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甄希

作品数:17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痤疮
  • 4篇异维A酸
  • 4篇异维A酸红霉...
  • 4篇凝胶
  • 4篇皮肤
  • 4篇细胞
  • 4篇红霉素
  • 3篇黑素
  • 3篇黑素瘤
  • 2篇多药
  • 2篇多药耐药
  • 2篇新癀片
  • 2篇寻常型
  • 2篇寻常型痤疮
  • 2篇寻常痤疮
  • 2篇肉芽
  • 2篇肉芽肿
  • 2篇皮肤黑素瘤
  • 2篇蕈样
  • 2篇蕈样肉芽肿

机构

  • 11篇郑州大学第一...
  • 6篇焦作煤业(集...

作者

  • 17篇甄希
  • 10篇于建斌
  • 10篇张江安
  • 9篇徐文博
  • 7篇曹瑞祥
  • 6篇裴广德
  • 6篇杜金锋
  • 6篇庞琳娜
  • 6篇杜军波
  • 2篇汪光明
  • 2篇苗青
  • 2篇熊伟
  • 1篇庞丽娜
  • 1篇吴景兰
  • 1篇孙杨
  • 1篇张永红
  • 1篇董慧婷

传媒

  • 7篇中国皮肤性病...
  • 3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皮肤性病诊疗...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免疫表型为CD8^+、CD4^-、CD56^+蕈样肉芽肿1例”一文商榷的回复
2012年
笔者反复拜读我刊2010年24卷12期甄希、于建斌、张江安等老师著"免疫表型为CD8+、CD4-、CD56+蕈样肉芽肿1例"[1]收益很深,另一方面笔者感本例患者可能是Paget样网状细胞增生病。关于Paget样网状细胞增生病,《临床皮肤病学》[2]这样描述:"目前认为很可能是蕈样肉芽肿的一种限局型,有明显亲表皮性。临床表现通常单发,缓慢扩大,但偶见数个损害,密集存在。好发于四肢,主要在下肢。
甄希于建斌张江安
关键词:蕈样肉芽肿免疫表型《临床皮肤病学》PAGET样
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联合螺内酯治疗寻常型痤疮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联合螺内酯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147例轻、中度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睡前外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1次,疗程8周;治疗组同时还予螺内酯片,20mg,tid与餐同服。在治疗2、4和8周后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0.83%和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周后,治疗组有效率(54.17%,80.5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0.00%,5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局部刺激症状,两组发生率分别为31.08%、29.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联合螺内酯治疗轻、中度寻常型痤疮疗效肯定、安全、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值得推广应用。
杜金锋裴广德熊伟甄希杜军波汪光明
关键词:寻常型痤疮异维A酸红霉素螺内酯
免疫表型为CD8^+,CD4^-,CD56^+的蕈样肉芽肿1例被引量:4
2010年
报告1例免疫表型为CD4-,CD8+,CD56+的蕈样肉芽肿(MF)。患者男,21岁。双侧腋窝、躯干及腹股沟大片状灰红色至棕红色斑8年,呈渐进性发展,无任何自觉症状。腹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角化不全,真皮内致密淋巴细胞,部分细胞入侵表皮。免疫组化示CD4-,CD8+,CD3+,CD43+,CD68灶状+,CD30灶状+,CD56+,TIA-1-,EBV-。诊断:蕈样肉芽肿。给予阿维A胶囊30mg/d,顿服,糠酸莫米松乳膏及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用。皮损缓解,临床随访4个月,病情稳定。
甄希于建斌张江安徐文博庞丽娜曹瑞祥
关键词:蕈样肉芽肿免疫表型
呈带状损害的嗜酸性蜂窝织炎1例被引量:1
2010年
患者男,62岁。左背部出现带状皮疹3月余。皮肤科情况:左背部可见一带状斑块,质韧。外周血和骨髓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胶原间、真皮血管和附属器周围可见致密的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嗜酸性蜂窝织炎。
张江安于建斌苗青徐文博甄希庞琳娜曹瑞祥
关键词:嗜酸性蜂窝织炎嗜酸性粒细胞
三氯异氰尿酸致晕痣患者发生化学性白斑一例被引量:1
2010年
患者女,48岁,医生.躯干多处色痣周围起白斑20余年,反复佩戴三氯异氰尿酸溶液(商品名健之素)浸泡的口罩半年后面部起白斑2个月.20余年前患者发现右腰部色痣周围起白斑,之后右肩部、左右肩胛和右胸部多个色痣周围也起类似白斑,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晕痣,曾以液氮冷冻皮损内色痣.半年前患者开始佩戴棉口罩,口罩更换(每2~5 d更换1次)时以健之素溶液(1~2片/500 ml)浸泡后,再以清水漂洗.9周前因偶然的原因(他人将浸泡健之素的口罩未经清水漂洗即直接晾干),佩戴口罩后出现面部红斑,且自觉灼热、刺痒,在外院诊断为接触性皮炎,遂停止佩戴健之素浸泡的口罩,并予以生理氯化钠溶液局部冷湿敷,1周后红斑消退,灼热、瘙痒消失.2个月前偶然发现面部起白斑,为了明确诊断,于2009年10月28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平素健康,否认家族中有白癜风和类似疾病患者.
张江安于建斌徐文博甄希庞琳娜曹瑞祥
关键词:三氯异氰尿酸白斑晕痣面部红斑医院诊断戴口罩
新癀片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寻常痤疮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新癀片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2例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72例)。两组患者晚上睡觉前均外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1次;试验组加用新癀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3片;疗程共6周。治疗2、4、6周随访,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21.51%和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6周后,试验组有效率(54.43%,84.8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0.00%,5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局部刺激症状,两组发生率分别为29.11%、29.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癀片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满意、安全。
