或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也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同时,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也支持"卫生假说",这些结果都提示阿尔茨海默病可能起源于肠道,与肠道微生物的紊乱密切相关.通过个性化的饮食定制或有益微生物的干预调节肠道微生物的平衡或将成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方法.
胡旭王涛金锋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肠道微生物肠漏饮食卫生假说
中国老年心理问题的评估、预警与干预示范研究基线报告
目的调查中国老年人群认知障碍及情绪障碍患病率,建立全国性老年常见心理问题的评估工具常模。方法在全国8省市共15个参研单位,用中央随机的方法对60岁以上人群进行随机抽样。收集一般资料、现病史、既往史,进行体检及神经系统检查...
肖世富袁也丰左小云陈中鸣张许来崔丽娟李霞王涛吴文源李娟唐牟尼陈炜鲍枫王华丽王玉平刘盈王亚平
肠道微生物与认知功能被引量:12
2015年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的改变与认知行为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通过无菌动物、细菌感染以及益生菌或抗生素干预等方式改变宿主的肠道菌群,可以调节宿主的认知行为,包括学习和记忆能力。应激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也会改变宿主的肠道微生物,进而影响宿主行为。同时在胃肠道疾病和某些非肠道疾病状态下也会伴随着宿主认知行为的改变。本研究将重点讨论在人类和动物研究中发现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改变如何影响大脑功能和认知行为。
胡旭王涛梁姗李薇吴晓丽金锋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应激饮食胃肠道疾病
微生物与行为和精神疾病被引量:31
2012年
病原微生物能够影响宿主的大脑和行为,甚至诱发精神疾患。肠道细菌可影响小鼠的神经系统发育和行为模式的发展。慢性胃肠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生理疾病中的行为改变与微生物有关;肝性脑病、多发性硬化等中枢神经系统生理疾病也可能由微生态改变引起;抑郁症、孤独症等精神疾病与肠道细菌状态和比例有关;卫生假说支持上述观点。建立良好的共生微生物平衡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可以预期,共生微生物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将是今后心理学研究的关注热点。
梁姗王涛胡旭李薇金锋王沥
关键词:共生微生物抑郁炎症卫生假说
五羟色胺和多巴胺与攻击行为的关联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3年
五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是影响攻击行为的重要神经递质。参与这两种神经递质合成和分解、运输及信号转导等过程的物质均可能影响攻击行为,如影响5-HT作用的色氨酸、色氨酸羟化酶、单胺氧化酶、5-羟吲哚乙酸及5-HT转运体和5-HT受体;影响DA作用的多巴胺β羟化酶和儿茶酚胺邻位甲基转移酶以及DA转运体。未来攻击行为研究,应考虑色氨酸自身代谢、受体亚型及其他单胺类和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将肠道微生物纳入攻击行为研究也是未来研究的新方向。
段云峰吴晓丽王涛金锋
关键词:五羟色胺多巴胺肠道微生物肠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