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麦巧
- 作品数:43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论张耳、陈馀关系变化之缘由及其文化意蕴
- 2015年
- 张耳、陈馀原是一对刎颈之交的"畏友",后来却成为一对以势利相交的"贼友"。究其原因,很多人认为是"形""势""情"的变化导致的。但是,它并未揭示出二人关系变化的根本缘由,"形""势""情"的变化是一个方面,最直接的原因在于两人的性格特点。两人性格的特点是其关系由"刎颈交"变为"势利交"之必然性因素。
- 王麦巧
- 关键词:信任势利
- 话说山寨被引量:1
- 2009年
- 山寨一词的流行带来了它的意义和用法的变化。山寨流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山寨所标示的平民意识、山寨所标示的人们追求时尚的心理、山寨所标示的社会时代特点、山寨所标示的修辞功能。虽然山寨一词得到了人们的青睐,但它的使用还有待规范。
- 王麦巧
- 关键词:山寨仿冒平民意识
- 谈《史记》对比的特点
- 2009年
- 对比既是一种修辞格,又是一种创作手法。司马迁把它作为一种创作手法运用于《史记》中,形式灵活多样,通过对比,突显"张力"。
- 王麦巧
- 关键词:《史记》
- 司马迁孝道思想探源被引量:3
- 2019年
- 孝道是传统文化的根基,孝道思想深深影响着司马迁,激励着他忍辱负重,砥砺奋进,成就了非凡的人生。司马迁的孝道思想源于三个方面:先秦孝道思想的影响是司马迁孝道思想形成的道德基础,汉代“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是司马迁孝道思想形成的社会基础,显赫扬名的家世影响是司马迁孝道思想形成的内在动力。
- 王麦巧
- 关键词:《史记》司马迁孝道以孝治天下
- 《1942》震撼人心的悲剧美
- 2013年
- 《1942》以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为背景,描写了老东家一家和瞎鹿一家逃荒的事情。电影《1942》上演了一场悲剧之歌,悲剧的主人公是瞎鹿、栓柱之类的普通人,这些善良的普通人虽然没有高贵的品质、崇高的理想以及献身理想的行为,但是他们的生命被毁灭、人性被扭曲、信念遭沦丧,使观众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引起人们对饥饿、贫穷、人性等问题的重视和探索,进而达到对人生、命运、社会、历史的新认识和新理解。它给人的是一种在悲痛之后导向愉快和超脱的特殊美感。
- 王麦巧
- 关键词:悲剧人性信念
- 部首刍议被引量:2
- 2001年
- 部首主要用于给汉字分类。从古至今 ,部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由《说文解字》至《字汇》为第一阶段 ,这一时期的部首主要指出汉字的意义所属 ,凡是属于同一意义范畴的字归在同一部首 ;由《字汇》至《康熙字典》为第二阶段 ,这一时期的部首既重视表意 ,又注意到表形 ,凡是属于同一意义范畴的字 ,形体偏旁相同的排列在一起 ;由《康熙字典》至今为第三个阶段 ,这一时期的部首偏重汉字的形体 ,主要是为了人们检字方便 。
- 王麦巧
- 关键词:部首偏旁汉字
- 夙愿难酬的壮怀美——在《书愤》中读懂陆游
- 2009年
- 陆游生活在宋金战火持续燃烧、人民备受苦难的时代。诗人满怀爱国之情,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心中的激愤娩而易见。“物不平则鸣”,诗人在政治上的壮志百无一酬,就把自己的报国志、孤臣愤诉寄托于诗词,写出了一系列以书愤为题材的诗作,《书愤》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在这首诗里,作者追述往事,审视现实,抒发了当年的抱负和今日的愤慨,全文充溢着作者夙愿难酬的壮怀美。
- 王麦巧
- 关键词:《书愤》不平则鸣诗人报国诗词
- 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及其他被引量:4
- 2002年
- 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是指一对反义词在使用时其范围大小、频率高低并不相等 ,它不同于男与女的使用情况 ,二者存在
- 王麦巧
- 关键词:反义词词性现代汉语
- 汉语中的“省句”现象
- 2011年
- 所谓“省句”,就是在诗文中运用前人诗文作品中前后相连的语句或诗句时,只用两句中的一句或者四旬中的两句,而被省略的句意已蕴含其中,甚或被省略的旬意,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所在。对这种“省句留意”的修辞手法,笔者姑且谓之“省句”。其修辞效果主要是含蓄并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有利于丰富作品内涵。
- 王麦巧
- 关键词:汉语诗文作品修辞手法修辞效果耐人寻味句意
- 浅析刘邦“君权神授”的神话——以《史记》为文本
- 2012年
- 刘邦"君权神授"的神话介绍了其不同寻常的出身、长相、经历三方面。其功能表现为:一是刻画人物心理,创造独特氛围;二是反映君权神授的观念;三是揭示民俗文化心理的内核。
- 王麦巧
- 关键词:神话君权神授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