杜金锋裴广德甄希杜军波
关键词:新癀片异维A酸红霉素
甘草锌颗粒联合新癀片治疗寻常型痤疮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甘草锌颗粒联合新癀片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6例轻、中度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2组患者均给予新癀片口服,3片/次,3次/d,且每晚以新癀片5片调化涂于患处,0.5 h后洗净;治疗组加用甘草锌颗粒5 g冲服,3次/d,治疗4周后改为1次/d。总疗程共8周。在治疗前、治疗第2,4,8周末随访,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2,4,8周末,治疗组总有效率(42.00%、66.00%和92.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1.74%、45.65%和7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甘草锌颗粒联合新癀片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杜金锋裴广德甄希杜军波
关键词:寻常型痤疮甘草锌颗粒新癀片
甘草锌颗粒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7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评价甘草锌颗粒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144例轻、中度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2例,均在睡前外搽0.05%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于皮损,疗程8周,另外,治疗组同时还予甘草锌颗粒5g冲服,3次/d,治疗4周后改为1次/d。分别于用药后第2,4和8周末时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2,4和8周末时,治疗组的有效率(26.76%,57.74%和81.69%)均高于对照组(14.29%,30.00%和54.29%),但是治疗第2周末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和8周末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局部刺激反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中也均未出现严重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甘草锌颗粒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选用。
杜金锋裴广德甄希杜军波熊伟汪光明
关键词:甘草锌异维A酸红霉素
ABCG2,ABCB5在皮肤黑素瘤中的共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ATP结合盒(ABC)转运体ABCG2,ABCB5在皮肤黑素瘤中的共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单/双重染色法检测30例皮肤黑素瘤、30例皮内痣及5例A375细胞移植瘤中ABCG2,AB-CB5的表达与共表达。结果①ABCG2在黑素瘤、皮内痣中阳性率分别为63.33%和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细胞率平均值分别为(25.50±9.47)%和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在A375细胞移植瘤中阳性率和阳性细胞率平均值分别为100.00%和(27.00±8.04)%;②ABCB5在黑素瘤、皮内痣中阳性率分别为73.33%和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细胞率平均值分别为(28.75±2.22)%和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在A375细胞移植瘤中阳性率和阳性细胞率平均值分别为100.00%和(30.50±4.66)%;③ABCG2和ABCB5在黑素瘤、皮内痣中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00%和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表达阳性细胞率平均值分别为(23.00±2.94)%和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在A375细胞移植瘤中阳性率和阳性细胞率平均值分别为100.00%和(24.50±4.04)%。结论皮肤黑素瘤与A375细胞移植瘤中存在ABCG2,ABCB5的阳性表达和共表达,提示皮肤黑素瘤的多药耐药可能与ABCG2和ABCB5有关。
曹瑞祥于建斌张江安吴景兰甄希徐文博
关键词:黑素瘤ABC转运体ABCG2多药耐药
恶性黑素瘤组织中Bmi-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2011年
目的:探讨恶性黑素瘤(MM)组织中干细胞再生因子Bmi-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MM(26例皮肤原发性黑素瘤及10例转移性黑素瘤)、30例皮内痣组织中Bmi-1及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MM、皮内痣组织中Bm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23,P=0.001);PCN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614,P<0.001)。原发性黑素瘤和转移性黑素瘤组织中Bm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3%、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6);Bm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1%、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5)。MM组织中Bmi-1与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有关(χ2=6.618,P=0.010,rP=0.399)。结论:Bmi-1及PCNA蛋白表达与MM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庞琳娜张江安于建斌甄希徐文博
关键词:恶性黑素瘤BMI-1增殖细胞核抗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