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美容技术修复急诊面部皮肤软组织外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美容技术修复急诊面部外伤的方法。方法对伤口进行彻底清创止血后,应用整形美容外科微创原则修剪伤口,一般的伤口用细针细线分层缝合,有皮肤缺损的伤口应用局部皮瓣或植皮修复。结果本组共治疗82例患者,79例伤口甲级愈合,随访6~18个月,无疤痕增生、挛缩,不需Ⅱ期整形。结论应用微创美容技术对面部外伤修复,美容效果好,患者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韦元强 杨建德 莫海龙 罗三彤关键词:面部外伤 经皮椎体成形术并发症92例分析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 2006-08-2011-04行经皮椎体成形术92例,观察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本组出现并发症41例59椎,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7椎;椎外静脉或硬膜外静脉23椎;椎旁软组织27椎;椎管内渗漏2椎,相邻椎体骨折3例。结论椎体成形术有较高的手术并发症,严格的手术适应证及术者良好的手术技巧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莫海龙 周兵 覃刚 韦阁 罗三彤关键词:关节成形术 应用鼻唇沟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18例临床体会 2008年 杨建德 韦元强 罗三彤关键词:鼻唇沟皮瓣 面部皮肤缺损 美容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48例 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9月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4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在C臂X线机透视下,将骨水泥通过一定压力的注射器轻柔、缓慢、匀速注入病变椎体。结果 48例患者腰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前(7.7±0.6)分,术后(2.0±0.52)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腰痛明显缓解。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理想方法。 莫海龙 周兵 赵顺吕 覃刚 罗三彤关键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假体脱位的影响因素及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2年 术后髋关节假体脱位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因素、手术入路、软组织张力、假体位置、撞击、外科医师经验、股骨头型号以及内衬外形等。术后髋关节假体脱位需要通过整体评估来诊断,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术后髋关节假体脱位的治疗通常先考虑复位,若复位失败或复位不稳定则考虑行翻修手术。补救措施包括使用限制性臼杯、双动臼杯等假体。 梁伟明 罗三彤关键词:髋关节置换 肿胀麻醉脂肪抽吸术中注水器械的改进及其临床应用 2007年 1987年Klein首先提出了肿胀技术。肿胀麻醉脂肪抽吸术的特点具有:脂肪抽吸量大,减肥快,效果好;组织创伤轻,出血少,恢复快,安全可靠,愈合后皮肤外观平整;术中止痛效果好,术后镇痛时间长,痛苦少。因此,肿胀麻醉目前已广泛用于脂肪抽吸术中。但将大量的肿胀麻醉液灌注至皮下,是一项较为费力的工作。为此,我们白行研制改进了一种肿胀麻醉脂肪抽吸术灌注器械——肿胀麻醉脂肪抽吸术多头注水针管。 韦元强 杨建德 莫海龙 周兵 罗三彤 潘万均 韦清蓉 左美玉关键词:肿胀麻醉脂肪抽吸术 肿胀麻醉液 肿胀技术 安全可靠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21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男14例,女7例;年龄17-68岁,平均42岁。创伤17例,烫伤感染4例。结果本组19例皮瓣全部成活,另外2例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或再清创予直接缝合封闭愈合。全部软组织缺损创面均得以修复,术后经6个月至5年随访,皮瓣外形及足部功能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罗三彤 赵顺吕关键词:足踝 皮肤软组织缺损 关节镜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究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关节镜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分布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例患者。其中,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关节镜检查,并在关节镜监视监视下实行骨折复位内固定,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并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术后2、4、8个月的随访、复诊,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结果:在术后的2、4、8个月随访中,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关节镜监视下的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罗三彤关键词:胫骨骨折 关节镜 膝关节 骨肉瘤转移的风险因素和患者预后的研究以及临床预测模型的开发和验证 2022年 目的在SEER数据库中确定骨肉瘤患者转移的风险因素,探讨与不良预后相关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病理学和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SEER数据库中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并使用χ^(2)检验和逻辑回归分析确定与转移相关的风险因素。生存分析,包括Kaplan-Meier曲线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探索与总生存期和肿瘤特异性生存期相关的风险因素,并绘制了列线图(Nomogram)以可视化和量化生存概率。结果60岁以上的患者转移风险高于25岁以下的患者(>60 OR=1.66,95%CI 1.147~2.403,P<0.0001)。瘤体较大的患者(9.6~17 cm OR=1.76,95%CI 1.329~2.33,P<0.0001;>17 cm OR=2.343,95%CI 1.523~3.603,P<0.0001)转移的风险较高。相对于四肢,口腔、面部和中轴骨骼病变的转移风险更高(OR=3.291,95%CI 2.098~5.163,P<0.0001)。结论年龄、肿瘤大小和原发部位与诊断时的远处转移有关。年龄、肿瘤大小、原发部位、肿瘤范围和手术与总生存率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有关。列线图预测了总生存期和肿瘤特异性生存期的概率,并与内部和外部的实际观察结果很一致。 罗三彤 梁伟明关键词:骨肉瘤 肿瘤转移 列线图 预后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粉碎pilonⅢ型骨折的应用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在粉碎复杂pilonⅢ型骨折的应用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20例粉碎复杂pilonⅢ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0%明显低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粉碎复杂pilonⅢ型骨折的应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罗三彤关键词: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