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炳
- 作品数:64 被引量:333H指数:9
- 供职机构: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梅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梅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急诊胃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研究急诊胃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51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急诊胃镜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51例患者中,经急诊胃镜止血治疗后均出血缓解并出院,急诊止血有效率达到100.00%,早期再出血率为0.00%;患者均未出现术后严重并发症。食管曲张静脉直径、红色征发生率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手术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中,急诊内镜能够及时有效地控制患者的出血状况,同时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早期再出血发生率极低,保障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适宜广泛应用于基层医院急诊治疗中。
- 温娉妩王胜炳谢巧玉汪福群
- 关键词:急诊胃镜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十二指肠乳头异位与复发性胆管结石的关系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位置异常与复发性胆管结石的关系。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8年12月因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干净、十二指肠镜确诊的无壶腹周围憩室的患者74例,将其中32例十二指肠乳头开口位置异常患者设为研究组,另外42例十二指肠乳头开口位置正常者设为对照组,通过6年后随访比较胆管结石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6年胆管结石复发率35.48%,对照组为12.50%,两组比较经卡方检验差异显著(χ2=4.92,p<0.05)。结论十二指肠乳头位置异常与胆管结石的复发关系密切,十二指肠乳头位置异常可能是复发性胆管结石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 曾安祥刘波颖曾德辉王胜炳
- 关键词:十二指肠乳头十二指肠镜复发性胆管结石
- 广东不同经济地区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及临床特征的差异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广东省不同地区的急性胰腺炎(AP)病因和发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5年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梅州市人民医院、汕头市中心医院、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2386例A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AP占住院总数构成比、性别、分型、病因、预后、住院费用等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沿海地区AP患者占同期住院患者的0.33%,山区地区占0.18%(P<0.05);在2386例AP患者中,病因构成比为胆石症49.0%,酗酒10.1%,高脂血症5.2%。沿海地区胆石症比例明显高于山区地区(P<0.05),山区地区高脂血症、酒精相关AP比例高于沿海地区(P<0.05);两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比例及病死率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沿海地区AP的发病率较高,病因以胆囊炎胆石症为主,山区高脂血症、酒精占病因比重高,但两组预后无显著差异。
- 黄耀星贾林杨琪玫杨壁辉王胜炳王丽萍
- 关键词:胰腺炎急性病病因发病学
- 镍钛记忆合金带膜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气管瘘9例
- 2004年
- 目的 分析内镜直视下镍钛记忆合金带膜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气管瘘的方法、疗效、经验、教训。方法在内镜直视下 ,将装有支架的输送器送入病变食管 ,准确定位并正确释放。结果 术后 2 4h食管吞稀钡或泛影葡胺 ,8例 1次成功封堵瘘口 ,1例经再次叠加 1个支架后成功封堵瘘口。术后 2 4h均能进流质或半流质。结论 镍钛记忆合金带膜食管内支架是目前治疗食管气管瘘的有效方法。
- 张德强王胜炳朱德锋钟歆荣
- 关键词:介入治疗食管气管瘘内镜直视支架置入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效果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5月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ESD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迟发性出血、肠穿孔、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手术创伤较小,病灶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优于EMR,且复发率较低,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曾德辉汪福群王胜炳
-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 西甲硅油和达克罗宁在无痛胃镜检查视野改善中的比较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比较西甲硅油乳剂和达克罗宁胶浆在无痛胃镜中各部位视野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9月收治的门诊及住院行无痛胃镜的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西甲硅油组和达克罗宁组,每组80例。对照组检查前未使用辅助药物,西甲硅油乳剂组检查前10~15 min口服含25%西甲硅油乳剂生理盐水20 ml,达克罗宁组检查前口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10 ml,检查时记录各组胃镜下视野情况。结果对照组需要人工冲洗的概率为72.50%,同西甲硅油组、达克罗宁组的21.25%、18.75%比较,明显较高(P<0.05);西甲硅油组、达克罗宁组食管、胃各部位的清晰度优于对照组(P<0.01);西甲硅油组和达克罗宁组相比,食管腔内视野改善效果稍差(P<0.05),但其他各部位视野改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镜不使用黏膜清洁剂时内镜下视野差,推荐检查前常规使用西甲硅油乳剂或盐酸达克罗宁胶浆。两者均可有效改善视野,减少内镜下冲洗次数。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对视野的改善优于西甲硅油乳剂,但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来考虑,西甲硅油乳剂比达克罗宁胶浆更值得推广。
- 杨智炜王胜炳汪福群赖尚导曾小倩蓝霞
- 关键词:西甲硅油无痛胃镜视力改善
- 大黄口服联合芒硝腹部外敷对重度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芒硝腹部外敷对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就诊的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其中30例采用常规的内科治疗(对照组),另30例采用大黄口服联合芒硝外敷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呼吸次数、血氧饱和度、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数、肌酐、转氨酶、ALB、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肠鸣音。结果治疗后7d,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肌酐、转氨酶、白细胞数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ALB上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腹痛缓解时间(4.8±1.4)d,首次排便时间(3.8±1.2)d,肠鸣音正常时间(4.9±2.3)d,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3.1±0.7)d,首次排便时间(2.5±0.9)d,肠鸣音正常时间(2.6±1.1)d,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度急性胰腺炎采用大黄口服联合芒硝外敷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恢复速度,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 江涛峰陈奕金候天恩张德强王胜炳
- 关键词:芒硝外敷
- 鼻胃镜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狭窄及食管瘘疗效
- 2019年
- 目的探究食管癌狭窄及食管瘘患者临床治疗中行胃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18年7月期间在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40例食管癌狭窄及64例食管瘘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在鼻胃镜直视下行食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应用统计学分析本组患者治疗前后Stooler评分所体现的狭窄症状缓解效果。同时记录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本组患者Stooler评分相较于治疗前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狭窄及食管瘘患者实施鼻胃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效果理想,可有效规避并发症风险,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钟雄平温娉妩王胜炳曾安祥汪福群
- 关键词:鼻胃镜食管支架置入术食管癌食管瘘
- 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对于食管吻合口良性狭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食管吻合口良性狭窄是指食管胃肠吻合术后不能进普食或能进食但伴有吞咽困难症状的并发症,可经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明确狭窄程度及性质,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1]。考虑到食管吻合口良性狭窄为吻合口过度纤维化导致,治疗中需注意避免过度增加局部的电灼伤,如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体现该优势,术中选择位点对狭窄环进行切开,结合食管自身肌层的张力作用起到扩大吻合口效果,有效缓解吞咽困难症状。为此,本次研究对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对于食管吻合口良性狭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 钟雄平汪福群王胜炳曾安祥温娉妩陈奕金
- 关键词:吞咽困难消化道造影吻合口
-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疗效观察被引量:2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4年3-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有50例,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有36例,比较两组患者在穿孔、出血、狭窄、手术操作时间及局部复发等反面的差异。结果: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组的局部一次性切除率明显高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组,手术操作时间较镜下黏膜切除术组明显延长,穿孔、出血、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增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疗效观察效果较佳,一次性切除率高,复发率低,但手术操作较为困难,手术风险较大,需根据病灶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刘波颖汪福群王胜炳
-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