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手术干预引导骨再生术后屏障膜早期暴露的转归及其对骨愈合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种植体植入同期引导骨再生(GBR)患者术后伤口裂开、屏障膜过早暴露于口腔环境后,非手术干预处理后的不同转归及其对种植区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 128例牙槽嵴骨量不足需行牙种植体植入同期GBR的患者纳入本临床研究。术后发现伤口早期局限性裂开后立即行1~3周的非手术干预治疗。分别记录术后2周内伤口裂开、3周非手术干预期间和Ⅱ期手术时软组织愈合的临床数据。分别于术后当天和Ⅱ期手术前拍摄术区的标准化根尖X线片,以评价膜暴露的不同转归对种植体骨结合、边缘骨吸收(MBL)的影响。结果 128例患者术后2周内伤口裂开的发生率高达52.34%。其中3例患者由于感染导致种植体骨结合失败,未能完成后续的实验。其余的125例患者根据伤口愈合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1)A组,伤口裂开伴脱细胞真皮基质(ADM)膜早期暴露,共53例;(2)B组,ADM膜早期穿孔伴覆盖螺丝暴露,共12例;(3)C组,伤口无裂开正常愈合,共60例。通过非手术治疗,A组所有膜早期暴露的患者暴露的膜均逐渐被牙龈组织重新覆盖。Ⅱ期手术时,种植体近远中MBL情况,A组有12例,吸收量分别为(0.48±0.19)mm、(0.52±0.24)mm,B组有11例,吸收量分别为(1.00±0.39)mm、(0.80±0.40)mm,C组仅2例发生MBL。t检验结果显示,A和B组内近中和远中的MB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近远中MBL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近远中MBL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非手术干预通过维持创面清洁、预防感染,推迟早期暴露膜在体内的降解,促进上皮愈合,降低对骨愈合的不利影响,是挽救GBR术后伤口裂开获得延期愈合的有效治疗方法。
- 卢会玉胡晓文章超
- 关键词:引导骨再生术脱细胞真皮基质伤口裂开
- 珊瑚羟基磷灰石修复种植体周不同类型骨缺损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研究珊瑚羟基磷灰石(CHA)修复种植体周围不同类型骨缺损引导成骨的效果及种植体负重后短期内引导骨的临床变化。方法以植入区有骨缺损(裂隙状、开窗式和水平型)的49例患者(58枚种植体)为实验组,植入种植体同时用CHA生物陶瓷充填缺损,覆盖可吸收性膜。另选择受植区骨量充足的58例患者(90枚种植体)作为对照组,进行标准牙种植手术。观察二期手术时实验组不同类型缺损引导新生骨质情况,影像学评价CHA的密度及种植体周围骨水平的变化,比较组内(不同类型骨缺损之间)和组间(实验组与对照组)负重后24个月种植成功率和种植体存留率。结果至二期手术,骨结合率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4.8%和96.7%;负重后6~24个月种植成功率为实验组94.5%,对照组97.7%;实验组种植体存留率达100%,49枚种植体周引导骨量充足,骨引导成功率为89.1%,不同缺损类型之间的骨引导和预后情况:开窗式>裂隙状>水平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学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CHA的密度逐渐降低,组间和组内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量无显著差异。结论 CHA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骨引导再生作用,能有效地修复牙种植术中的小面积骨缺损,并在短期内可获得与正常骨组织种植修复相似的种植成功率、存留率以及边缘骨水平。
- 李斯日古楞胡晓文章超李玲慰李翠君
- 关键词:珊瑚羟基磷灰石引导骨再生骨缺损降解
- 负载珍珠层水溶性基质的纳米HA-明胶多孔复合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研究
- 目的:评价新型复合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明胶-珍珠层水溶性基质的细胞相容性,为其在骨缺损修复领域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低温状态下提取珍珠层粉中的水溶性物质并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明胶-珍珠层水溶性基...
- 李斯日古楞胡晓文章超卢会玉李玲慰李翠君
-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纳米羟基磷灰石明胶细胞相容性成骨细胞
- 珊瑚羟基磷灰石修复种植体周不同类型骨缺损效果的临床和影像学观察
- 目的:观察评估珊瑚羟基磷灰石修复种植体周围不同类型骨缺损引导成骨的临床效果及种植体负重后短期内引导骨的临床变化.方法:选择种植体周围存在骨缺损(裂隙状、开窗式和水平型)的患者49例(58枚种植体)作为实验组,缺损区同期植...
- 李斯日古楞胡晓文章超李玲慰李翠君
- 关键词:珊瑚羟基磷灰石引导骨再生骨缺损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