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洁
-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视网膜变性小鼠视网膜组织中FasL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 2017年
- 背景视网膜移植是治疗视网膜变性性疾病的新方法,但如何避免或减少视网膜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的实验研究中常将正常C57BL/6小鼠视网膜作为供体,视网膜变性(rd)小鼠作为受体。研究表明视网膜中Fas配体(FasL)蛋白通过FasL/Fas途径诱导Fas+炎症细胞凋亡,推测可能与视网膜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密切相关。目的探讨FasL蛋白在不同鼠龄C57BL/6小鼠和rd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特点,揭示小鼠视网膜的免疫特性,为视网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将出生后(PN)-0周(出生日)、PN-1周、PN-2周、PN-3周、PN-4周的正常C57BL/6小鼠和rd小鼠处死制备眼球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摄片,并经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采集图片,用图像分析软件对各鼠龄不同品系小鼠间视网膜中FasL蛋白表达的荧光强度(FI)变化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PN.1周C57BL/6小鼠视网膜发育尚不完善,FasL蛋白在视网膜各层均呈阳性表达。PN-2、3、4周C57BL/6小鼠已发育成10层的视网膜结构,FasL蛋白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内节段(IS)、外界膜(OLM)、外丛状层(OPL)、内核层(INL)、内丛状层(IPL)及节细胞层(GCL)呈阳性表达。PN-1周rd小鼠视网膜结构与同龄C57BL/6小鼠接近,FasL蛋白在视网膜各层均呈阳性表达。PN.2周至PN-4周rd小鼠视网膜中外核层(ONL)细胞随着鼠龄增大逐渐减少,FasL蛋白在RPE、OPL、INL、IPL及GCL呈阳性表达;PN-2、3、4周rd小鼠RPE中FasL蛋白表达FI值分别为184.199±16.747、186.797±7.904和184.319±18.795,均明显高于同龄C57BL/6小鼠的160.402±22.851、160.995±22.799和105.787±17.6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60,P=0.002;t’=-4.277,P=0.000;t=-12.175,P=0.000);各周龄rd小鼠与C57BL/6小鼠间
- 田洁李根林
- 关键词:免疫赦免RD小鼠
- Stargardts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分析Stargardts病(STGD)患者视网膜和脉络膜在荧光素造影检查中可能出现的异常变化。方法对65例(130眼)STGD患者行常规眼科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FFA检查:所有病例黄斑部呈现斑点状透见荧光,部分带有斑点状遮蔽荧光。44眼呈现典型的"牛眼征",4眼黄斑萎缩区显露脉络膜的粗大血管,56眼黄斑区以外散在点状透见荧光,116眼呈暗脉络膜征,22眼视盘高荧光,6眼视盘分支静脉充盈迟缓,1眼可见小血管着染伴渗漏。结论根据STGD患者出现的FFA异常变化,可以初步了解其所处的病变程度,提示FFA是一种诊断STGD病的有效手段。
- 田洁朱晓青孟淑敏李根林
- 关键词: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 快速退变性视网膜组织内CD45分子的动态表达特点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正常和变性视网膜内CD45动态表达特点。方法分别取生后(postnatal,PN)0、1、2、3、4周龄C57BL/6和rd小鼠各8只,处死后,立即摘出眼球,制备冰冻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摄片,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C57BL/6小鼠PN-0周龄时视网膜下腔(subretinalspace,SRS)内CD45不表达,以后逐渐增加,PN-3、4周龄时趋于稳定;rd小鼠SRS内CD45表达强度从PN-0周龄开始增加,PN-2周龄达到高峰,以后开始减少,PN-4周龄不表达;rd小鼠PN-2周龄时SRS内CD45表达强度高于正常组,PN-3、4周龄低于正常组。C57BL/6小鼠PN-0周龄时内丛状层(innerplexiformlayer,IPL)内CD45表达强度开始减少至PN-1周龄,PN-3周龄表达强度开始增高至PN-4周龄;rd小鼠PN-1周龄时IPL内CD45表达强度开始增加直至PN-4周龄;各周龄rd小鼠IPL内CD45表达强度均低于正常组。结论正常小鼠视网膜CD45的表达与发育过程有关。视网膜变性不同时期,小胶质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活化,从内层视网膜移行到SRS。
- 田洁刘月月李颖陈跃李根林
- 关键词:视网膜变性CD45半定量分析
- 视网膜下腔免疫赦免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6年
- 视网膜下腔是免疫赦免部位,能诱导免疫偏离,产生免疫耐受。血-视网膜屏障的隔离作用、TGF-β和IFN等免疫因子的调节作用;CD95L、可溶性因子、Galectin-Ⅰ和TRAIL等所介导的RPE对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均参与了视网膜下腔的免疫赦免机制。RPE、小胶质细胞以及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等相关APC均参与了移植物的免疫排斥反应过程。视网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过程中,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和免疫耐受状态的产生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
- 田洁李根林
- 关键词:视网膜下腔免疫赦免视网膜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