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艳丽

作品数:6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北省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瘀
  • 2篇药疗
  • 2篇药疗法
  • 2篇中西医
  • 2篇中西医结合
  • 2篇中西医结合疗
  • 2篇中西医结合疗...
  • 2篇中西医结合治...
  • 2篇西医结合治疗
  • 1篇滴丸
  • 1篇调肝
  • 1篇调肝方
  • 1篇心病
  • 1篇心绞痛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特点
  • 1篇心血瘀阻
  • 1篇心血瘀阻证
  • 1篇血塞通
  • 1篇血塞通滴丸

机构

  • 6篇湖北省中医院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王艳丽
  • 1篇向楠
  • 1篇胡有志
  • 1篇陈艳苓
  • 1篇石杰
  • 1篇邓阿黎
  • 1篇冯德勋
  • 1篇张峰
  • 1篇吴东

传媒

  • 4篇湖北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浅议瘫痪患者的心理特点与分期护理
2005年
王艳丽
关键词:心理特点分期护理
血塞通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评价血塞通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以血塞通片为对照,进行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血塞通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总有效率为82.1%,对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7.2%,能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各种症状,对中医症状的总有效率为86.6%,在治疗1周后,对中医证候和中医证候总积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随着疗程的延长组间差异逐渐缩小,治疗4周后,对中医症状和中医证候总积分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塞通滴丸的起效时间缩短,起效迅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一般体检项目,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试验前正常者试验后无异常。结论血塞通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安全、有效、起效时间快。
胡有志石杰向楠张峰王艳丽冯德勋邓阿黎
关键词:血塞通滴丸心绞痛中药疗法药物不良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3年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OVT)形成是临床常见病,其主要表现为下肢血液运行障碍,出现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1]。此病可后遗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郁滞性溃疡等,严重损害人体健康。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
陈艳苓王艳丽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 观察健脾调肝方配合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健脾调肝方配合泼尼松片,对照组仅给予泼尼松片。治疗8周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ALT、AST、GGT、TBIL)及IgG的变化和治疗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ALT、AST、TBIL、IgG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少。结论健脾调肝方配合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肝功能及调节免疫状态且不良反应少。
王艳丽吴东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中西医结合疗法泼尼松片
通心络胶囊治疗中风气虚血瘀络阻证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6年
王艳丽
关键词:中风病中医药疗法通心络胶囊
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现况的调查及其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贫血状况及其发生贫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5月在湖北省中医院门诊、住院部以及血液净化中心透析的共211名CK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统计出不同年龄、不同分期、不同基础疾病以及透析与非透析的CKD患者贫血患病率,并对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 (1)根据K/DOQI贫血的诊断标准,211例CKD患者的贫血率达67.29%。而不同年龄层中,年龄<30岁、30-50岁、50-70岁、>70岁患者贫血率分别是31.78%、61.40%、71.95%、81.63%;(2)CKD1-5期患者贫血率分别为19.23%、38.23%、48.75%、82.6%、97.7%;(3)不同肾脏基础疾病患者的贫血发生率最高是糖尿病肾病(75.34%),其次是高血压肾病(66.6%)、慢性肾小球肾炎(64.5%)和多囊肾(60.45%)(P>0.05);(4)透析组CKD患者的贫血率高达97.23%,而非透析组为55.56%(P<0.01);(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肾功能及透析方式均与贫血率相关,多因素Log istic回归分析提示仅肾功能与贫血发生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发病早,发生率高,并随着肾功能的进展而加重,故应重视,加强早期干防并及时治疗。
王艳丽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贫血肾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